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智庫丨大靜

港劇式微的這些年裡,唱衰TVB成了“政治正确”,很難想象,内地網友還有衆志成城要捍衛TVB聲譽的時刻——“《機動部隊》是優酷和英皇拍的,真的不關TVB事啊!”

...

5月6日,《機動部隊》登陸優酷,該劇由優酷、英皇娛樂、樂道互娛、新龍門影視聯合出品,作為香港經典警匪題材IP、林峯回歸港劇的重頭戲,再加上集齊了阿Sa、方中信、譚耀文、張繼聰、溫碧霞、林雪、張錦程、石修、石榴姐苑瓊丹的“神仙陣容”,《機動部隊》上線前備受内地港劇迷期待。然而,看似穩赢的開局卻與其上線後的口碑形成鮮明對比,截至目前,《機動部隊》豆瓣評分5.7,遠低于4月初登陸騰訊視頻、由企鵝影視和TVB聯合制作的《鐵探》。

同樣為内地資本和香港班底打造的合拍劇,同樣講述香港警隊故事,同樣以“港味”為賣點、卡司強大,卻給了觀衆完全不同的觀劇體驗,也難怪網友要挺身而出為TVB講幾句公道話了。

聚焦本土、投射香港文化,港産IP“PTU”誕生始末

據《機動部隊》官方介紹:“該劇是國内首部講述PTU機動部隊的劇集,聚焦PTU警員的生活現狀和心路曆程”。因此,在讨論《機動部隊》之前,我們有必要梳理下“PTU”(機動部隊)這個港産IP的誕生過程。

...

在香港,PTU是警察機動部隊的簡稱,以藍色貝雷帽為标志,主要責任為日常反罪惡巡邏、大型活動管理工作、維持内部安保、搜救及災難支援等。由于與香港市民的生活、安全密切相關,PTU在民間有着極高的認知度和聲望。

2003年,杜琪峰以PTU為原型拍攝了電影《機動部隊 PTU》,這部以警察“尋槍”展開劇情的電影,并未如傳統的香港警匪片一般放大和歌頌英雄主義,而更多地刻畫了警匪之間的灰色地帶和潛規則。《機動部隊 PTU》橫掃第23屆香港金像獎十項提名,讓杜琪峰斬獲“最佳導演”,使得杜琪峰、韋家輝、遊達志聯手創立的“銀河映像”聲名大噪,更為當時日趨沒落的香港電影注入一針強心劑。

此後,圍繞PTU的影視作品接連推出,如羅永昌2008年導演的《PTU2:同袍》,由“銀河映像”母公司“寰亞”推出、被稱為“山寨版”的《機動部隊之警例》《機動部隊:絕路》《機動部隊之人性》和《機動部隊-夥伴》。借着這系列作品,PTU和飛虎隊SDU、沖鋒隊EU、刑事情報科CIB、O記等一起,成為香港警匪片的一張名片。

...

在筆者看來,PTU和其他港産警匪IP間存在着一大共性——文化内核都極為“本土”,投射的是香港特有的警隊文化、黑幫文化、城市文化,内地觀衆透過影視劇,窺見了一河之隔的土地上流淌着的、與内地傳統觀念中截然不同的匪警、善惡、生死、江湖。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觀衆看到優酷、英皇娛樂合拍的《機動部隊》時,會産生“不适感”了。

香港班底、内地痛點,《機動部隊》“強行拉郎配”

《機動部隊》開篇就因“老套”減了印象分,林峯飾演的高家聲卧底數年,終于把老大繩之以法重返警局,因為他的特殊身份,關于他還是不是個好警察的猜忌也在警隊内部發酵。

PTU系列電影中,警隊内部矛盾、好警與黑警、警員間的同僚情曆來都是一大看點。但到了這部《機動部隊》,主角之外的人物刻畫都可謂“簡單粗暴”,警員間要麼是無來由的猜忌、挑釁、動粗,要麼義氣變成了“基情”,而演過六次PTU題材劇的林雪,在劇中更像是一張可有可無的“情懷牌”。

...

警隊外,反派人物也乏善可陳,張錦程飾演的黑道老大實則隻算得上“中層”,甚至給了觀衆“謀生不易”的觀感,另一派勢力的老大卷毛在夜宵攤子上被一槍斃命,周圍一個保護的小弟都沒有,毒販唐德則一路昏迷了十幾集,不知要躺到何時才肯揭開真相。或許是要在内地過審,江湖義氣、黑幫械鬥、大型爆炸場面等香港警匪片的必備元素在劇中被弱化。感情線上,一出俗套的三角戀已經布局好,高家聲與阿Sa飾演的何慧玲感情升溫的同時,觀衆已經預見到“檸檬茶”随時都會入場攪局。

相較于以往節奏快、暗線多、沖突不斷、劇情緊張刺激的香港警匪片,《機動部隊》的推進節奏本來就不緊湊,剪輯上也出現不少問題,再加上前後内容提要過長、每集正劇部分僅30分鐘,已經引起許多觀衆的不滿。

...

更“不倫不類”的,是本該立足香港本地文化的《機動部隊》,或許是為引起内地觀衆的共鳴,在劇情中夾帶了大量“内地痛點”。如高家聲的媽媽“秋姐”在線催婚、港警也感歎工資不高買房不易、“媽寶男”男友、女生生育問題……香港班底拍攝内地焦慮,刻意的話題結合有“強行拉郎配”的生硬感,也讓劇中“香港市民”的角色很難經得起推敲。劇情“懸浮”,PTU這一IP的文化内核難以展現,觀衆隻有在調至粵語觀看時才能感受到“些微”港味了。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随随便便一個跑龍套的都能一天之内出現在三部電視劇裡,相比于内地頂流日新月異的叠代速度,港劇十年一日老面孔,視帝視後來來回回就那麼些個,場景更是旺角廟街尖沙咀油麻地無限循環。那麼,内地觀衆對港劇情有獨鐘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筆者認為,在合拍計劃開始前,内地和香港或許應該先回答好這個問題。

合拍劇紛至沓來,“港産IP内地化”難題依舊待解

近幾年來,随着内地視頻平台間的競争日趨白熱化,優愛騰紛紛進入上遊内容制作領域以獲取更大的内容優勢,港産IP也成為市場上備受青睐的“香馍馍”。同時,由于市場環境變化,TVB、英皇娛樂、邵氏兄弟、寰亞傳媒等香港老牌制作力量沒落,人才流失和“北上”等原因,香港影視市場面臨着極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港劇也被“邊緣化”。

...

内地需要IP和内容、香港需要資本和制作資源,兩方一拍即合。2016年以來,視頻平台與香港制作公司進入合拍階段,兩地合作模式不再是簡單的版權買賣,而是從項目籌備到制作宣發等全流程的深度互動和參與。由此,“新港劇”風潮興起,《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再創世紀》《宮心計2:深宮計》等港産IP均在這股風潮下煥發新生。

然而,從最終呈現效果來看,兩地合拍劇集大多因為劇情注水、場面重于内容、港劇氣息“變味”等原因陷入口碑困境,《機動部隊》便是其中一個縮影。原因也不難分析,合拍劇需要照顧中港兩地文化背景、兩地觀衆口味甚至兩地收視率,其制作過程中勢必會有取舍、犧牲及“妥協”——一方面要維系港産IP的“本土賣相”,一方面是要進行“内地化”改編和創新,也因此,合拍片雖紛至沓來,但“港産IP内地化”仍是個待解難題。

...

而近期讓TVB重拾口碑、“收複山河”的《鐵探》,或許能提供一些解題思路。

《鐵探》根據香港浩園内殉職警務人員的真實事件改編,由TVB和企鵝影視共同制作出品,主演陣容包括金像獎組合惠英紅和姜皓文、袁偉豪、蔡思貝、“歡喜哥”許紹雄、黃智賢、楊明、吳廷烨等。截至目前,《鐵探》豆瓣評分7.6,騰訊視頻顯示其播放量達4.4億次,微博話題閱讀量達1.1億次。

在“先内地後香港”的播放順序下,其在香港同樣拿下了可觀的收視率。據TVB公布的收視情況(2019年4月22日至4月28日),《鐵探》4周平均收視為28.3點,暫時成為TVB 2019年最高收視的劇集。同時,經導演蘇萬聰證實,《鐵探》将成為首部登陸Netflix的TVB劇集。

...

筆者認為,《鐵探》的成功之處,首先在于其并未“圈”在警匪劇原本的框架裡,而是設計出一個“警隊大升遷年”的背景,從人性、高層權鬥兩方面開辟了傳統警匪題材的新空間;其次是過硬的劇本和人物塑造,人物個性豐滿鮮活、故事起承轉折合情合理經得住推敲;再次是《鐵探》沒有刻意迎合内地市場,執行監制蘇嘉敏曾向記者表示,《鐵探》曾考慮過内地觀衆對主角年齡的接受度,但最終仍決定按照故事中角色的真實年齡來挑演員,因為“《鐵探》講的就是成年人的真實世界”。不“生搬硬套”,《鐵探》得以保留原汁原味的港片味道。

實際上,經過多年“浸淫”和培育,内地觀衆對警匪、宮鬥、豪門争産裡的“港劇套路”早已了然于心,除豪華卡司和知名IP外,合拍劇未來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觀衆能接受的範圍内去結合社會現實、時代背景、“爆款邏輯”以及觀衆不斷變遷的觀劇偏好,找到新的叙事空間,在保留原有“港味”基礎上,為港劇激活增量、給觀衆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