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饮食男女》中的隐喻和象征

李安,一位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他两次获得奥斯卡奖,多次摘得金球金狮金熊等各种国际影坛重量级奖项。可以说,李安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电影创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故事性和从容的叙事以及优美的画面等因素博得了大众的喜爱。在他的影片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总是以奇妙的方式获得暂时的平衡。他能够将电影平实的纪实风格与戏剧性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得影片展现出一种一如李安本人般独具东方特色的淡雅平和的气息。他早期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影片。

其中的隐喻与象征手法更是集中体现了其浑然天成的叙事技巧,主题思想的表达更为深刻与鲜明,生动地展示了李安导演独特的影像风格,赢得了电影界的一致好评。

影片的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大全景镜头:繁忙的十字路口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紧接着,片名“饮食男女”四个大字覆盖在穿行的人群上,象征着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着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片中“饮食男女”的缩影,每个个体的情欲与意念都具有共通性。导演借饮食之名,实则探讨了当代社会中个人的情欲渴求与家庭伦理困顿之间的融合与碰撞,这是影片一处最大的隐喻。

雨水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和寓意
在本片中多次出现的雨水同样具有强烈的指向性与寓意。在千呼万唤的梁伯母出现的场景则被设置在了滂沱大雨中。雨水象征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侵犯性,导演借此隐喻着梁伯母的到来将给朱家带来一场变化,这场变化逐步深入到朱家中,并最终形成雨水班滂沱汹涌之势;在温伯伯被送往医院的夜晚,连绵的雨水象征着一直隐忍的父亲情感的最终喷发。

影片中的母亲是在家宁4岁的时候死的,现在的家宁已经二十岁了,16年的孤独与寂寞中伴随的是日渐成熟性感的三个女儿。影片中父亲多次强调自己身体没问题,每天早上早起晨跑,这些镜头都暗示了父亲的性压抑。在叫醒家倩的时候,他甚至有个身体的前伸。每个人都是性的奴隶,父亲也一样。

母亲死后,年长的家珍扮起了母亲这个角色,为了能让家庭达到平衡,她不惜编出被男人甩的故事,这种母性在她心中蔓延,所以她在看到班长受到情书后会心存妒忌,嘴上却说谁没收过,她受不了发情的猫叫,出门在外必须带耳机,也不能忍耐邻居放一些情歌,连内裤也穿的特别保守,多年的压抑使她对性充满了向往与渴望,紧身牛仔裤,KTV,越野摩托车,这些性暗示对在为最后家宁的爆发做铺垫,确定关系后的家宁,连饭也来不及吃,话也来不及说,性像洪水猛兽一样爆发了。

家宁的母亲形象无疑对父亲的价值观进行冲击,年轻女孩的貌美使他对性冲满了怀恋。相反,锦华早年丧夫,缺少父爱的他确实不会在意年纪的问题,相反朱爸对他来说更像是弥补她所缺少的父爱,这些都是为最后两人宣布的铺垫。

味觉同样是暗喻,味觉的丧失是因为多年以来的性压抑,老朱却不愿承认,这是他不敢面对性的考验,最后锦华怀孕,父亲的味觉回复,象征着多年的性压抑终于在这一刻消失。基督教则是代表家珍,教师和“母亲”的双层职业使得这个人物具有极强的控制欲,她是一个顽固的基督徒,所以她的丈夫也必须是基督徒,这是她的思想,充满母性的她根本不会做一个妻子,用这样的暗喻的手法也揭示了两人必定悲剧的结尾。

视听上也存在暗喻,第五次聚餐,一家九口一起团圆的场面十分壮观。导演采用广角镜头突出这种壮观和仪式感。同时,配以两人三人镜头,表现了此时一家人感情之间的融合。在这个场景中,摄影机的运动微妙的暗示了一个三角关系的存在:镜头先将老朱和以女主人身份自居的梁伯母置于同一画面;镜头向右一摇,又将老朱与锦荣置于同一画面。镜头的运动也暗示了结尾要发生的事。

作为“家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饮食男女》无疑是成就最高,最成熟的一部,导演通过视听,暗喻等手法,把家庭的“吃”与“性”层层剥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只属于中华文化的家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