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姐
轉眼年就要過完了,大家是否還安好呀?
這個新年裡,在劇姐和觀小妹的強烈号(wei)召(bi)下,團部所有人都投入到了《知否》的觀劇大潮中,誰都沒能逃過。
結果,大結局還沒結束時,團長就手拿小皮鞭催着我們寫知否了。
雖然追劇追得不亦樂乎,但劇姐也不禁時時感歎: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子的命運都逃不過要和婚姻緊密聯系在一起。
這樣的觀念已經深深地刻進了許多人的骨子裡。面對過節親戚們的催婚,劇姐我是一個頭兩個大,唯恐避之不及。
雖然該劇後半部分從家宅内鬥逐漸擴展到了宮廷内帷的鬥争,但故事的主戰場和關注焦點依然集中在家庭内部。
更具體地說,就是女子的成長和婚姻上。

劇中,一衆女子成長的最重要的風水嶺,便是出嫁。
而決定女子出嫁命運的,也不外乎“地位”二字。
按照地位,出嫁前做姑娘時,有嫡出和庶出之分,出嫁後做娘子時,有當家主母大娘子和妾室小娘之分,還有沒有名分的外室。
但即使有名分的區别,真正決定女子在家裡地位的還是當家男人。
寵愛與否,才是關鍵。
正是各種不同地位的女人,才為我們勾畫出了《知否》中,一幅真實而又殘酷的女子成長圖鑒。

下面,劇姐就從《知否》中年輕一代女人說起,來看看她們的婚姻和命運是如何發生轉變的。
年輕一代以華蘭、墨蘭、如蘭、明蘭,淑蘭,沈将軍之妻張氏、朱曼娘等人為代表。
先來說說我們的大女主,盛明蘭。

在盛家,明蘭是不受寵的妾室所出,是庶女六姑娘。
生母死于内宅争寵,生父對自己幾乎不聞不問,主母大娘子偏愛自己的女兒華蘭和如蘭,寵妾林噙霜所出的墨蘭更是盛老爺的掌上明珠,唯有祖母真心待她,疼愛她。
生于這樣的環境,明蘭從小就養成了韬光養晦的習慣,知道收斂鋒芒,故作愚鈍乖順才能保全自身。
舉個例子。
墨蘭一貫愛出風頭,如蘭看不慣墨蘭庶出做嫡出的姿态,二人一直争鋒相對。明蘭作為妹妹,其實一直從中勸和,卻總是無辜受連累。
墨蘭去前廳偷看梁六郎,如蘭拉着明蘭尾随前去。如蘭指責墨蘭不對,明蘭勸架,卻被墨蘭推出去,做了擋箭牌。盛老爺偏聽偏信,袒護墨蘭,二蘭被罰跪祠堂。
大娘子着急隻顧着關心如蘭。祖母心裡焦急,面上卻也不能動,隻能暗地裡護着明蘭。
明蘭自知人微言輕,被罰跪也是默默受着,連睡着了都還規規矩矩地跪着。

然而,孔嬷嬷的授課卻激發了她的潛質。
課堂上,墨蘭和如蘭争吵受罰,原本明蘭又是被無辜牽連的一個,但孔嬷嬷卻堅持要讓她一同受罰。
她本是要讓她們明白,既為姐妹,便是一體,榮辱與共,一同受罰才能一同進退。
可事後,王大娘子隻顧着關心如蘭的傷勢,林小娘和墨蘭隻顧着獻媚固寵,隻有明蘭能和祖母對這場責罰津津樂道,想明白并學會了背後的道理。
看到這裡劇姐就明白了,此後三人的命運基本上也就注定了。

果然,墨蘭為了撇掉庶出的身份,一心想要嫁入豪門,和林小娘一起用盡了腌臜手段。
墨蘭勾引伯爵府嫡子梁晗,以盛家全族的名聲和榮耀為要挾想嫁入伯爵府,林小娘甚至還想用盛家的家産和王家的陪嫁做墨蘭的嫁妝,用豐厚的嫁妝來為墨蘭尋求好人家。
雖然墨蘭如願嫁入了伯爵府,但因為苛待下人,衆人離心,手段被識破,失去了恩寵,成為了豪門裡的可憐人。

另一邊,盛家大娘子一心想為如蘭覓得一門得意的婚事,她看重的是權勢富貴,可如蘭對這些一貫不甚敏感,最是活得簡單通透。
她最後嫁給了盛老爺的門生,一位上進的儒生。雖然地位不高,家底不厚,但她也算嫁給了愛情。婚後二人夫妻同心,過得也算順暢。

反觀明蘭,雖然情路坎坷,婚後生活又危機重重,但好在開竅得早,一生便也總能逢兇化吉。
初戀小公爺齊衡,郡主府唯一的嫡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她愛得隐忍又克制,卻終究造化弄人,愛而不得。
好友賀弘文,善良溫和,雖不及小公爺貴氣,但最是門當戶對,又對她真心呵護。可奈何太過心軟,一堆家族事務牽絆不清,最終隻能分道揚镳。
雖然在當時看來,她最後是半無奈半感動的才嫁給了顧廷烨,但事實證明卻是良配。

顧廷烨從前是花花公子,被世人誤解唾棄,到後來棄筆從戎,戰功赫赫,成當朝顯貴。
明蘭出嫁前懵懂單純,夾縫中求生存。出嫁後,顧家婆母小秦氏綿裡藏刀包藏禍心,娘家姨母康王氏暗下毒手欲殺親人,白家族人欲壑難填蠢蠢欲動,朝廷勢力風起雲湧瞬息萬變。
時事不等人,環境的變化逼着明蘭要更加學着八面玲珑、長袖善舞,竭力周旋。
于是,她一步步從家族内部的争鬥走向了貴族權勢的漩渦之中,也迅速從一個閨閣中的官家小姐成長為了獨當一面的當家主母。
事實上,明蘭和顧二身世相近,命運相濟,能體諒對方的苦楚和不易,也能真心實意地為對方着想。顧候多次的相助和保護,讓明蘭終于看清了自己的心意,接受了顧候的情意,并最終過上了想要的平淡生活。
生活的歸處,無外乎“平淡”二字。
明蘭看得通透了,便也活得通透了。

再說說劇姐十分喜歡的另一位女子,沈張氏。
父親是兩朝元老國公爺,戰功赫赫。丈夫是皇後的親弟弟,沈國舅。然而,即使是身份尊貴如斯,也抵不過丈夫對妾室的寵愛和偏袒,作為當家主母卻屢屢受挫。
消沉之時,明蘭的一番話點醒了她。
明蘭說:“與其困在這愁苦裡,不如掙紮向前”。
她聽進去了,也重新振作起來。但最令劇姐佩服的是,她并沒有正面去和妾室争奪什麼,而是盡可能的活出自己,用最優秀最真實的自己去赢得丈夫的心。
當她在馬球場上與丈夫一同赢了比賽,在書房裡與丈夫談論兵法,在叛軍面前指揮抗敵時,那個她是一百個小鄒氏窮盡一生也難以匹敵的。

然而,也不全是善良能幹的女子就一定會受到命運的眷顧,婚姻對另一些女人來說,更像是一場或長或短的劫數。
比如明蘭的長姐,華蘭。
她雖嫁入了伯爵府,丈夫也對她呵護有加,但婆母和兄嫂的刁難一樣都不少。聰慧靈動如她,也免不了受盡委屈。

還有命運凄苦,舍身下嫁的淑蘭。
她下嫁孫家秀才,陪嫁豐厚,卻還是一直受到苛待,如同活在地獄一般。
好在最後二人撕破臉皮,簽了和離書,淑蘭也從此脫離了苦海。

但還有更凄慘的,朱曼娘。
一開始接近顧廷烨時,心思便不純。因為身份低賤進不了顧家侯爵府,便屢屢用計破了顧廷烨的婚事。
在得知顧廷烨被趕出顧家,一窮二白之後,便想着卷錢财跑路。被顧廷烨揭穿後,更是不顧子女安危,帶着兒子昌哥一路奔逃,害得兒子死在途中。
後來,她又屢次給顧廷烨使絆子,下毒手。刺殺過顧廷烨,掐過女兒蓉姐兒的脖子,在朝堂上誣陷顧廷烨,最後甚至想要殺死明蘭還在襁褓中的孩子。
她是個可恨之人,也是個可憐之人,但卻并不值得同情。
因為,女子的路有千萬條,她卻選了最惡的一條。

以上這些姑娘中,有出身高貴備受榮寵的,有出身名門卻不受寵的,有身份貴氣卻委身下嫁的,也有身份低賤無法進入旺門士族的。
雖然出身不同,但她們有一點是相同的:沒有一人的婚姻是從一開始就美好和諧的。
在劇中,婚姻對于女子的身份、地位甚至命運的緊密關系,都值得我們深思。有些道理,是劇姐身在現代,也同樣感同身受的。
婚姻之于女子,若是得遇良人,一生善待,倒還好過;若是遇人不淑,一生錯付,輕則毀己一生,重則會毀了子女甚至是整個家族。
願天下所有的良善之人,都能覓得良人,攜手共老。

居老師鎮樓,唯一的理由就是:太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