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表現
在海上漂泊的船隻,不會因來往的人群變得獨特,但是音樂能讓它變得史詩和偉大。由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的《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名被煤礦工人丹尼收養并取名“1900”的棄嬰在船上長大并學會彈奏鋼琴,後來成為一名鋼琴大師的故事。“1900”對陸地和城市懷有恐懼,終生不敢離船,最後選擇和船一起結束生命。電影以音樂為主題,以音樂表人生。作曲大師莫裡康内的加盟,使整部影片洋溢着典雅芬芳的藝術氣息

音樂出色地營造出影片的氛圍與基調,也與畫面一起将影片叙事内容充分地表達與闡釋出來。在表現小号手麥克斯剛下船、遇到風浪的不适時,音樂與畫面配合得絲絲入扣。攝影機的鏡頭,在麥克斯與夜色起伏的海浪中切換,笨拙的、有着一副肥胖身軀的麥克斯的遭遇令人捧腹。麥克斯一個人在走廊上猶如醉鬼一般辛苦地掙紮着。他跌跌撞、狼狽不堪,幾乎将整個腦袋伸進個罐子裡嘔吐。此時影片以巴松、短笛等木管樂器配樂,配合晃動的物品與踉跄的麥克斯。節奏保持着輕快與統一,營造出濃郁的诙諧氣氛。

影片還用聲畫對位的手法,增強影片的藝術效果豐富了畫面内容。這樣,音樂便在畫面内的虛拟空間與觀衆心裡之間構建起強烈的心裡反差,從而豐富影片的表現層面,揭示深刻内涵。在影片結尾,麥克斯帶着"1900"一生錄過的唱片,來到即将被炸毀的維吉尼亞号尋找“1900”,此時,鏡頭由窗口慢慢推,油輪中的蛛網、一地的雜陳、鏽迹斑斑的欄杆出現在銀幕上。昔日的豪華油輪已是一幅破敗的象。"1900"也向麥克斯道出了當年不肯離船的原因。他不願迷失在一個看不到盡頭的世界中。此時,與麥克斯的泣不成聲相比, "1900"顯得分外從容 。音樂緩緩響起,管弦樂憂傷而厚重。鏡頭仰拍之下,昔人擁抱告别,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900"開始風趣诙諧地談及他即将到天國門口與聖彼得的對話。面對死亡"1900"如此坦然與輕松,令人感慨和深思。音樂與畫面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觀衆獲得一種超脫感,得以進一步領略影片的深層内涵。

從整體上看,影片的配樂對整部影片畫面的叙事背景與基調的奠定起到了良好的闡釋作用。《海上鋼琴師》以倒叙結合插叙的手法講述故事,當鏡頭由夜晚麥克斯坐在台階上擦拭小号、想念好友,切換至多年前海上的弗吉尼亞号時,管弦樂緩緩響起,聲音在海聲的映襯下顯得有些模糊和斑駁,帶給人一種滄桑感和懷舊的情緒。樂聲引導着觀衆走入那個已經泛黃的歲月當中。随後,爵士風格的鋼琴曲融入進來,帶給影片以獨特的藝術氛圍。在整部影片中,莫裡康内運用了大量的不同流派和風格的樂曲,特别是美國早期的爵士音樂、拉格泰姆音樂以及古典音樂,并将這些音樂元素揉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使人耳目一新的全新聽感音樂。

《海上鋼琴師》精妙的運用音樂的表現力與造型感,使其與畫面結合的渾然天成,不但出色地闡釋了畫面内容,也賦予了畫面深層的内涵與寓意。俄羅斯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曾說過:“當文字的語言難以再表達出什麼的時候,音樂的魅力才剛剛開始。”用音樂的純潔性來諷刺充斥着名利和欲望的物質世界,也贊揚了1900淡泊名利,自然純真的精神世界,營造出影片整體大氣磅礴,宏遠廣闊的氣質。這種純潔深情的風格貫穿始終,揭示了影片最終史詩般的悲劇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