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枯草,像你,又像我!草有重生時,花無再開日。
人生中繁花與枯草 每個人終究都會看到。想來有意思這部電視劇能讓館長想這麼多。
就像人們會時不時感歎身處的年代。我們此時此刻,正是枯草,正值冬季,枯草是正常的,隻是内心深處有沒有春天的繁花。今天推薦錫蘭的新片:《枯草》這名字也好!好的不得了,當然和《繁花》不是一個量級的,簡單地對比,就是大部分人喜歡看《繁花》,卻會過着《枯草》的生活。

《枯草》劇照
這是影像的力量,也是人性的體現,這個鏡頭打動了無數人。
在小亞細亞的雪地上孤獨的人好像被遺忘,鳥不拉屎的村子裡小學老師把自己比作野草,《枯草》就是講述他工作和情感生活的糾葛故事,很平常,又很人類。



























以上《枯草》劇照
攝影風格還是錫蘭的風格,油畫一般都極緻構圖和色彩,蒼茫,深淵,精準,精緻,還是牛b的。
借題發揮,年底總會惆怅一些,這是人的本性,就像枯草。如果你是那種無論什麼時候都很愉悅的人,也挺奇怪的。
大部分人們喜歡《繁花》這樣的作品不奇怪,可能王家衛早就算好了這一天。我們這些枯草多麼需要一點點“繁花”來刺激一下。追加一點回憶,榨幹最後一點眼淚,然後結束這艱難的歲月。畢竟是商業片,情感隻是名義上的,歲月永遠不會結束,歲月随時都在結束。
講情感真的很容易俗,但沒情感那是傻,錫蘭就不同,他講人類。
也許正是這些幸免于難的人,那些經曆過還活着的人,做一點掙紮,像靈光乍現。很王家衛,也很上海,也很枯草。
人們總是喜歡用好壞評價電影或者人,館長看到這樣的句子就不會再往下看了,那是一部分人的世界。非黑即白的世界,也挺好。
因為自己也是學電影的,也拍電影,雖然但是……知道每一幀影像都來之不易,無論是什麼爛片還是愚蠢的設計,或者總是讓人擡不起頭的自己産的“土特電影”,都不應該用好壞來評價,就像你要評價一個人的好壞,這個人可能和你沒有任何關系,但你要評價他的好壞。
但你花錢去看哥電影,那幾句罵,或者稱贊都是值得的,所以真正想讓中國電影好一點,還是多去看,多罵,然後培養自己的審美趣味,就會越來越有意思,要不真的挺無聊的。
錫蘭已經成為現存的大師了,是啊,以文學和攝影為基調的電影越來越少了。能稱得上大師的導演世界上有也沒幾個了。想起阿城講的“絕境”,每一部作品都是穿越絕境的過程。
錫蘭的作品幾乎都是這樣的設計,這一次更加“絕境”,不是那麼明顯,是對自己和對整個世界的未來感到絕望,而這個絕境卻是時時刻刻的。所謂的知識分子,頭腦裡還有一點“認知”,但這認知成就不了什麼,也不會影響别人,但這樣的人比例在不斷增高,這是沉淪的表現,即便是看到所謂的“真理”也是不合群的“真理”。
這多像枯草!


《枯草》劇照
很理解錫蘭最後的“點題”處理,還有那些内心獨白,因為那就是錫蘭自己,同時也是你,當然,也是我。
祝你: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