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木

“原生家庭可能給你帶來多大傷害?”

...

改編自阿耐同名小說的現實主義劇集《都挺好》播出後掀起了熱潮,劇中姚晨、倪大紅、郭京飛等演員的生動表演将現實生活中的原生家庭問題展現地淋漓盡緻,使該劇在觀衆中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豆瓣評分達到8.5分,同時也在觀衆中掀起了關于家庭問題的熱烈讨論。

...

其中#父母自願給錢算不算啃老?#的微博話題在《都挺好》開播後達到了1.2億的閱讀量和2.2萬的讨論量,讓觀衆的目光從熒屏轉向了生活。

劇中蘇家三位兒女和父親蘇大強之間産生的關于贍養問題的摩擦,以及在生活中因為柴米油鹽的瑣事和生活方式産生的紛争,《都挺好》将現實家庭中的生活細節在熒屏中極盡描摹。兒媳與老丈人,兒子與父親,妻子與丈夫,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碰撞在熒屏這個放大鏡下都得到了數百倍的放大,家庭中的細枝末節的故事也變的更為鮮活。

角色破立結合,塑造鮮活人物群像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都挺好》播出後在觀衆心中引起的共鳴。

蘇家五個人中,強勢固執、重男輕女的媽媽,軟弱無能、逃避現實的爸爸,自尊心強又無法承擔責任的大兒子,恃寵而驕且不斷啃老的二兒子,忍氣吞聲卻不斷被壓榨的三女兒,五個角色在劇中呈現出的性格截然不同,但正是這種角色的鮮明的差異性,讓追劇的觀衆表示能夠從劇中不同角色的身上看到自己家庭成員的身影。

這部劇中,每個角色都有着自己鮮明的個人特點,十分立體,角色的不幹癟,是觀衆對于這部劇的第一觀感,而角色在劇中的轉變也成為了該劇的一大特色。

“你媽走了,我可咋辦呢”,《都挺好》的劇情最初便是蘇大強躺在大兒子腿上,滿臉哀怨惆怅,喪妻後無助的形象在該劇一開始時便展現了出來。但是随着劇情發展,蘇大強卻發生了360度變化,從面對老婆不敢說話表态,甚至拒絕與兒女進行眼神交流的“懦弱父親”,變為在家為所欲為、呼朋喚友的“家中霸王”,蘇大強的形象在僅僅十集的劇情中便實現了由立到破再到立的過程。

...

蘇家三個子女的角色同樣實現了由破到立的過程。

在劇集一開始時,蘇明玉在機場接機,但是蘇明玉與時隔十年未見的大哥蘇明哲相遇之後卻十分冷靜和疏遠,兩人間全然沒有親人之間的親熱感出現。之後蘇明玉在家中與二哥蘇明成、二嫂朱麗的交流過程同樣引起了觀衆的讨論:明玉為什麼這麼冷漠,但是随着劇情的發展,明玉在年幼時受到來自媽媽的不公平對待和來自二哥的欺壓的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明玉之所以對家人保持冷漠态度的原因也由此揭曉,明玉也随之從一個冷漠的人物形象轉變為一個令人心疼的人物角色,實現了角色的變化。

...

大哥和二哥在之後的劇情中,角色設定同樣也在悄然改變。大哥從一開始的家中孝子,逐漸将自己自私、重面子的一面展現出來:失業之後為了面子和家人撒謊,被拆穿之後便向妹妹發洩怒火;家中兄妹發生沖突卻全然不予理會,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形象随着劇情展開變得越發明顯。

...

同時二哥也在劇中由一開始的令觀衆厭惡的霸道啃老族,随着後期陪伴在蘇大強身邊“備受折磨”,讓觀衆開始心疼起來,也讓觀衆對蘇明成的态度發生了轉變。

...

在将劇中角色刻畫地十分生動之外,劇中的叙事過程采取回憶與現實相交織的方式,這種相互對應的方式也将原生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揭示了出來。

在之前的劇情中,蘇明玉冷漠的态度遭到家人無情的抨擊,同樣也使許多追劇觀衆十分不理解,但是在之後回憶往事的鏡頭中,便将蘇明玉在家中與母親之間存在的矛盾揭露了出來,使得之前的伏筆都和劇情一一對應,也更加彰顯了家庭對于蘇明玉的影響。

穿梭時間線,追溯原生家庭往事

原生家庭對于子女的影響,在國産劇集中多數被當做劇情中的部分背景因素來使用,但是如《都挺好》這樣整部劇集聚焦原生家庭對于兒女影響的劇集仍然較少。反觀國外的劇集,講述原生家庭對子女影響的高分劇集卻已有許多:《德雷爾一家》《梅爾羅斯》《我們這一天》等,其中美劇《我們這一天》在豆瓣獲得第一季9.5分,第二季9.4分,第三季9.5分的高分,堪稱講述原生家庭劇集中的經典之作,雖然文化背景存在差異,但對于原生家庭的刻畫卻極易讓人從中得到共鳴。

...

作為一部講述原生家庭的劇集,挖掘出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便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這一天》對于其中角色的刻畫與《都挺好》采取了相同的模式,如果說《都挺好》在前幾集中一直讓回憶不斷閃回,是為了對現在的子女的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形成進行解釋,那麼《我們這一天》則是将回憶鏡頭和現在情景融合的更為緊密,從三代人之間追尋原生家庭的前世今生。

整部劇以“完美爸爸”傑克和“歌手媽媽”貝卡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龍鳳胎凱文和凱特,領養兒子蘭德爾的視角為主展開,在呈現孩子現在的生活時,穿插他們兒時與父母的生活往事。

...

從不斷轉變的時空中我們可以看到,三代人之間存在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一代是傑克和貝卡的父母,傑克的酗酒并且帶有暴力傾向的父親,讓傑克同樣成為了一個面對壓力時依賴酒精的男人,同時傑克也開始努力控制自己不能重蹈父親覆轍,成為一個與父親截然相反的好男人。而傑克呈現出的“好男人”特質,也讓他的三個孩子深受鼓舞,三代人之間深入骨髓的羁絆便這樣被刻畫出來。

...

“擺脫家庭對于自身的不良影響”,是許多對自己原生家庭不滿的人想要努力做到的,也是原生家庭劇想要努力展現出來的真實内核,讓原生家庭劇能夠突破不同的文化實現對觀衆内心痛點的直擊。

劇中将“領養孩子”“溺愛孩子”“給孩子鼓勵還是批評”等多個家庭問題向觀衆娓娓道來,同時也把“肥胖歧視”等社會現實問題融入其中,将家庭中存在的摩擦和生活中的困惑抽絲剝繭地進行分析,這是原生家庭劇集最引人入勝之處,也是最能激起觀衆共鳴之處。

打造“真實”内核,用情感背書

聚焦原生家庭的劇集,真正能夠實現在家庭劇集中脫穎而出的,筆者認為,“真實”和“邏輯”這兩點缺一不可。

首先是“真實”,真實到戳心,原生家庭劇集中,展現真實問題是第一要義。這也是《都挺好》在播出後不少觀衆的反饋,劇中“作妖”不斷的長輩,在工作和家庭中被束縛的兒女,事業和孝順如何平衡?是現在擺在不少80、90後面前的難題。正是将這種現實生活中真實地困擾着大衆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在劇中呈現出來,才因此能夠獲得觀衆的共鳴。情感的真實同樣如此,面對家庭中存在的情感糾葛,《都挺好》将不同兒女處于不同立場時的情感能夠精準地再現。

...

其次便是“邏輯”,在講述故事時,如何将老一輩對年輕一輩的影響在劇中清晰地展現出來,是家庭劇集一直面臨的困境,同樣也是講述原生家庭的劇集需要正視的問題。将家長裡短的瑣碎事情梳理清晰,讓觀衆可以厘清不同角色之間存在的影響關系,感受到不同的事件對于角色轉變産生的影響,而不是單純地将家庭矛盾放大最後戛然而止留下一地雞毛。

《都挺好》不再局限于家庭瑣事這個小圈子,而是跳出圈層,從更高的維度中來叙述,解析家庭對人的角色和性格産生的巨大影響,将現實的婚姻觀和家庭觀在鏡頭下進行剖析,從《都挺好》中,可以感受到家庭倫理劇不斷變革的腳步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