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舞吧!大象》海報
林育賢導演可謂是對“XX吧!XX”這一句式上瘾了,這次的《跳舞吧!大象》依舊是勵志喜劇路線。
賣笑兼賣哭是喜劇片常用的思路,有些作品,比如周星馳的電影(尤其是他自己導演的),會将“哭”藏得深一點,讓“笑”充斥着屏幕,有些則會直接“掏心窩子”,連提示帶煽動地要讓觀衆哭。
《跳舞吧!大象》将主角黎春夏設置為一個想跳舞的胖妞,在哭與笑兩點上其實占有一定的先天優勢:以身材來搞笑,以夢想來煽情。至于最終的效果如何,好笑還是好哭,還是哭笑不得,很難一概而論。在我個人的觀影過程中更感興趣的,是看導演如何解決創作技巧上遇到的難題。

黎春夏的舞蹈組合
黎春夏之所以成為胖妞,是因為一場車禍,而車禍的起因,則是因為學生之間打架。對壘雙方分别是芭蕾舞隊組成的女子團體,和西洋樂器隊組成的男子團體。
有了《紫禁之巅》經典的“你們不要再打了啦”珠玉在前,小天鵝們以優雅的芭蕾舞動作團滅男生顯得是那麼的“天經地義”。
如果不考慮尬不尬的問題,這一段落最大的難度在于演員的調度,因為拍攝一群小孩子打架,且如果演員未經訓練,很容易出現車禍現場(指演技崩塌,雖然劇情上真的出車禍了)。

艾倫 飾 皮鮑十
導演用卡通效果來轉移觀衆的注意力,彌補演員表演上的缺失。但也正因為卡通效果是用來救場的,僅在此處和片頭出過小段,且并不是為了表達一些特殊含義,所以在整部片子中顯得有點突兀,稍微破壞了整體性,屬于丢卒保車之舉。
喜劇演員是喜劇片的核心,選對了演員會事半功倍。讓艾倫來出演皮鮑十這個承擔搞笑責任的人物可算是常規操作。不過導演卻在這個人物上加入了國内院線電影中相對罕見的LGBT元素,這也為創作加大了難度。
目前看來許多觀衆都應該看得出《跳舞吧!大象》中關于皮鮑十的性取向的暗示,比如學生時期在台上表演被噓,卻仍堅持跑到台下獻花,鏡頭給出了被獻者的鞋,一個轉場之後穿着這隻鞋的人正在踹他,嫌他“髒”,讓他痛哭流涕。

皮鮑十倍受歧視的服裝
如果說主創們作此選擇是想為皮鮑十代表的人群正名的話,那麼影片确實将這種觀念傳達到了觀衆的意識中。當然,也不排除他們是想通過非常規(僅指市場環境,不是指該性取向非常規)的元素來制造噱頭,此處不做過多揣摩。
抛卻個人情懷,僅從人物設計的層面來看,皮鮑十這段過去其實還存在着其他的設計方式,似乎替換掉也對電影整體影響不大,因此必定無法像《霸王别姬》的程蝶衣那樣深刻和立體。

皮鮑十的公車訓練法
觀看《跳舞吧!大象》的過程總忍不住将它與其他片子作比較,比如皮鮑十訓練黎春夏的情節設計,雖然看着比較瞎扯,但還蠻有幾分港式喜劇的市井氣息,而且相比某些一到這個環節就放棄設計,直接喊口号的電影來說,還算發揮了一點想象力。
然而,如果一部電影隻能比下有餘的話,也就意味着它本身并不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