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曉小曉(2023)的劇情介紹
林品彤憑此片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也是金馬史上最年輕的影後。
小曉小曉(2023)的影評
小曉是不幸的,她患有多動症,在學校被同學孤立,在家裡被媽媽煩,爸爸又長期在外地工作對家庭不管不問。然而她也是幸運的,有溫柔耐心的男老師,媽媽也是很關心她的,為了照顧她放棄了事業,家庭條件比較富足。她雖然表面上是問題兒童,欺負同學,很 ...
影片結尾處,保羅走了,小曉的爸爸也走了。日暮時分,隻剩下小曉母女二人相互依偎在一起。影片在這一刻戛然而止。眼前的對方成為了二人彼此心中僅剩下的唯一的依靠,她們終于在不斷的喧嚣中迎來了短暫的溫存時刻。生活中難得的平靜《小曉》上映于20 ...
最後的一幕,呈現了家庭裡的關系,這個關系表現為小曉的心理疾病。就像有人說的,孩子隻是病着家庭的病。小曉來到媽媽的鋼琴邊,媽媽躺在小曉的床上。母女的位置颠倒了,看上去是媽媽在照顧女兒,其實是女兒在照顧媽媽。小曉不時表露出想要拯救媽媽、 ...
電影不能教人如何解決問題,它隻是展現和揭示問題。站在小曉的角度,她當然是個值得同情和需要被理解的孩子。患有過動症,不是她的錯,但爸爸為了逃避這個現實,常年在歐洲工作不回家,女兒想要的禮物也根本沒放在心上;媽媽為了每天讓她吃藥、收拾她 ...
2024-5-15最近看的一部電影,多動症的孩子和母親間的故事,感覺挺觸動的,但是也很模糊,每個人都很痛苦,但是無法解釋這種痛苦,感覺逃離不了但是靠近又會很痛苦。薇芳的愛的故事是 house and home家庭 ,感覺她雖然罵 小 ...
在母親節看完這部電影。 相比最年輕金馬獎的女兒,觸動我更多的是陳意涵演的母親。母親的角色終于不再是臉譜化的聖母形象。因為我覺得那些臉譜化聖母的母親角色某種意義上是在規訓女性,讓女性覺得,做母親一定得是無怨無悔付出,沒有任何厭煩的情緒 ...
小曉的成長之路,如同一段漫長而陰霾的旅程。她的母親冷漠暴躁,父親缺席,而唯一給予她耐心與理解的大人,竟是她母親的情人,老師保羅。在小曉的心中,保羅的存在,如同穿透烏雲的一束陽光,為她帶來了家的溫馨和安全感。盡管她深知母親的行為是錯誤 ...
恭喜品彤榮獲金馬獎最佳女主!
#GH60 生猛“有害”但深刻立體的女性形象是華語電影一直較為缺失的東西,《小曉》的創作者在對待影片的主人公時一點都不心軟,所有的愛與憎都是緊密扣連、時刻反轉的,觀衆甚至無法——或者不需要——站在任何一個立場去同情,抑或指摘。以往我們看到的影片總 是能感受到導演很強烈的需要觀衆去認同某個對象與價值的推力,但《小曉》好像意不在此。所以,患有ADHD的女兒可以擁有混世魔王的面孔,照護女兒的全職母親也可以不再維持搖搖欲墜的聖母尊容,不是所有講述這類型的影片都要楚楚可憐乞搖上帝(觀衆)的憐愛,有的時候不做一個大衆印象中的完美弱勢是一件十分冒險的事,但所幸創作者把持住了展現這對複雜母女關系的尺度。但好像萬事總難全,影片對于班導師陳保羅的塑造卻是有一種沒來由的聖愚之感。
品彤和意涵的演技牛牛的……很真的片子,但是有些地方有讓人想要深入的慾望但又無從下手 以及班導的定位實在有點模糊了
3.5 看電影時慢慢想母女關係難處理是否也因為它太沒有退出機制,而讓愛,讓感情看起來不像是自主選擇。但牽連著二者的其實遠不止責任,而是真的還有愛……很多情節和表現非常真實且典型,母女之間時有倒置,在紅裙子和最後在父親離開後擁抱安撫那幕尤其/更多聚焦母女關係,而對於ADHD的呈現沒有那麼內在啦/「對不起……對不起」
病了的人需要吃藥,而為什麼病了這個根源是沒體現出來的,三個病人各自沒有對症下藥了屬于是,有點大力出奇迹了~
有病的從來都不是小孩。#金馬影展##台灣觀影#
其實是部雙女主 - 母女都是主角。為最年輕影後驕傲,也為陳意涵天才般的演技感到可惜。
建立於某種階級基礎之上的「怪人電影」,敬佩它對惡意的態度:怪人並不抗拒惡,隻是他們在對待惡方面比起「正常人」更加直率與真誠。劉俊謙飾演的「聖愚」教師(偽善的另一種表現?)成了編導重點批判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