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到目前,全世界确診了将近250萬新冠患者。各行各業都受到牽連,電影業尤其慘。


影院倒閉,電影節推遲,無法拍攝。不過,也有幸運兒,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國際電影節圓滿落幕。

原因是它舉行的早,2月20日,逃過一劫。


...

< 本片導演伊麗莎·希特曼,榮獲柏林銀熊獎 >

今天跟大家聊的,正是柏林電影節口碑逆天的佳作:《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片名貌似很怪,但當你看完後,會發現這幾個字才是精髓。

...

影片一經播出,獲得外媒一緻認可,爛番茄新鮮度98%,Metascore評分92,妥妥的年度最佳之一。


01

影片内容非常簡單,講述的是一個17歲女孩意外懷孕,和表妹從鄉下到曼哈頓堕胎的故事。


...

劇情直白,不代表質量不行。相比國内許多以堕胎為噱頭的青春片,它更關注堕胎對女性造成的心理與身體傷害。


這一點,我建議男性更應該看看本片。


影片沒解釋女主失敗的戀情,開頭便直奔主題。


女主奧秋第一次去診所檢查時,拘謹、害怕、仿徨,甚至有些顫抖的語氣,無不表明她的心情複雜到極點。


...

< 尿檢時的窘迫 >

影片厲害的地方在于,看着奧秋的神态,能讓我們聯想到生活中任何一個普通女孩。

任何女孩第一次去堕胎,也許都會像奧秋一樣狼狽。


導演毫不誇大堕胎的戲劇性,近乎真實的場景,輕而易舉的就把觀衆帶入情景中。


...

在得知自己有身孕後,女孩受到的痛苦遠遠超過觀衆想象。


胡思亂想,做出拒人千裡之外的樣子,使勁錘自己的肚子,亂喝藥,厭惡身體,等等。

...

< 穿鼻釘,暗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身體 >

我想也隻有女性導演,才能拍出如此細膩又真實的女性題材作品。


即便百般折磨,但生活中似乎總有些“善良的人”不顧女孩的未來,勸她:孩子是無辜的,怎麼說也是一個生命,生下來吧。

...

影片中的診所醫生便很“善良”,還告知奧秋說,診所無法給超過10周的孕婦堕胎。


于是,奧秋隻能和表妹從鄉下跑到城市。



02

接下來便是本片最紮心的一段話。

曼哈頓的醫生問奧秋一些私密的情感問題,以此推斷她目前的狀态和處境,是否适合堕胎。

...

對話由醫生提問,而奧秋隻用回答: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問:過去一年裡,你的男友拒絕使用避孕套?

答:有時。

問:你的男友妨礙你避孕,或者試圖在你不想懷孕的時候讓你懷孕?

答:從不。

問:你的男友威脅或恐吓過你?

答:很少。

問:你的男友打過你,扇過你耳光,或者對你造成過其他身體上的傷害?

答:有時。(聲音忍不住顫抖)

問:你的男友是否曾違背過你的意願,與你發生性關系?

奧秋哭泣,無法回答問題。


...

這場對話,是奧秋在影片中唯一一次哭泣,導演拍的非常克制,沒有一絲煽情。

她隻是把堕胎過程,每一步都清楚的呈現給觀衆。


包括奧秋躺在病床,準備進入手術時緊張的身軀;茫然看着窗外的眼神;毫無笑容的表情。


...

觀衆明白,一個天真的女孩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03

除了主線,還有一條副線也讓觀衆心碎。


當奧秋和表妹來到曼哈頓時,由于時間沒算好,導緻兩人沒錢買票回家。

最後,他們隻好求助于一個在車站剛認識的男孩。


...

而男孩顯然對表妹有意思,去取錢的路上,他要求和表妹兩人一起去。


奧秋等待了許久不見人回,于是拖着行李箱去找,在一個大柱子旁,奧秋看見男孩與表妹在接吻。


男孩究竟有沒有用錢威脅表妹,影片沒交代。但觀衆們都知道,此情此景,男孩處于絕對優勢。


...

奧秋看着表妹和男孩,她想起了當年的自己和前男友。

影片開頭沒解釋奧秋的戀情,似乎在這裡得到了某些補充。


奧秋沒說一句話,她隻是在柱子後面緊緊握住表妹的手。或許,她此刻也要依靠男孩的錢回家。


...

結尾,奧秋在車上一言不發,頭倚着冰涼的窗戶,靜靜等待旅途結束,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


...

而導演也沒呼籲任何口号,隻是用這部細膩到讓人心碎的電影,告訴全世界。

堕胎,對于女性有多痛。


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在留言區跟我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