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1957) WildStrawberries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編劇:英格瑪·伯格曼
主演: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畢比·安德松/英格麗·圖林/古納爾·布約恩施特蘭德/尤蘭·辛達爾/福爾謝·松德奎斯特/比約恩·比耶爾文斯塔姆/納伊瑪·維夫斯特蘭德/古内爾·布羅斯特勒姆/耶特魯德·弗裡德/西夫·魯德/古納爾·舍貝格/馬克斯·馮·叙多夫/奧克·弗裡德爾/雲韋·諾德瓦爾/佩爾·舍斯特蘭德/尤·佩特雷/古内爾·林德布洛姆/毛德·漢松/安-瑪麗·維曼/埃娃·努雷/萊娜·貝格曼/莫妮卡·埃林/耶蘭·隆德奎斯特/約瑟夫·諾爾曼/古納爾·奧爾松/文德拉·魯德貝克/佩爾·斯科格斯貝格/烏爾夫·約翰松/赫爾耶·武爾夫
語言:瑞典語/拉丁語
類型:劇情/愛情/家庭
上映日期:1957-12-26(瑞典)
瑞典 91分钟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1957)的劇情介紹
伊薩克曾經和堂妹薩拉(畢比·安德森BibiAndersson飾)有過美好的初戀,卻因性格冷酷孤僻,以緻他的兄弟乘虛而入。如今伊薩克坐在草坪上,憶起往昔,眼前浮現薩拉白衣飄飄的美麗模樣。
他與生俱來的冷漠理智的性格,注定了婚姻的失敗。伊薩克的妻子無法忍受冰冷的婚姻,尋求外遇。這樣的家庭氣氛,加上遺傳下來的冷漠秉性,使得伊薩克的兒子不願生小孩,和兒媳關系決裂。
伊薩克獲得了光榮的學位榮譽,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對過往沉重的自省中,對于生命将盡的老人,這仿佛是一次心靈救贖之旅。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1957)的影評
伊薩克在晚年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他在這一天,感受到年輕人的活力,由那對中年夫婦想到自己,通過夢境面對中年時自己的婚姻的不幸,判處自己有罪,夢見了莎拉,看着鏡中的自己艱難地微笑,承認自己的老去。他終于直面過往的不堪,在隆重的儀式中,被授 ...
在伯格曼的夢境裡 :沒有時針的鐘 ,棺材裡的自己象征着伯格曼對于年老和死亡的恐懼 在影片中,孤獨感一直伴随着伊薩克 ,通過伊薩克的夢境 ,幻想和現實的交織展現了伊薩克的内心世界 。佛洛依德曾經說過人的夢境最能反映人的潛意識 ,影片中 ...
算是一種對現代的反思吧。隻不過呢,并不是達達主義式的,解構性質的、戲谑和反邏輯性的反思,反而比較古典主義。婚姻和家庭作為共同體,本是一個互相成就,有所依托的避風港。經過工具理性魯莽的強煎之後,其意義蕩然無存:錢可以自己掙,孩子可以通 ...
8.5-9分。其實最近很反感過度吹捧大師和所謂神作,但這部确實值得9分左右。完全沒有預想中的晦澀深奧,也沒有故弄玄虛的長鏡頭注水,91min的正片條理清晰,剪輯絲毫不拖泥帶水。甚至是部很标準的公路片結構,通過78歲的老教授開車回學院 ...
1960年上映的《野草莓》是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經典之作之一。這部電影拍攝于伯格曼最為才華橫溢的年代,他通過鏡頭及剪輯之間的控制來展現出人類内心的複雜和抒發出一種對于生命意義的尋找。影片描述了醫生伊薩克•布隆德前往位于瑞典北部的 ...
“都會好的 記憶的美麗生活的遺憾 都會好的”伯格曼在電影結局像是這樣對我說将至生命盡頭的老人回到闊别已久的故鄉 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裡 記憶幻覺與現實重合 老人得到了獎章 與友善的孩子們相遇 見到了自己的親人 與自己的過去和解鏡頭流暢 ...
《野草莓》真的是一部很浪漫的電影,夢中所見即心中所想。影片中,教授前面展現出的一面是漠然的無情的,甚至是冷酷的,但外人眼中,他卻是個受人敬仰的醫生教授,半路遇到了需要幫助的陌生人,也讓他們上了車,他看起來是很熱心腸,樂于助人的和藹老 ...
詩歌帶給人心的撫慰最初來源于女性對嬰兒的呓語愛撫,而後是情話和承諾的甜蜜、神祇的啟示。詩一般的電影語言書寫對母愛、愛情和信仰的渴望,以及失落的苦楚。“回首往事,驚夢一場”,無論處在生命的哪個階層,痛苦、傷害的回憶終會成為萦繞在往後歲 ...
夢境帶着教授回到了自己的潛意識裡,那兒埋藏着他的恐懼和欲望。伯格曼影片之所以經典,是因為他影片中的文學性,裡面充斥着不多刷,或者截屏,才能記下來的金句。以及用黑用白濾鏡訴說出來的夢。先說夢,夢中有:怪人的背影;無指針的表(甚至和現實 ...
不能完全說這是關于愛情的,我覺得電影是各有各的理解,而且他的影片意象多且深刻,每一種方式去理解主題都是可以的。開頭的部分真的是讓我毛骨悚然了,是超現實和冷漠的,夢境裡沒有一點人的味道,鐘表那裡的類似心跳的打擊聲真的詭異到極點。後來遇 ...
這片子太自我了,完全無法關聯。我為什麼要對伯格曼的個人曆史和個人關系感興趣?
希望我走到人生盡頭時,不必有這麼多的忏悔和固執。在我短暫的二十多年生命中還從未感受過這種孤獨,其實我比他還要冷酷甚至殘忍百倍,我以為這樣我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也許我錯了。
此片雖然是伯格曼夫子自道,但将理性視為最高準則,把表達情緒視為恥辱,甚至因為自己的冷漠和麻木生出優越感,自以為是能自控有教養的表現,這種思潮在中國也泛濫成災。耶稣說,你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靈魂,有何益處呢?愛無能的人生,再光鮮優雅,也不過是一觸即散的空殼罷了。
看了等于沒看
這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是車上分三層坐了三波人講話的橋段,它好像讓我們看到了人的一生,青年時期在愛的漩渦中浮沉與抉擇,中年時不得不面對自己愚蠢的具現—自己選擇的伴侶,以及晚年,愛的失去與不可追尋。
死亡像一束光逼着他回溯自己的人生,回溯所有真實的牢籠和自我編織的恐懼,看的時候一直在想川端的睡美人,同樣的孤獨,蒼老,回憶,死亡,隻是伯格曼放了個光明的尾巴哪怕在夢裡,川端卻是冷冷地以年輕的死亡結束自己無法問出問題的景況。野草莓最棒的就是攝影吧,無與倫比的室内鏡頭和人物鏡頭。
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倒不是老教授對青春時期的回憶,而是途中一對夫婦的争吵,導演将這對夫妻之間忍無可忍和恨之入骨狀況的狀況刻劃入木三分,令人不寒而栗。
卡爾維諾在《美國講稿》中說:“死亡就是時間,是一步步變得具體的時間,是慢慢分成片段的時間,或者說是漸漸走向終結的時間。”死之将至,對過往的自省,仿佛是面對有限的歲月的一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