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至忘了上一次看到這樣好的現代電影是在什麼時候。也許是《Tár》,也許從未有過。我也忘記了上一次看到具有如此文學性的電影是何時,也許是《駕駛我的車》。而每一次當我看到這樣的電影,總會不由自主的感歎電影藝術,在短短的兩個多小時内竟能容納如此複雜、細膩、又繞纏成結,無法可解的元素。對比特裡葉的前作,“開竅”不足以形容,文本與影像的成熟、立意的深刻恍若飛升。桑德拉惠勒不拿奧斯卡影後,天理難容,錄音複原裡的表演如戲魔附體,是完美而極具爆發力的,是讓人心跳驟停的心力交瘁;轉而,車後座低聲的哭泣又那麼窒息絕望。而且她居然會用筷子…電影裡,人物與人物的關系那麼微妙,以至于走向完全難以預料。叙事極具水準,沒有一個場景架空意義,沒有一句對白喪失邏輯,甚至沒有一首脫離叙事的音樂。

情節本身也值得玩味。夫妻感情,父子情,母子情,婚外戀;事故,出軌,剽竊,暴力…這一個個元素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構成了壓抑的生活本身。墜樓死亡的剖析,另有深意;但這世間的事,卻不該審判的過于嚴苛。哪怕主觀的真相,也并非看上去那麼簡單。而最終的結果,到底是一場謀殺或是自殺?其實電影裡已經暗示給我們了:

“當我們缺少證據去評判一件事,而這種缺少卻無法忍受之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決定。明白嗎?為了克服疑慮,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這樣做。決定傾向于一邊,而非另一邊。既然你需要相信一件事,但卻有兩個選擇,你必須作出選擇。”

“所以你必須編造你所相信的?”

“是的,嗯,在某種意義上。”

所以我推測模糊“真相”即是編導本意。六個月前狗的嘔吐,大抵是确有其事;而父親在車上與兒子的交談,即是“編造所相信的”的例子。兒子最終選擇了相信母親,這裡面的情感很複雜,唯獨不關乎“正義”。真相無法查清,那麼選擇一個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繼續度日。這是電影裡的選擇,一場事關重大的選擇;而于我于你,于每一個普通人,于每一場小紛争,也亦然。我們是被生活的洪流裹挾的塵埃,我們的未來是唯一的。選擇看似很多,真相看似絕對;其實我們本沒有選擇,而真相,卻好像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兩個。

用這句話結尾吧。我想,我懂它:Cause when you lose you lose,if you win,you expect some reward,but it’s just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