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
西川美和最新的一部,四部作品中看下來最好的,各方面都很完善的作品,感人至深,唯獨缺乏一點獨到的創新。
視聽和劇本都趨于純熟,表演也很精湛。劇作的痕迹雖然略重、戲劇化意圖較直白,但典型、值得參考。

情節一波三折,現實中人的欲望不也是如此擺蕩嗎?(參考《故事》)本以為會流于正負荷的結局:隻要你決心走正道,全世界會為你讓路。這個近乎完美的結局,十分感人也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卻怎麼也沒料到結尾既沒有停留于激勵人心的HE,也沒有跌至慘痛的悲劇,而是在平靜的死亡後,以一個遠景的上搖鏡頭收場。(很有西川的風味,開放和暧昧的)也讓人想到《綠洲》結尾的畫面。

此外,比較出彩的是影中影的維度,對于媒體和紀實的反思兼具批判。我也想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底線的導演或作家,并積極與人接觸。

本片社會批判力道更強,有如李滄東的作品。以一個出獄後艱難融入社會的黑幫分子為主角,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英雄本色》。
作為曾犯罪人員重新踏入社會屢屢受挫,依舊甚至更加難以在社會立足和生存、共處。既要承受黑道白道之間價值感的落差,又要徹底告别過去的兄弟情誼和快意生活,難免在黑白之間反複震蕩。實際上是在價值的對子中博弈:憤懑不滿和秩序安逸的争執,社會和反社會的對抗,道義和法律的沖突,國家機器和戰争機器的矛盾……
而在個體身上,一方面被規訓,另一方面又懷有野心、暴力,這種張力也是難以彌合的。對于世俗的态度也容易呈現兩極,要麼認為他們懦弱虛僞,要麼又對他們欽佩、被感動。

本來覺得片中強調童年創傷不甚必要,但和孩子在陽光下踢球的場面很感人(讓人想起《春光乍洩》),也就能夠理解了。至于影片中黑幫的粉碎是必然,也說明黑道的脆弱和昌盛是一體兩面的。

從庭審到入獄的情節和《搖擺》如出一轍,甚至都運用了童年時期的檔案和錄像,本片可以看作續篇;另外,役所廣司扮演的老年角色住在破舊的公寓,在社會基層就業,描繪人間百态和生活點滴,頗可以看作《完美的日子》前傳。

此外,本片也一次次觸動着我的真實心境。
我雖然沒有污點,也不用承受非議和被打上異樣的标簽。但我仍舊面臨着種種生存和就業的困境,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我不敢主動打交道、不甘于平庸和實幹。但與人接觸、适應社會是必然,尤其必要的妥協和忍耐是成長、成人的體現。認真、腳踏實地地工作生活,接受平凡,普通并非壞事。

創作啟發:同一地點/場景在不同電影/故事中出現,不同時間的奇妙交錯。(本片中白天的橋和《蛇草莓》相似,夜晚的河邊橋下則像《完美的日子》)城市夜景航拍段落如同王家衛。
ps.完美的世界,完美的日子,美好的日子……排列組合呢。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4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3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4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3
選角/表演 8.4
25.7.20小西天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