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智庫丨荼蘼

繼甜寵、輕喜之後,今年網劇又迎來一種吸引年輕受衆的新内容形式——沙雕風!從快手、抖音裡的小打小鬧,到影視作品中作為元素被廣泛使用,國産“沙雕劇”正在漸漸褪去以往的無聊、低俗感,朝着更大衆的審美趨勢演變。

...

《我是大哥大》《瑪麗學園》走火,沙雕劇也可以不再低齡化

談及“沙雕”一詞漫改日劇當稱鼻祖,誇張、二次元風的演繹萌化觀衆少女心的同時,還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對于這類作品網友将它們稱為“脫力系”——恰到好處地集各種惡搞元素于一身,讓人們在“無聊”中獲得樂趣,這類作品有時讓人打瞌睡,有時讓人忍俊不禁。

...

自去年日本一部漫改校園喜劇《我是大哥大》憑借其中二、浮誇、富有情懷的劇情俘獲無數網絡觀衆,不但獲得豆瓣9.1的高口碑且評分人數更是高達10萬餘人的熱捧後,各大短視頻App中便開始流行起對過往“殺馬特”造型的懷舊風潮。

該劇從人物的設定到造型,無不散發着少年時那不羁的叛逆沙雕感,但就是如此中二氣息濃厚的劇情卻塞滿了觀衆年少時的各種情懷與回憶。想起曾經喜歡的古惑仔影片和想要當一個熱血的不良少年,而這部無厘頭的搞笑情節就像滿足了觀衆曾經那些無厘頭的想法般,讓人想起曾經叛逆且熱血的自己。

...

每個人都曾有過稚嫩的時期,就像永遠有人17歲般,在這裡沙雕或許與青春有着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随着近兩年“沙雕風”在短視頻中的流行,視頻網站也開始再次重拾“脫力系”作品。繼《太子妃升職記》之後,國産劇又一脫力系網劇出世——美妝青春喜劇《瑪麗學園》。劇情槽點滿到每一分鐘都不能被放過,其沙雕、歡樂的情節不但非常解壓,還可以養活營銷号一整年。

...

...

該劇講述了在百花争豔的瑪麗學園中,一群看似非主流的不良少女為了攀登上瑪麗的頂點努力地學習着美妝技巧。随着轉校生化妝小白宋詩瑤和最強新人林夕的到來,學園内掀起了波瀾。她們與小透明筱竹、瑪麗男仆黃政宇一起成立了美妝社,一步步挑戰學園内的高手,向着最高的頂點不斷前進。

...

初看時你隻會覺得沙雕無比,走路帶風的出場方式、鬼畜般的化妝速度、使用就會損害壽命的化妝技術、以及被稱為“四大天王”的強者組合等前期劇情,讓滿屏皆被“我的智商被扔到地下反複的摩擦”、“尴尬癌犯了”、“編劇一定是人才”樣的嘲笑評論充斥着。

...

可當你繼續追看之後,便會發現編劇不但台詞給力,能夠讓各種流利口條在演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之下,顯得是那般的專業;更會被劇中潛移默化傳達出來的自信、團結、信念等積極向上的理念給感染了。可以說《瑪麗學園》不但是沙雕劇裡的戰鬥機,在滿足了逗比歡樂多人群的需求下,更讓創作者看到了“沙雕”元素在影視作品中的可行性,不再隻有針對兒童的低齡化市場。

奇幻元素與逗比人設合力發酵,大衆審美進化下的新式“沙雕風”

一直以來,觀衆形容某部劇很沙雕大多是因為劇中台詞所緻,無論是現代劇還是古裝劇皆有出現過此等台詞bug。比如《射雕英雄傳》裡江南七怪柯大俠明明眼睛不好使,卻讓大家等會看他眼色行事;論推理隻服元芳的那句“如果是自殺,她的動機肯定是不想活了”;

...

還有常被人們拿來調侃的抗日神劇台詞:“我爺爺九歲的時候就被日本人殘忍地殺害了”;以及去年播出的電視劇《愛情進化論》裡女二當着女一的面對男主說:“鹿飛哥,你居然還記得我吃魚不喜歡刺”,敢問有誰吃魚喜歡吃魚刺的!

...

不過這些“沙雕台詞片段”對作品來說始終是一種批評式的調侃,若要借此方式讓劇走紅實屬下下策。直到去年暑期,老版《流星花園》因劇中那不符合邏輯思維、現實狀況的反差萌台詞通過短視頻、表情包等方式迅速翻紅後,“沙雕劇”便開始在網絡市場找到了栖息處。

為了符合大衆人群的審美、讓無聊變的不無聊,讓“沙雕劇”變得不另類,讓所有台詞都變得合理化,從而被更多的觀衆人群接受,創作者們需要對“脫力系、台詞bug”等沙雕作品進行合理的影視化演變,于是便有了當下奇幻元素與逗比人設共同作用下的新式“沙雕風”。

...

在去年播出的劇集裡便有借這兩種元素帶來沙雕“笑”果的作品,比如《雙世寵妃Ⅱ》裡關于女漢子、單身狗、歐巴等現代流行詞的古人版翻譯;《橙紅年代》中男一和男二約好一起向女主表白,一場“你不表我不表,我不追你追”的謙讓對話後,女主憤然離場,想說要不你倆互換捧花在一起得了。

...

随着“沙雕劇情”在網絡平台的逐漸受歡迎,今年多部網劇中皆有融入“沙雕”元素,且題材類型多樣。都市奇幻類有《詭使神差》和《愛上北鬥星男友》。前者是幽默荒誕黑色喜劇,網感台詞+網感服化道的搭配,簡直就是行走的“沙雕三人行”,笑中帶淚是該劇帶給觀衆的最大驚喜;後者是奇妙甜愛劇,超能力+甜寵+古今反差萌的設定,讓一切看似沙雕的台詞與行為都變得合理化,而這便是俗稱的喜感人設。

...

再是古裝探案類的《大唐魔盜團》與《大宋北鬥司》,兩部劇中的主角皆具有一定的非凡技能。前者以四位各懷幻術絕技的少年所組成的魔盜團為主線,劇中人物不僅能穿牆、上天,還能空間瞬移、幻化容貌,其魔幻之處就像“王八穿牆術”的特效般讓人止不住發笑。

後者一開場便讓人嗅到了一股濃烈的沙雕風味,緊張的打戲配上電音BGM宛如墳頭蹦迪現場,以及美女變秃頭、素顔才是王道的現代感悟等。即使兩部劇從奇幻設定到人物台詞都散發出一種網絡沙雕風,但卻從未脫離它們的主體題材,沙雕元素的融入反而成為劇集吸引觀衆的宣傳點。

...

這種既保留了作品幽默搞笑的沙雕感,又能讓劇情不僅僅停留在無聊且毫無營養設定上的元素融合方式,無論是對觀衆還是對市場而言,都可謂是一種雙赢。從當下沙雕風的流行,可見“沙雕”元素在各大類型劇中适應的還算不錯,持續合理化的糅合,随着大衆審美進化,或許沙雕劇也可以富有價值與意義,走向主流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