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爐香》簡直是毫不讓人失望地讓人失望了,每一個堅持在電影院看完還能輕松走出電影院的觀衆都很讓我羨慕,因為我的腰肌和臀大肌在這冗長的兩個半小時内簡直是飽受折磨,坐立難安。

更飽受折磨的是我的眼睛,馬思純的演技仿佛紋上了半永久的黎吧啦,這種一脈相承的中學太妹式的輕浮,經過她的穩定輸出,在大銀幕上活靈活現地展示了一個矯揉造作的巨嬰葛薇龍,讓人不由得對姑媽産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革命友誼:

收留這個女傻子,你一定會好人有好報!

鑒于許多人說原著黨太苛刻,我們暫且不提原著和張愛玲,單單隻假設這是一個完全抛開原著的全新故事。

畢竟這個片子裡,既沒有殖民地風情、也沒有港味、全員京派和台腔口音更是跟滬上風情離題萬裡,跟張愛玲安身立命的風土人情的确關系也不大,因為這個戲裡,演員的衣服也時常沒有民國味兒。

肯定有人要說,拍某個時代也不一定非要嚴格按照那個時代的的形制和布景來安排衣服,但你非要說姑媽和葛薇龍穿的插肩長袖真絲襯衫搭一條八分褲不讓人出戲,那簡直等于告訴我說老佛爺也喜歡最新的iPhone 13。

誠然,服化道都隻是電影的小瑕疵,主要還是看演員和情節嘛!那麼許導和上海作家王安憶女士究竟為觀衆呈現了什麼樣的一出好戲呢?

電影上映之前,大家廣泛吐槽的都是許導的選角很有問題,馬思純怎麼能演"粉撲子臉"的葛薇龍?

但經過我對本片的仔細觀賞,我認為許導的選角根本沒有問題,選得好,選得妙,除了馬思純本人,還有誰更能淋漓盡緻地飾演一個民國分身版馬思純呢。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上海來的女中學生葛薇龍為了能湊錢留在香港完成學業投奔姑媽,結果姑媽的老姘頭,一名來自潮汕的東北商人司徒協(範偉老師飾演)乍一看,女學生!文化人!約莫是突然之間很想吃吃文化的虧,馬上矜持地表示出了一點點暗示。

姑媽一個當過小妾的人,很有眼色,馬上把她留下來,打算用她當作幌子弄點老姘頭的錢賺賺。

由奢入儉難,葛薇龍馬上就不想回上海了,還順便看中了唱詩班裡的一個男同學打算結婚,結果一個沒想到哇,姑媽竟然把她的男同學騙過去睡了!原來姑媽隻是想利用她吊男人,愛情,真的好難。

但女主角的愛情是不會結束得這麼輕易的,轉角遇到愛才是葛薇龍的宿命,一個轉身,她就陷入彭于晏飾演的花花公子喬琪喬的第一眼愛情。

考慮到民國女中學生确實沒見過這樣的魔鬼筋肉人,馬上就可以對葛薇龍明知他是個浪子卻又癡迷不悟心領神會,小小一個香港,除了喬琪喬,上哪找這麼健康的運動健将!

當然,浪子嘛總是會有浪子的毛病,比如說,因為太不靠譜而根本分不到遺産。指望他浪子回頭更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外國女人生的混血庶子天生就是沒有忠誠的概念。

但,愛情怎麼能輕易放棄呢?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是兩個人的勇敢!!

買好船票的葛薇龍毅然放棄回上海,轉身回頭,找姑媽表示自己願意從今以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把資本主義從自己這裡剝削的東西再剝削回來,建設和諧社會人人有責,當然自己被養得身嬌肉貴過不慣苦日子了也是一個原因,不過條件是要跟喬琪喬結婚。

姑媽一聽這好辦啊,馬上勸服了根本不愛葛薇龍、也不想結婚的喬琪喬英勇就義。從此葛薇龍就開始為愛癡狂,一邊當交際花弄錢一邊為喬琪喬愛得深刻,愛得疼痛,愛得執迷,最後全片就在葛薇龍大喊"我愛你!你個沒良心的"愛情宣言中結束。

在編劇的生花妙筆和導演的鏡頭下,葛薇龍俨然是一名為愛癡狂的中學少女,不是在愛情中枯萎,就是在愛情中毀滅,放眼整個演藝圈,除了馬思純能擔此大任别無他人。

有了她精湛的青春疼痛少女演技作為陪襯,台詞生硬的張鈞甯都可以忽略不計,唯一的疑惑隻是,為什麼範偉老師飾演的司徒協身邊盡是張鈞甯和俞飛鴻這樣的大美人,還能被葛薇龍勾魂攝魄,一心苦練《我的叔叔于勒》中吸食生蚝的優雅姿态,隻為博她一笑,大約司徒協愛的是她的靈魂吧。

而原本業務水平隻能說平平的俞飛鴻,角色魅力竟然出奇制勝,熟女的寂寞冷清和風情萬種在她身上,俨然形成了一種複雜鋒利的千姿百态,讓你不自覺為她的豔光四射在心裡鼓掌。

但這就非常糟糕,姑媽養着葛薇龍并非不求回報,反而是為了把她吃幹抹淨,拎在手裡釣年輕男人。可是她這麼美,這麼寶相莊嚴,不可侵犯,一雙深邃悠長的眼睛幽幽掃過,就能讓男人跪在她腳下忏悔,求她原諒自己過往的罪孽。

葛薇龍跟她一比,簡直顯得像個扁平蒼白的軟面人兒,除了時刻準備着為愛獻身,弄得别人壓力陡增,實在是找不到有什麼讓人魂不守舍的魅力。

至于男主角喬琪喬,彭于晏演一個愛玩的二世祖小開其實還挺像那麼回事,蜜色皮膚,整天吊兒郎當沒個正型,笑起來天真無邪一團孩子氣,但即使不考慮和原著中的形象相去甚遠的問題,這副身材也實在真的是太現代,按民國時期的審美,恐怕還是不太欣賞這種筋肉人身材的。

電影裡也說香港行的是英國規矩,依照當時的英國上流社會審美,美男子應當是蒼白纖細帶點憂郁,平時不事生産,頂多打打網球騎騎馬,結實的腱子肉更像底層勞工,不太上台面。

何況演他妹妹的居然是梁洛施,一個正經葡萄牙混血兒,還硬要在一起照鏡子的時候說他比自己更像混血,對這種巨大的人種特征差異如此理直氣壯,大概是欺負觀衆堅持到這一段已經精神渙散看不仔細了。

但最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他跟馬思純之間真的毫無化學反應,那一段床戲簡直毫無性張力,簡不像在上床,倒是比較像要努力響應國家号召生三胎,雙方臉上表情都很悲壯,也許是想到生三胎後的教育成本會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而馬思純完全是在努力表演自己愛慘了這個健康又讓人毫無邪念的浪子,為此甚至不惜又哭又笑又扇彭于晏巴掌,把影片後二十分鐘演成了一出喜劇。

如果說扇巴掌這場戲還不夠滑稽,那麼當喬琪喬撒着嬌乞求葛薇龍不要陪金主去上海未果,一個猛子從床上彈起,指着葛薇龍大喊"我是你男人"的時候,這種精神錯亂的荒唐感就達到了頂峰。

因為你很難理解一個管不住自己下半身的男人,是怎麼在婚後突然對自己被逼着娶的妻子迸發了這種詭異的占有欲,難道包辦婚姻也能産生愛情嗎?

這種情緒斷裂的精神錯亂感不僅發生在這一處,還有葛薇龍逃離回上海的下等艙後,回來打算請姑媽上喬家的門提親,明明是有求于人,偏偏求着求着突然指着姑媽鼻子罵起來,不僅罵人,還句句戳着姑媽的肺管子罵。

姑媽,梁太太,咱也不是隻有這一個人能用,何必受這場氣,受完了又依着這個不争氣的侄女的意願上門提親?

現在我們可以回頭說說原著了,造成電影改編如此分裂的原因,正是張愛玲的《第一爐香》非但不是愛情小說,甚至根本連一點愛情的成分也沒有。

喬琪喬對葛薇龍根本全無心肝,電影偏偏非要接着梁洛施演的妹妹之口,對葛薇龍說什麼"我想他也是愛你的",葛薇龍對喬琪喬的"愛"也根本不是愛,反而是一種糅合了虛榮、報複與征服欲的自戀——一切年輕男人都難逃姑媽的魔掌,唯獨喬琪喬不上她的當,既然姑媽搶了自己看中的男人,那麼隻要征服喬琪喬這個浪子,不就等于站在這個社交場上所有女人的頂端嗎?

這篇小說從頭到尾描摹的,是一群自私涼薄到極點的男女,以愛情的名目交易欲望,各懷鬼胎地暗度陳倉。年輕女人踏入這個脂粉冢,還以為自己能功成身退,其實是所有人張開了一張網,把她牢牢縛在裡面動彈不得,終于淪為伥鬼的無邊恐怖之中。

這種紅粉骷髅鏡花水月的故事是怎麼被拍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選角不當肯定是其中一個問題,但對原著的充分不理解才是最重大的問題之一。另一個緻命硬傷在于許鞍華導演實在是很不會拍愛情戲,她對愛情的想象和男歡女愛的修羅場上展現出來的複雜人性,似乎依然停留在一種中學生戀愛的階段。

這已經是許導拍的第三部張愛玲電影了,部部都有選角問題。

第一部《傾城之戀》裡,演白流蘇的是缪骞人,最适合長卷發,不知道為什麼偏偏給她安排了一個短發油頭,弄得白流蘇看上去過分硬朗,一點沒有男主角稱贊她的中國古典女人味兒。更糟的還在後面,白流蘇明明是已經嫁過一回的離婚女人,卻還總是扭捏作态,見到男人手腳亂擺不知所措,毫無魅力,很難想象男主角作為一個風月老手竟然會看上她。

第二部《半生緣》稍微好一點,雖然吳倩蓮的長相也不貼合原著,但她演出了那種凄苦的身不由己,又因為故事更長細節更多,顯得更煙火氣更寫實一些,于是這就發揮出了許導的長處:真實又細膩地呈現底層女性的生活狀态。

比起馬思純演技的毫無進步,顯然許導的問題更大一點,她分明這麼擅長目前市場上非常稀缺的底層女性視角,卻總是自願選擇在同一個地方摔跤。王安憶就不說了,她跟張愛玲完全是南轅北轍,水土不服。

演員沒有自知之明可以換掉,但導演對自己的能力邊界到底在哪兒失去判斷,最終結果就是這樣多年的群衆信用毀于一旦。

人真的很難承認自己的不足,有的時候一再挑戰自己并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一次都失敗,這并不勵志,反而會讓人陷入不必要的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