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紅樓夢》結緣,還是我十歲的時候,那時候家裡有一本已經泛黃的《紅樓夢》。都是繁體字,當時字還認不全,隻能挑挑撿撿的看一些有意思的情節,但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現在想來,那本書一定是經典的正版書,我清楚的記得有“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情節,但是後來又看過兩次别的版本,都沒有看到這一回,可惜那本書已經失傳。

雖然已經認真的讀過三次紅樓夢,但還是一知半解。現在因腳骨折,休假在家,有大把的時間,就想再讀一遍,簡單的記一下筆記: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開卷第一回:姑蘇城中葫蘆廟裡住一鄉宦甄士隐,此人“秉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隻以觀花觀竹酌酒吟詩為樂。”

一日夢見一僧一道,(這一僧一道在本書中一直穿插在虛幻和現實之間,貫穿整部小說)意欲了結一段風流公案:說無才補天的一塊頑石,曆經幾世幾劫,幻化為通靈寶玉。被警幻仙子收留,名為赤霞宮神瑛侍者。一日看到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嬌娜可愛。遂日以甘露灌溉,這绛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幻化人形稱為绛珠仙子。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想把一生的眼淚還給神瑛侍者……

甄士隐還在夢中的太虛幻境看到一副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此對聯在書中出現多次,寶玉夢中也曾見到過。這副對聯道盡了世間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不過都在人的一念之間。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甄士隐醒來,見奶母抱着膝下唯一的女兒英蓮走過來,他接過生得粉妝玉琢的女兒戲耍一番,卻見一僧一道走來,搶奪英蓮,說英蓮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甄士隐生氣欲走開,那僧便念道: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果然,元宵節,家人霍啟抱英蓮看花燈,竟将英蓮弄丢了;之後葫蘆廟失火,甄士隐家在隔壁被燒成了一堆瓦礫場。甄士隐夫婦投靠嶽父,最終遁入空門。

在《紅樓夢》中,甄家和香菱的命運,都沒能逃脫此詩的預言:香菱一生命運悲苦,而甄家更是在開篇就家破人散。

開篇的這個悲劇故事,被脂硯齋做為全書情節的縮寫。脂硯齋認為,作者是在借甄家興衰的“小榮枯”來影射日後賈家盛亡的“大榮枯”,以甄家人的悲慘遭遇來暗示賈府人日後的不幸命運。

跛足道人為點化甄士隐遁入空門,唱了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末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甄士隐本就有夙慧,當即悟徹,為此歌做了注解: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鬓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绡帳底卧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緻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和這首《好了歌注》說透了人情冷暖,世事無常。人啊,為功名利祿追求一生,到頭來,都不過是白忙一場。

再大的官兒,也有退隐的時候;再顯赫的聲明,也會被長江後起之浪淹沒。追求内心的恬淡與從容才是最高的境界。可惜正戚戚于富貴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呵呵,我已經過了積極進取的年齡,想法、狀态可能偏“老莊”。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回出場的人物還有賈雨村,賈雨村就是典型的善于鑽營的人,還未科考時就曾寫出:“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時飛。”後來得甄士隐資助,求取了功名。

開篇安排甄士隐和賈雨村出場,體現了曹公的巧妙匠心,“真事隐”去,“假語村”來。曹公是想告訴讀者:書中所說隻不過是村頭街尾、坊間流傳的白話故事罷了。但是是有真實的原型的,而他隻是把真事隐去了。

另外,本回最觸動我的一個字是“還”,就是绛珠仙子要用一生的眼淚去“還”神瑛侍者為它灌溉的雨露。

一個“還”字,牽出多少情愁。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朋友之間,無法解釋的因緣際會,就都有了答案。與人相處,時時想到這個“還”字,也會少了許多矛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