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的形式感無疑是很濃重的,長焦淺景深鏡頭,充滿框架感的構圖,極富時代感的光影,逆光的剪影效果和順光側光相結合,塑造人物的淩厲和神秘感.人物對話間的淺景深與空鏡中的大全景形成鮮明對比,無論是二分構圖下硝煙彌漫的城市,還是極具縱深感的水井下的無辜百姓,都帶給觀衆巨大的震撼力.

當然,除了程耳延續個人在《羅曼蒂克消亡史》的美學和質感之外,還有不少模仿各大導演的風格。

1,叙事方式和剪輯手法上對諾蘭的模仿是顯而易見的,非線性叙事,碎片化剪輯,隻可惜缺少《記憶碎片》中強悍的劇本功底,也缺乏《追随》中事件之間極強的關聯性和邏輯性,導緻叙事産生了一定的割裂感,從而變成了普羅大衆嘴中“連故事都沒講好”的吐槽。故事情節本身并非晦澀難懂,但在各個剪輯點間的故事缺乏較強的時間邏輯和必然聯系,加之人物視點較多,便容易出現混亂。

(舉個栗子,《追随》中有兩個人物,《記憶碎片》中隻有一個人物)似乎導演隻是注重了炫技而并無考慮到這兩者之間的适配度,我說,當導演不得不把某些片段重複播放以防止觀衆無法理解時,也恰是證明這手法運用得并不是那麼成熟。

(還有說像昆汀環形叙事的 OK也沒啥毛病)

2,配樂上應該是模仿了諾蘭好基友漢斯季默的風格,開頭配樂磅礴大氣,仿佛置身于曠野,我閉上眼睛,全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末世廢墟和賽博朋克之感。

3,導演用配樂和光影叙事,代替人物情緒的宣洩,梁朝偉在房間對着房門說話,都頗有王家衛《花樣年華》的味道。

4,程耳依舊想要打造中國版《教父》的野心。梁朝偉在監獄審訊的鏡頭原版複刻科波拉《教父》經典開頭,同樣的昏暗場景,頂光突出人物五官,随着人物對話不斷後拉的鏡頭,景别從人物面部擴大到上半身再到全身,最終形成前景被審訊人的背影,中景審訊人,後景看守的多重層次感.(這次沒有亂入的貓了哈哈,但是導演準備了狗叫bushi)

再者就是故事中王一博與梁朝偉兩個角色的設定可以用老教父和年輕教父來代入,初代教父進入暮年,曾經的江山岌岌可危,年輕教父在重重困境下成長最終覺醒,從麻木,聽從他人到獨立自我,果斷,心狠手辣(有趣的是阿爾帕西諾飾演的年輕教父和王一博飾演的角色都經曆了妻子遭人迫害的情節,不知是否有意而為)。

(還有說模仿《美國往事》的,這個還沒看不太清楚sorry)

小小總結一下
論情節而言,确實與《滿江紅》有着異曲同工之處,但《無名》似乎是更為西式的表達。要我說,程耳更像是把他在學校裡學到的風格拼湊了一把(北電門神科波拉名不虛傳)。

某人的演技除了能發瘋之外其他挺木的不是嗎,真的不适合大銀幕怼臉,甚至有時候還需要配樂輔助才能進入氛圍,表情幾乎毫無變化 别吹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