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第85屆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上,這位來自中國台灣的華裔導演李安,帶着他的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導演執導的一部奇幻冒險片,電影講述了少年派和一隻老虎在海上的傳奇冒險故事。電影以精彩的故事叙述和恢宏的視覺表現赢得了觀衆的一緻好評。李安導演用這部影片告訴觀衆,人生本就是一場奇幻漂流。

影片采用倒叙加嵌套式的叙述方式,這種結構會在影片中産生離間效果,引發觀衆的思考,加深對影片主題和人物的理解。在影片開始,作家找到成年的派,派向作家講述了自己的冒險故事。電影的開篇類似于《泰坦尼克号》和《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的叙事技巧,由故事的主角在很多年後,向第三者講述自己以前經曆的故事。這種叙述技巧能讓觀衆産生一種親切感,并快速通過講述人進入故事。但與以上影片不同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增加了派向警官講述的故事,警官不相信有老虎的故事,他便講述了一個有關廚子、媽媽和水手的故事,而巧合的和第一個故事裡的猩猩、斑馬、鬣狗是克制而溫柔的講述每一個故事,而選擇權其實一直在觀衆心裡。

影片的視覺效果震撼,深邃闊海,浩渺星空,天地間俯仰一粟,海上的奇觀都被收錄在鏡頭裡。這是李安導演的第一部3D電影,區别于卡梅隆電影的視覺表現,李安更希望影片的視覺表現能更加服務情節,而不是讓情節配合視覺畫面。也正是如此,本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攝影。色調的切換是構成畫面表現的重要環節,同時可以起到輔助叙事的效果。影片中也是通過色調的切換來區分時空概念,來輔助叙事。電影的開篇是成年後的派與作家分享故事,電影中更多使用自然色,并配合自然光,這種色調更符合現實,也與“奇幻”的漂流做了色調的區分。同樣的手法在《海上鋼琴師》中也有所體現,電影開篇麥克斯拿着小号去當鋪時電影的色調同樣是中間調,而後麥克斯開始講故事時畫面的色調轉暖,像一首悠揚的小曲兒一樣,故事迎來了開篇。色彩的表現是畫面震撼力來源的關鍵。電影中大篇幅的場景是海上戲份,每當夕陽到來,海天相接,霞光将海水染得通紅,整個場景美如油畫,觀衆沉浸在畫面裡,暫時忘記少年派的危險處境,整個畫面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當夜幕降臨,整個畫面又變得一片蔚藍,海裡的魚兒和天空的星星,點綴了整個畫面。當鲸魚起身劃過,平靜的海面一瞬間波濤洶湧,如臨其境般的視聽效果讓人看得如癡如醉。最後,電影的攝影堪稱神來之筆,能拿到奧斯卡最佳攝影,攝影師克勞迪奧·米蘭達功不可沒。電影中的構圖選取十分巧妙,開篇時,派與作家講故事時用了對稱構圖,兩人坐在桌子兩側,背景是拉開的窗簾,整個畫面簡介端莊,給人構圖上的美感,故事在這種氣氛中開始娓娓道來。在那座滿是狐獴的荒島上,影片用了大遠景的景别,将整個島嶼人形的形狀展現出來。在海上漂流的時候,導演為了表現整個畫面的壓抑氛圍,将整個畫面的比例壓縮,減小天空的比例,增加海面的比例。這種手法在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中也有所體現,但《黃土地》的表現手法更過于極端,大幅壓縮天空,讓整個黃土幾乎填滿畫框,給整個畫面造成極度的壓抑。電影的畫面正是通過這些表現手法才整個視覺畫面産生恢弘震撼的效果

電影的隐喻性語言是埋藏在整個影片的暗線,這些隐喻性的語言極大拓展了影片的解讀空間,也更方便觀衆去探求影片的主題。首先第一個是關于主角派的名字,因為他的名字與印度語中的“小便”發音相似,大家便用"小便“來嘲笑他,所以他給自己起了新名字,也就是圓周率”π“。“π”本身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數,這個數就像派的旅途一樣,充滿未知與恐懼。在登船之前,派曾在朋迪榭裡失去信仰的時候,阿南蒂的舞蹈讓派重新看到了希望,臨走前,阿南蒂把一串手鍊送給了派,而在海上的瀕死之際,派流落到小島上,也正是因為小島,派才活過來,離開前,派将阿南蒂給的手鍊系在了樹上,這也算是和阿南蒂的一種告别。而這座人形小島,本身就暗指阿南蒂,也許真實的故事,根本沒有小島,而在海上,正是有阿南蒂,才給了派堅韌的力量,讓他活下去。而影片最大的暗喻,其實是故事本身。派一共講述了兩個故事,電影主要呈現了第一個故事,仔細去想,真實的故事其實是第二個,兩個故事本質是相同的。一開始,獵狗咬死了斑馬,也就暗指廚子殺掉水手,獵狗又咬死猩猩,則暗指廚子殺掉母親,而最後老虎咬死獵狗,則暗指派仇殺廚子。這些暗喻并不是無憑無據的,而是在影片中早就有所體現。在海難前,派的家人與廚子有過争執,也塑造了廚子的角色性格,攻擊性強。而派與老虎的暗指也不是空穴來風,老虎代指派的陰暗面,也就是獸性。老虎是小船上最後一個出現的,也正是因為獵狗殺害了猩猩,派為自己的母親報仇而化身成為老虎,所以一開始派沒有憤怒老虎就沒出現。而在結尾,派獲救時,老虎自己走進了山林,這就暗指派獲救進入人類社會後,自己的獸性就自然隐藏起來了。從鏡頭和蒙太奇的角度也能印證這點,影片中又一個老虎向海面看的特寫鏡頭,運鏡向前推,接下一個拉鏡頭是派的特寫畫面,這種隐喻蒙太奇就充分暗示了老虎和派的合一的身份。電影的暗喻并不是一定要讓觀衆指導現實的陰暗,而是讓觀衆有了選擇性,讓你追尋你内心的答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編自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這是一個關于冒險、希望、信仰、生存、和奇迹的故事,什麼是信仰,什麼是精神,什麼是神。電影中詳細探讨了人的人性、神性和獸性,我們該不該回避我們的獸性呢,幾千年前我們們的祖先正是通過獸性活了下來,發展成了人類,而對于派來說,正是代表他獸性的那隻老虎的存在,才讓他在海上存活了下來。但是人同時具備神性,因為道德和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才有了文明,人類才得以生生不息,而獸性和神性的并存,才有了我們複雜的人性。這其中的發展是偉大的,盡管人性中存在醜惡的憎惡的,但人類的偉大就在于看盡了人世間所有的醜陋與邪惡之後,依然選擇毫無保留的熱愛這個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名為《Life of Pi》也可以譯為派的一生,在這場漂流中有邪惡有善良,有絕望有救贖。這場漂流見證了人類的一生,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