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衣少女》海報

在國産青春片中,且不論《緻青春》這一類,普通觀衆往前追溯,大概最早也隻能回想到1994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1985年的《紅衣少女》已經很少有人提起了。

主演陣容在主流觀衆中雖然沒有達到夏雨、甯靜、耿樂等演員的知名度,但一查之下仍會吓一跳。在片中扮演姐姐安靜的演員羅燕,是第一個在好萊塢八大公司擔任主制片及編劇的華人。而飾演妹妹安然的鄒倚天,曾擔任鳳凰衛視的制作人,出品過《锵锵三人行》、《開卷八分鐘》和《有報天天讀》等經典電視節目。

《紅衣少女》顧名思義,即是講述安然這樣一個喜歡穿紅色衣服的少女,在高一這一年經曆的事。安然的個性如同她所穿的衣服一樣,激情洋溢,正義感爆棚,卻因為個性太強而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縱觀教室,包括老師在内,所有人穿的都是暗色系的、樸素的衣服,隻有她顯得特别突出。

...

紅衣少女安然

安然的的性格可以通過她的家庭背景來分析,她有一個愛畫畫的父親,從一段段家庭生活的戲份中,可以得知父親一直以來堅持着自己的追求,從未放棄過專業,而且事事遵從自己的内心,從不說謊話,但是在早些年吃過虧。母親則在特殊時期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投入到政治運動中,似乎曾經風光過。

如果安然成長在這一時期,她可能受母親的影響會比較大。但《紅衣少女》的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父親因為堅持創作,還能繼續回到大學講課,而母親則因為荒業已久,隻能勉強分配到小學去當教師。因此,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好不壓抑自己的個性,勇于表達内心的想法。

片中人物變化最大的是安然的姐姐安靜,她一直支持安然發展個性,是個開明的姐姐,但最後為了保護安然的個性,做出了違背自己内心的事,通過巴結安然的老師讓她得到“三好生”,這讓安然大受打擊。

...

知道真相後的安然

表面上,這是一個少女成長的故事,可是到影片的最後,我們仍不清楚安然到底成長了沒有,她原諒了姐姐,也跟班上的同學和好,但在最後一個鏡頭裡,她依然穿着那件鮮豔的紅色襯衫。

從電影中一閃而過的台詞中,我們或許可以察覺到,《紅衣少女》另有所指。比如調皮的安然模仿父親說話時道出的那句契柯夫名言:“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無須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恐,所有的狗都叫,但都按上帝給予他們的聲音去叫。”随後父親也引用了羅丹的名言:“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别人的眼鏡。”

這些話都反映出一個集體主義剛開始瓦解,個人主義複興的時代切面。安然走在新時代的前端,是個人主義的先驅,老師和同學們則仍沿襲着集體主義那一套,生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樣,并且排斥異己者。

...

同學們跟風票選三好生

以安然為代表的一部分人,承繼了新文化運動前輩所提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他們在大部分人都朝一個方向走的時候逆流而行,注定是要受到一些磕碰的,安然的父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紅衣少女》創造這樣一個人物,是否為了批判什麼,我們無法确定,但時至今日,這部電影的價值是,它沒有被時代主流思想蒙蔽雙眼,而是用心記錄時代,提供一個個人化但卻真實的角度,供今人去審視。

同為青春片,《紅衣少女》沒有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樣充滿噴發式的青春荷爾蒙,但記錄時代本就有很多方式,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