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車站的聚會》海報
說實話,看《南方車站的聚會》的前5分鐘,我一直在走神。
一個是因為看到胡歌的造型就讓我想起阿部寬,總覺得下一刻他嘴裡要蹦出一句日語來。
二是看見胡歌和桂綸鎂這些熟悉的演員說着不熟悉的方言,注意力一下子就從電影中跳出來,轉而關注口音和嘴型。
習慣了這些之後,才開始關注電影本身。
幾年前廣東的“五條人”樂隊,發表過一首名叫《熱帶》的歌曲,講述一個小縣城的賭徒欠了一大筆錢,殺死了追債人,逃亡多年之後在泰國被捕獲的故事。

周澤農殺死的是警察
歌詞中有一句“中國的縣城都差不多一個模樣。”這是我在看《南方車站的聚會》時腦中蹦出來的一句話。
刁亦男的新作在影像風格上,可以說是《白日焰火》的延續。注重燈光和色彩,更多地把人物融入到場景中,表演方式相對内斂,需要通過人物所處的環境來體會他們的内心世界。
當然,肉搏和槍戰的加入,也讓戲劇沖突比前作來得更加迅猛,更加血腥。每次沖突前都先用畫面營造氛圍,沖突時猝不及防,又匆匆結束,這種節奏也可以在《白日焰火》中找到源頭。

有一道紫光
電影前半部分的室内場景常被一種主題式的色彩充斥着。比如偷車黨開會的場地用的暗黃色燈光,還有周澤農(胡歌 飾)收繳小弟的手槍時所在的房間,被紫色的燈光填滿。
這些特地布置的色彩,都讓原本很接地氣的縣城變得魔幻起來。
與《白日焰火》的嚴寒與冷酷不同,《南方車站的聚會》營造出來的是一個潮濕與陰暗的環境。在水或水汽的浸染下,映射出的霓虹燈光是現實與夢幻的混合體。

霓虹美學
另一處區别是,《南方車站的聚會》的鏡頭相對更加關注主角以外的群體了。不管是鬥毆的幫派,破舊樓房的居民,還有所謂的“陪泳女”,都不止是場景設置而已。
回到那句歌詞,中國的縣城都差不多一個模樣,說的不但是各地的風貌差異正在縮小,同時說的也是特定環境下,一些特殊群體所選擇的不約而同的生存方式,是人性的趨同。
或許是因為關注點有些分散,《南方車站的聚會》在人物的掙紮方面,隻重點表現在逃亡的動作上。
而《白日焰火》對人物的聚焦,猶如在太陽底下用放大鏡對準人物,将其烤到炙熱,深入挖掘。

一切源于接頭
片中有相當一部分篇幅,用在劉愛愛(桂綸鎂 飾)和周澤農的幾次接頭上,整個過程兩人為觀衆當了一次導遊,帶領我們在城中到處遊蕩。
從高架橋到車站,從城中村到野鵝湖,一路上還經過潮濕擁擠的街道,嘈雜的廣場舞,巨幅的樓盤廣告,夜晚湖心的小舟。
這些“景點”在特制的燈光色彩下,揮發出暴力的,驚悚的,甚至是情色的味道。
這原本是屬于舞台的味道,卻充斥着縣城的每一個角落,仿佛這片土地被施了黑魔法,讓土地上的人疲于奔命。

雨中逃亡
從《白日焰火》裡的人,到《南方車站的聚會》裡的土地,這種視角轉變到底是好是壞,答案因人而異。
不過,獨特的影像風格是刁亦男電影裡一直流淌着的血液,那種混合了土地味道的黑色元素,或者可以戲稱為土味黑色電影,這倒是華語片中值得關注與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