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花椒可以減輕牙齒的疼痛,卻無法麻木親情的羁絆;一段相互療傷的旅程可以讓人暫時忘記痛苦,卻無法改變生活的底色;就像如樹、如枝、如果三姐妹因父親的離世相遇,在小小的火鍋店煮沸彼此相融的人生,麻木現實困頓,當鍋冷席散之時,她們帶着濃情上路,各自安好。

《花椒之味》借用了是枝裕和《海街日記》(2015)的殼子,用以完成三姐妹的聚首,在内裡上雖然亦有借鑒,但較之《海街日記》這部作品顯然更具商業氣息,雖淡化了文藝曲調卻增加了不少看點,《花椒之味》在完成三姐妹聚首後,并沒有急着讓她們“在一起”,而是從三個視角去構建人物,香港的如樹、重慶的如果、灣灣的如枝(關于地理空間,你可以想得更多),她們都有自己要面對的生活困頓和親情羁絆,各自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給出答案的時候,再用外力将她們推入這個名為“一家火鍋”的空間之内,讓她們在思念父親之餘,用各自的人生經曆形成某種恰好的互補,滾燙的火鍋成了姐妹情深的具象,一年時間的經營給了她們逃避現實的時間,同時也成為她們的成長期,最終在分岔路口獲得重新上路的力量。

《花椒之味》之所以讓我喜歡,抛開躲不掉的自我和解與親情羁絆之外,三位主角的選取更是深得我心,鄭秀文飾演的大姐如樹,面對的困頓是愛情,而與她搭戲是劉德華和任賢齊,光是這樣的組合就足以讓觀衆想起太多經典的銀幕形象,更别說鄭秀文這次在表演上更克制、更細膩、更加收放自如;賴妍雅飾演的二姐如枝,與母親完成了一出很好的《棒球少女》(韓國)戲碼,特别是她那種乍看起來冷冷的,一笑起來甜到不行的感覺,真的與花椒的酥麻太配了;李曉峰飾演的三妹,是最讓我驚喜的一個,《芳華》中硬硬朗朗的形象起初是讓捏了一把冷汗的,但她在劇情的推進中慢慢軟了下來,就像被姐妹情融化一般,給到我驚喜。

《花椒之味》能把《海街日記》本土化、商業化到這個程度,我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它算得上是被低估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