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風塵戀戀風塵(1986)的劇情介紹
阿遠服兵役時,因為有每日抵達的書信,孤身在台北的阿雲起初并沒感到有多孤獨。然而日子久了,遙遠戀人的紙上訴情總比不過現實生活中鮮活男孩的低聲耳語,加上對未來懷有的恐慌,阿雲在阿遠退伍前選擇了嫁作他人婦。傷心雖有,阿遠也隻能選擇抑壓。
戀戀風塵戀戀風塵(1986)的影評
轉一篇吳念真自己寫的文章《我一輩子沒有拉過她的手》。我的故事全世界人都知道,其實《戀戀風塵》寫的就是我。我初中畢業到台北工作,那個叫阿真的女孩子晚我一年到台北。我們在村莊裡面,父親母親都已經稱彼此為親家了。那個女孩就是你跟她講什麼她 ...
女主看似溫柔單純,內心卻是叛逆而開放的,因此大都市正是她發展的溫床。故事的結尾中,下定決心離開男主便是她成長的證明。男主看似孤僻,卻恰恰證明了其保守。故事結尾中,退伍後的男主從故鄉阿公的話語中尋求撫慰,這是他的成長。能夠促使二者成長 ...
阿雲隻是阿遠的一個符号,不隻是阿遠。她還是父母的、兄弟姐妹的、村民的、觀衆的符号。最開始,阿雲不會的數學題、搬不動的米袋,都成了阿遠彰顯自己的工具。阿雲就這樣順理成章成為一個被幫助、被綁住的角色。來到城裡投奔阿遠,被騙被拯救。聚餐時 ...
結尾并沒有在哭聲與一個橫搖的景色展示中結束,阿遠服完兵役後回到了老家,在後院和阿公閑聊着家常,阿公講着種番薯的難,講着可能到來的台風天,兩人都點上了一支煙,阿遠蹲着,阿公站着。在電視長久地播放着礦業畫面之後,阿遠的記憶開始湧現,以至 ...
這是一場陷入風中的回憶。整部影片的BGM都很少,大多時候是各種自然音。海浪聲,蟬鳴,鳥鳴,單調的機械音,重複的鈴聲,還有無處不在的風聲,都在提醒我,這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段沒有背景音樂的真實回憶。阿遠和阿雲,初中畢業,十六七不到二十 ...
影片中每一個定格的畫面都深得我的喜愛。印象最深刻的是阿雲在月台等待阿遠的特寫鏡頭,一剪秋水眸似萬言,所有青澀、美好、遺憾都融到了裡面。鏡頭在叙述言語之外的語言,這在展現台灣農村面貌的時候尤為明顯。坐在水泥樓梯上的一家人、窄小的道路上 ...
《戀戀風塵》裡,台灣兵們把大陸一家送回對岸,還送給他們很多禮物,有送給小孩的糖果,有磁帶,有收音機,有打火機,有口糧。片子裡的台灣兵想,俘虜大陸一家什麼的,大可不必,隻希望他們可以平平安安回大陸。大陸一家的船在海上飄,磁帶裡的音樂也 ...
之前看了快一半,今天終于趁中午休息的時候看完了。故事并不曲折離奇,但後勁很大。侯孝賢的電影總讓我想起《詩經》,簡單淳樸又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感覺這才是真正有特色的中國味道哈哈哈哈)。主角平凡又遺憾的人生折射着變動時代對小人物的推壓與 ...
很多時候,劇本和影片哪怕隻是細微的出入,都會讓片子的内涵變得很不一樣。《戀戀風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劇本裡頭的阿雲是有父親的,而影片裡頭的阿雲隻有母親出現過。這麼一個改動,就使得阿雲和阿遠的戀情多了一重父愛缺失的心理補憾,也使得兩 ...
“查無此人”,隻有風塵。
卡夫卡的一段話:你沒有必要離開房間,待在桌子旁聽音樂就行了。甚至聽也不必聽,等着就行。甚至等也不用等,隻要保持沉默就行了。大千世界會主動走來,由你去揭開面具……
節奏的穩重清澈和無角度,讓影片的大部分看起來很舒服,很閑散的注目。讀書的,做工的,青澀初戀的,家長裡短的,都正好拿捏到市井的松弛。少掉表面的戲劇化,卻多了平實悠長:真實的生活不就是這樣一言不發物是人非的麼?另火車洞一節的綠很是另人心曠神怡。(DARKNESS-LIGHT-DARKNESS)結尾爺爺重複
我喜歡這樣雲淡風輕的胸懷.一切的起伏跌宕都讓它回歸到自然中.自然擁有最博大的胸懷,能夠包容一切.配樂很出色.尤其是吉他。
這幾部看下來,他的電影總是片段式的,沒有太完整的故事。就像回憶中的時光,也都是些模模糊糊的碎片。卻又很親切,總會讓你想起過去.
侯孝賢的片子,主題都是時光。
留意到“戀”字的繁簡體變化,之前的心字底上有三部分,中間是言,兩旁是絲,被小心包裹在絲裹裡的語言,愛你在心口難開;後來簡化成“亦心”,少了矜持和隐忍,但也算切題:愛隻要一顆心,戀要“亦心”。
時光這東西很怪,看起來都隻是滴答的一秒終,實則有着不同的長度,時光的速度和現在化程度成反比。像我這樣長在縣城裡去大城市讀書的人,被兩道不同流速的時光激流裹攜,迷失變得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成了DUST IN THE WIND。
又是李天祿那溷濁的台語,述說着。好久沒有看侯孝賢的電影,打開戀戀風塵,那一角山莊,那麼綠,拾階而上、拾階而下,氤氲的霧綿長了那年少的一筐歲月。來不及死生契闊作誓,匆匆一場役使棒打鴛鴦。阿弟說,阿公讓我告訴你,這都是緣分,無法勉強的了。少年人那一場青梅竹馬的青春往事,一腔铮铮真情,卻被一紙批紙告知,都結束了,你的愛情得重新上路了。侯導這一編排,何其蒼涼。
侯孝賢被說像小津大概就是這部片子吧,音樂+空鏡轉場,火車,鐵軌,尤其發指的是車站的鐘(這個時候侯孝賢好像還沒怎麼看過小津……),如果桌上的水壺不是鋁的而是所謂愛克發紅就完美了。侯孝賢跟小津的唯一區别是小津從來都是線性叙事(還有侯孝賢用運動鏡頭)。辛樹芬真PP。這部片子真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