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原著

常常會在第二部續集中找到第一部的記憶,是這種慢火熬制的韻味吸引着人們去重溫去拾取,于是很多商機便是牟取了人心中甘願追憶的善,靠着第一部的根基和口碑争強觀衆資源。也并非續集皆為謀利,隻是很多時候如此。第一部給予我們的感動,拳拳的情意,恢宏的氣勢和格局,續集的回憶鏡頭是難以填補的。故事主線要想基于第一部,又高于第一部,是難以完成的。再加上先入為主的效應,失望在所難免。

可《風起長林》不同。

很慶幸,我先遇上《風起長林》,後遇上《琅琊榜》。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像是在進行描摹的過程,将長林軍,将一個個主人公的前生片段一點點追回,拼接,也就懂得了他們的風骨的有循的。将門世家,豪氣自在傳承。

我很喜歡網上的一段評論:“海宴将浩氣給了蕭景琰,将仁恕給了蕭景睿,将曠達給了言豫津,将坦率給了蒙摯,将榮光給了霓凰,将疏狂給了蔺晨,将純粹給了飛流……最後将一顆不滅的赤子之心給了林殊,。人性的漆黑夜色裡,這一盞心燈如月。”

這幾個詞概括得很精準。

又有誰從一開始就是處心積慮,步步為營之人呢?

皇上因至尊之位而變得猜忌多疑,最終憶起同林殊的陪伴,騎馬、放風筝……謝玉争權奪利,一敗塗地後誠心悔過,留下手書;夏江機關算盡,面對自己的夫人兒子,還是會羞愧;為了妻兒自盡的譽王……他們,隻是忘了自己的良知,卻未丢掉良知。而林殊,行陰詭狡詐之術,所求隻是真相而已。他們,不該背負污名。

削皮挫骨,音容劇變,蒙摯一眼認出;霓凰憑着十三年不曾消逝的感覺問他,你究竟是誰。太皇太後殿前的那一握,又有着多少令其心碎的隐忍;景睿的無辜溫厚,即便被利用卻隻是将其視為不被選擇;長公主的矛盾與大氣,以一己之軀擔負族人安危,盡己所能保全一切,殿前淩厲地道出真相;豫津的灑脫真性情,待人待事的明亮态度;衛峥的忠心耿耿;夏冬與聶鋒的真摯感情,亭前重逢的心酸與快慰;他說“蕭景琰,你給我站住!”“景琰,别怕”景琰眼神中的微光,當“水牛”、拔劍動作等均和記憶相吻合時,靜妃提及梅石楠的默契讓他懷疑,可最終,他還是明白,那個驕傲飛揚的小殊又回來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變了,但他還是他。

東海的珍珠還在,飛流的蘇哥哥卻再也回不來了。最後,他還是選擇,終結梅長蘇,複活林殊。

宮中的風又何時停過呢?長林、長林,一代将帥,即便那雙手再也挽不起長弓,再也揮不動軍刀,他依然可以憑借無雙的帥才揮斥方遒。隻是,他将自己永遠地留在了梅嶺,留在了北境。那是他的戰場,是他的歸處。

一個從地獄歸來的人,有他永遠不能割舍的東西,情義。他為了情義,為了七萬赤焰軍婚追讨真相,他為了情義,去守靖王的那份赤子之心。

那枚手環,已經不隻隻是刻着名字的标志,是他認出聶鋒的記号,而是一種信念。他活着,七萬赤焰軍活着。手環在,七萬赤焰軍仍在!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件十三年無人敢提及的逆案,一份十三年隐忍的真相。還原二字說來容易,卻是一着不慎,滿盤皆輸。他選擇了他,不僅僅是選擇了兄弟,也不僅僅是選擇一個有擔當、有家國情懷的繼承人,更重要的是,他選擇和故人站在一邊。他沒有讓他失望,他正直,他重義,他靠着那份倔強替大家沉冤昭雪,可他卻不能讓他親眼看一看他開創的大梁氣象。

這世上多少事,是我們主動背負又是我們不得不背負的?唯有選擇二字而已。生或是死,取或是棄,又有多少是出自本心?可選擇本身就有它的價值,無論哪一項,哪一種結局都有其意義。

畢竟,他來過,他活過。

林殊是他,蘇哲是他,梅長蘇還是他。

他走了。那些他無法踐行的諾言,無法完成的陪伴,唯有來生再踐。隻希望來生,他能身于江湖,自在逍遙。

可一個心懷天下的人,江湖又何嘗僅僅是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