文丨星河鹭
依靠内地BAT來續命,對港劇來說,或許仍舊是一個僞命題。
10月19日,優酷與寰亞聯袂出品的合拍劇《蝕日風暴》迎來大結局,該劇雖不再榨取經典IP的剩餘價值,但略顯陳舊老套的劇情還是未能征服觀衆;無獨有偶,與TVB同步播出的台慶劇《跳躍生命線》,盡管斬獲了8.3分的豆瓣高分,上線18天累計播放量尚未破億。
合拍劇口碑難出圈,自制劇點擊量平淡,正是港劇面臨的現實困境。讓我們把時間視野拉寬,自“新港劇元年”2017年後,《飛虎之潛行極戰》《宮心計2:深宮計》《冒險王衛斯理》系列、《再創世紀》等接連出街,但早已無法重溫當年榮光。
與三大視頻網站合拍、内地與香港同步播出、對标美劇标準打造“新港劇”……連連打出突圍“組合拳”之後,港劇還該如何“續命”?

要打動人心?港劇還得靠情懷
港劇不等于TVB,但碩果僅存的TVB,已經是港劇最後的堅強陣地。已經走過51年的TVB,在2018年推出三部台慶劇——《跳躍生命線》《是咁的,法官閣下》和《兄弟》,可謂一水的職業劇。打響頭炮的《跳躍生命線》,已經于10月8日在優酷與TVB同步播出。
醫生、警察、律師、演員、金融、家政、教師……尤擅職業題材的港劇,能把360行拍個遍。《跳躍生命線》能被劃歸到醫療劇,正是港劇中的“王牌”劇種,此前《妙手仁心》《On Call 36小時》等頗受贊譽。

珠玉在前,《跳躍生命線》頗有返璞歸真的意味,與其勾勒醫療工作者救死扶傷的無尚光環,不如描摹救死扶傷的生動細節。雖屬醫療劇,但《跳躍生命線》主角不是醫生,而是隸屬消防局的救護員,分秒必争地趕往事發現場,拼盡全力挽救每個生命,生死時間的專業救治是該劇的劇情重心。
職業劇的重點在于專業,而非“挂羊頭賣狗肉”的談情說愛,處處有救治術語出現的《跳躍生命線》,展現了香港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精神;拯救生命的神聖使命,則賦予了角色探讨生命無常、生死有命的哲學命題。金牌港産職業劇的回歸,是網友們對《跳躍生命線》的中肯評價。

看慣了“新港劇”大場面的内地觀衆,陡然重回TVB自制時代,反倒有了天然的親近感:“終于回到自制時段,沒想到已是台慶檔,那種排場廉價的親切感恍若隔世。”還有評論稱,在新港劇遍地的當下,純港劇的回歸反倒有了新鮮感,“忍過了一部部的撲街合拍劇之後,終于等來了TVB自拍的純正職業劇”。
曾引領時代潮流的港劇,主打觀衆依舊是70後與80後,《跳躍生命線》的TVB血統反倒比“隔壁家”的合拍劇《蝕日風暴》讨喜太多。

就在一周之前,由張智霖與薛凱琪主演的《蝕日風暴》宣告收官。縱橫兩岸三地的警匪題材、另起爐竈鍛造電影系列的野心、優酷與寰亞的強強聯合,《蝕日風暴》頗有重磅來襲的意味,但其播放量最終隻有13.2億,尚不及去年《使徒行者2》的21億。
北上第二年,新港劇成績乏善可陳
自制劇點擊量乏力,合拍劇口碑難出圈,折射出港劇的現實困境。截至10月25日,《跳躍生命線》收獲了8.3的豆瓣高分,但評價人數僅有878人,熱度低迷可見一斑,其點擊量也不及5100萬,可謂慘淡;而《蝕日風暴》13.2億的播放量,雖然在10月榜單暫列第三,但遠低于同檔期的《如懿傳》,其6.9豆瓣評分也難言優秀。
事實上,對港劇迷來說,TVB乃至港劇的低迷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數據顯示,自2010年開始,TVB的财報就一直亮起了紅燈。從盈利速度逐年放緩,到淨利潤下滑,TVB尋求自救的努力一直未有停歇。方興未艾的内地市場、視頻網站競争的白熱化,促成了TVB與優愛騰合作的前提。超過半個世紀的優質内容積澱與工業産業鍊條是TVB的優勢,視頻網站則手握巨額流量與資金,兩者合作一拍即合。

自2013年開始,TVB就與内地視頻網站開始合作。《使徒行者》在優酷熱播,打破港劇在内地點擊紀錄;影改劇的《無間道》2016年在愛奇藝播出,打響合拍網劇第一槍;2017年則是港劇集體迸發的一年,《踩過界》《反黑》《溏心風暴3》《宮心計2:深宮計》等先後播出,以“新港劇”概念主打的合拍劇,成就了“新港劇北上元年”的新紀元。
2018年是“新港劇”北上第二年,《飛虎之潛行極戰》《冒險王衛斯理》《東方華爾街》《再創世紀》等接連播出,但市場反饋與《跳躍生命線》《蝕日風暴》類似,叫好又叫座的雙豐收作品難覓。

苗僑偉、黃宗澤、吳卓羲的卡司是《飛虎之潛行極戰》的最大賣點,在創造了“新港劇”最高的45億點擊量後,豆瓣評分也低至5.9。
改編自“香港四大才子”倪匡小說的《冒險王衛斯理》系列網劇連推《冒險王衛斯理之支離人》《冒險王衛斯理之藍血人》《冒險王衛斯理之無名發》三部,懸疑、推理、軟科幻是網劇備受追捧的類型,卻在口碑上慘遭撲街。
被爆吹一波的《東方華爾街》是企鵝影視與福斯聯合出品的迷你劇,号稱美劇節奏、港劇劇情、電影标準,雖有7.6豆瓣評分護體,但2.7億播放量證明其隻能是小衆狂歡。

還有脫胎自經典商戰劇的《再創世紀》,雖耗資億元打造,并采取了愛奇藝、央視八套、TVB的“三重排播”模式,但最高收視率僅為0.67%,豆瓣評分也從8.4一路狂跌至6.9。
綜合來看,北上第二年的“新港劇”,依然是噱頭大于内容。
合拍與同步之外,港劇還有什麼牌可打?
可以說,港劇的沒落是時代演進的必然。在内地觀衆尚不知大衆娛樂為何物時,港劇就展現了千姿百态的現代生活。無論高樓林立的都市森林,還是社會分工下的職場風采,抑或宛轉千回的故事劇情,都讓内地觀衆大開眼界。影視作品的“降維打擊”,是港劇走紅的重要原因。
時至今日,當内地影視制作水平飙漲,香港電影電視生産依舊原地踏步,制片與藝人力量集體北上,衰落自然不可避免。留給TVB及其他制片公司的,是半個多世紀的内容積澱,如何讓經典煥發生機、如何開拓内地年輕觀衆市場,才是“新港劇”的關鍵命題。
合拍視角下的“新港劇”,賦予了傳統港劇不一樣的大制作感。2017年《使徒行者2》制作時“港劇過去十年寫過的場面都不要”,但更廣闊的取景地、更宏大的畫面、更高清的攝像機等變臉升級,卻成為網友口中“模仿美劇、英劇甚至日劇的‘四不像’”。

經典是堅守還是該摒棄,是混血的“新港劇”在迎合年輕觀衆時的創作難題。追求美劇質感的90後與00後,熱衷快節奏與強情節,由此催生了主打美劇節奏的《東方華爾街》;而70後與80後卻表示,港劇風味在合拍中被“閹割”殆盡,剩下的隻是最熱門與最流行的“電影感”與“美劇感”。
“老三樣”固定機位、單調場景、簡陋服化道的《跳躍生命線》收獲好評,有視頻巨頭支撐的《蝕日風暴》卻口碑兩極,就折射出“新港劇”創作中的兩難。

圖強自救的港劇,除了繼續摸索“新港劇”,還開辟了同步開街的播出方式。在3月的“2018香港國際影視展”上,TVB、TVBC與優酷共同宣布“全球同部劇系列”合作計劃,讓重點劇目在“合規引進”之下,實現内地香港的同步播出。10月16日,優酷舉辦了港劇嘉年華,宣布《跳躍生命線》《兄弟》《是咁的,法官閣下》以及年底壓軸大戲《大帥哥》在優酷與TVB同步播出,并推出了吹水社群玩法。

如今,《跳躍生命線》正在更新中,而4天之後的29日,《是咁的,法官閣下》即将打響TVB台慶劇的第二彈,其同步播出方式能否引發追劇熱潮,仍有待觀察。但對港劇來說,是時候該在合拍與同步之外,探索新的玩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