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十三》海報
《狗十三》算是21世紀10年代以來較少有的不以懷舊為噱頭的青春片,因此這部電影不會太友善地為年輕人服務,甚至一旦你在觀看過程中産生共鳴,你可能會感到不适。
電影從初中少女李玩的自言自語開始,說的是關于平行宇宙的幻想。當李玩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已經在學校辦公室,老師旁敲側擊,父親手段強硬,将她所報名參加的興趣小組從天文小組硬生生改成英語小組。至此父女之間的拉鋸戰拉開序幕。
如果這時候跳到影片結尾,會看到一個把劉海梳起來,舉止端莊,面帶微笑,隻敢在人後哭泣的李玩,與片頭耷拉着劉海,喜怒形于色的李玩判若兩人。

張雪迎 飾 李玩
可以想見,中間這一段,講述的就是李玩轉變的過程,通常我們稱之為“成長”。成人的世界與孩子的世界有一個很大的區别,就是孩子的世界是單一标準的,而成人的世界卻有着雙重甚至更多的标準。比如父親發現李玩喝酒時,會暴跳如雷,直接砸碎了酒瓶。但當李玩陪父親去和領導吃飯時,又讓她跟領導喝酒。
父親前後不一的舉動,猶如兩個平行宇宙中的人。李玩一開始抱怨沒有平行宇宙,因為她還處于單一标準的階段,無法理解大人的内心世界。
李玩所處的環境裡,隻有李玩是認死理的。堂姐李堂交了男朋友,李玩張口就問李堂“你愛他嗎?”卻反被李堂笑話她老氣,随後李堂轉用“喜歡”來形容自己對男友高放的感覺,潛台詞似乎是高放存在被更換的可能性。

黃詩佳 飾 李堂
高放和李堂是同類,并且之後他果然把喜歡的對象從李堂更換成李玩。但李玩厭惡這種随意更換的标準,因此拒絕了高放的親吻。
諷刺的是,電影開頭,高放在紋身店刺了李堂的名字在手臂上,紋身原本是一種難以更改的東西,但片尾高放向李玩表白失敗後,鏡頭給了高放一個背影,這時觀衆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後頸上刺了李玩的名字,在他的世界裡,刺青也是可以随意變換的。
李玩從一開始拒絕這些東西,到最後自己也慢慢變成了這種人。父親和李玩鬥氣之後買了一隻狗送給她,她從一開始拒絕,到最後跟這隻名為愛因斯坦的狗成為親密夥伴。後來家人弄丢了愛因斯坦,買了一隻新的狗來欺騙她,她大鬧一場,結果經曆過父親一頓暴打之後,也開始屈服。

愛因斯坦
李玩學會用笑臉迎接一切,包括同父異母的弟弟的慶生會,飯局上需要逢場作戲的叔叔阿姨們,甚至叔叔為她準備的紅燒狗肉(個人認為這段有些刻意)都欣然接受。
最後,李玩對着尋狗啟示默默哭泣,她在向愛因斯坦告别的同時,也向那個堅持單一标準的自己告别。

李玩與愛因斯坦
《狗十三》基本上對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僞善”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有意思的是,觀衆不會站在同一标準去看待這個問題。熟悉成人規則的人,看到最後會覺得李玩是真懂事了。仍遠離成人規則的人,會認為結局是個悲劇。而那些不得不改變原則适應成人世界,卻又懷念遵循内心原則的自己的人,看完會不寒而栗。
《狗十三》雖然還未能稱得上神作,但它創造了一個平行宇宙,讓觀衆在另一個世界裡面發現自己,并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這正是電影的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