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看這部片子時剛好經曆戀情失敗,對于電影裡朝子的執着與瘋狂有着相似的體驗。也會問自己,再來一次的話會怎麼樣呢?再有一個一模一樣的人出現,會怎麼樣呢?這部電影既像一部寓言,同時也有着非常深刻的現實層面上的意義。生活裡我們絕對不會遇到兩個相貌極其相似的人,但把這裡的相貌這一點換成一個人身上的其他要素,比如說兩人都很理想化,兩人有着相同的愛好,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會有一層濾鏡上身呢?

在失戀過後,我們把新的投射,新的感情放到了新的人身上,而新的人未必就是新的人,他的身上或許有着我們前一任戀人的東西,例如上面提到的在尋找戀人時最開始被我們所吸引的特質。回憶一下,是不是有一類人談戀愛總是喜歡尋找一類人呢?比如說永遠喜歡熱愛自由的人、放蕩反叛的人、愛笑的人等等,那麼是不是最後陪伴在身邊的是不是都是參照了之前的經曆和體驗才尋找到的呢?


好像多少有點跑題,抛掉上述不談。
我認為導演想捕捉的是理想中的自我與現實自我的關系。在鳥居麥身上,朝子是理想的,在亮平身上,朝子是現實的。朝子這個角色正是我們對于“愛情”的兩種看法與期待。一種是我一定要我喜歡的,我心動的,我吸引的,在數年之後提起還能眼角一紅的。一種是各方面現實條件都不錯的,喜歡自己的,居家的,着眼于現實的。我覺得這是我們對待愛情,面對生活的兩種狀态。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偶爾會像亮平一樣見過面幾次之後會親對方的臉,卻不會消失幾年連一聲招呼都不打。真實的生活也會搖擺于自己的理想與現實之間,被美所感動,也會被醜陋的河流所吸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