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卡比利亞之夜》和《夜》,戰後青年族的蕭條精神危機。三個年輕人帶三個妓女混淆視聽,實際上販賣軍火,不想所得被妓女偷走。他們想要偷一輛豪車,不想被車主富二代三人組發現,六人不打不相識,開啟了一夜呼嘯之旅。底層青年和中産階級,在戰後的巨大精神空洞中,我分你我,不過也可能意大利人向來如此。莫羅·鮑羅尼尼59年的此片,顯然已經錯過了新現實主義膨脹的黃金年代。所以更貼近59年東方大島渚的名作《愛與希望之街》,并不刻畫戰争的直接傷害,而轉而刻畫那一批在戰争中經曆了童年,而又在戰後長大成人的一代。對于他們來說,并沒有對于戰争明确的意義和政治性思辨,有的隻是恍惚間成年面對戰後社會的不知所措。日本有太陽族,而此片編劇則是意大利的太陽族——帕索裡尼。風流過後,剩下的錢就讓它随風飄去,而最後一鏡,懶樹葉中的紙币,正是開頭出片名時那個不知所雲的背景。
意大利太陽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八十年代晚期文化意識,兼論改革年代的大小混混 中國藝術史課程映中急就。寫罷,片未完。此片作為王朔年(1988)的組成部分,側寫八十年代晚期(1986-1989)的文化意識。某種意義上,王朔作品是“躲避崇高”運動的先聲,這一運動由王蒙等幾人借由92“人文精神論戰”推向高潮,在後啟 ...
八十年代的晚期風格與大小混混
中國藝術史課程映中急就。寫罷,片未完。此片作為王朔年(1988)的組成部分,側寫八十年代晚期(1986-1989)的文化意識。某種意義上,王朔作品是“躲避崇高”運動的先聲,這一運動由王蒙等幾人借由92“人文精神論戰”推向高潮,在後啟 ...
關于《姥姥的外孫》的讨論,錄音整理
這類影片直指的社會困境顯而易見——養老,或老年人問題。《姥姥的外孫》顯示出一種情境:兩種繼承倫理之争:倫理繼承和責任制繼承。實際上是繼承權問題。古代中國沒有這個繼承問題,嫡長繼承。五四以來逐漸有了這個問題,因為這樣一種繼承制度不被認 ...
在懷爾德那,沒有上帝 懷爾德會教會你,什麼叫高級劇作。在《艾瑪姑娘》裡,傑克·萊蒙是一個正直到滑稽的巡警,進入酒吧摘下帽子與酒保攀談,卻不知道後面的混混主動地給他的帽子“上供”。這是一出諷刺劇。那麼,在懷爾德的這一出裡,帽子裡的錢一定不會當場就掉出來,而 ...
大蕭條時空的另類劉别謙 劉别謙有時也會點無厘頭,比如兩人互偷一段,馬歇爾居然拿走了利亞姆·霍普金斯的絲襪…特寫鐘表,白天轉夜,美男與夫人床姊低語,職業大賊對于風流寡婦的攻略徹底告成,“卡薩諾瓦”由此登堂入室。看來劉别謙筆觸的精華有二,其一,語法上聲畫分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