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須強調,抛開隐藏在裙下的那部分,但就影片本身說,《星願》體現了一個合格的、血統純正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的水準,但也僅僅是合格,如果做比較的話,它的水平也就是比《尋龍傳說》和《魔法滿屋》高那麼一點。
迪士尼公主系列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帶有強烈的特定文化屬性,即這個公主本身一定要帶有一種文化符号的意義——
尋龍傳說——東南亞
風中奇緣——印第安
花木蘭——中國
海洋奇緣——波利尼西亞
無敵破壞王——互聯網
魔法滿屋——墨西哥
很正常,如果隻是一味的拍攝《白雪公主》這樣,裡面隻有公主和王子的格林童話,那麼一兩部之後就會讓觀衆感到乏味了,所以用風格迥異的文化要素來作為公主童話的鮮亮外衣,簡直不要太高明了。
于是我們永遠能在迪士尼公主動畫裡不同的新鮮事物,無論是服飾,舞蹈,食物,還是打鬥風格,人物形象,生活方式。
所以即能看到吃包子喝茶,也能看到墨西哥卷餅;即能聽到蘇格蘭風笛也能聽到電子音;即能看到弗拉門戈舞,也能看到草裙舞。
而本片在這方面高開低走,在前十分鐘我們通過服飾和熱辣的弗拉門戈舞能看出來伊比利亞半島的風情,而後九十分鐘主創們則完全把體現文化新鮮感這茬給忘了,已經完全成為了毫無特征的公主複仇記。
迪士尼公主電影的另一個趨勢便是對于好萊塢以及美國生輝的政治正确敏感度很高。
從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開始,在長達60年的時間裡,雖然迪士尼向觀衆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但是在對于公主等片中人物的設定上,仍然沒有擺脫公主+王子的雙主構架。
随着90年代女權主義的覺醒,在1998年的《花木蘭》開始,大女主在真正意義上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标志是出場時間的絕對優勢、對愛情主題的削弱、賜予公主自身更為堅強的意志和更為強大的力量。
從2012年《勇敢傳說》開始,愛情要素基本上就算是被撤掉放棄掉了,甚至已經不在存在所謂的男一号。
取而代之,公主系列的感情核心從愛情轉向了親情(勇敢傳說、冰雪奇緣、魔法滿屋)和友情(尋龍傳說、海洋奇緣、無敵破壞王)
而本部《星願》可以說是對感情線剝離最徹底的一部了,在之前的系列作品裡,總會有一個人或物承載着愛情、友情、親情等感情中與公主作為鍊接的另一端,但是本片中則缺少這樣一個人物。
影片的核心“許願星”雖然拟人化了,但是一個缺少語言的人物設定很難承擔作為影片感情線聯系人物的重擔,這就造成了本片感情線的撕裂。
在人設方面,迪士尼公主系列邁出第一個勇敢的步子,我認為是1995年《風中奇緣》,将印第安公主寶嘉康蒂呈現在了銀幕上。雖然在上一部的《阿拉丁》中已經有了阿拉伯的茉莉公主,但是從文化設定角度,這個角色還沒是沒有脫離開西方文化圈。
從寶嘉康蒂開始,迪士尼算是正式從文化種族角度開始打造完全不同的公主。
進入新世紀,随着好萊塢政治正确的影響力增大,對于影片中種族和文化的影響已經不僅僅隻局限于主角身上,本片更為徹底。
徹底到有些過火了。
女主亞莎是一個穿着西班牙裙裝留着髒辮的黑人混血姑娘。
是不是特别政治正确?迪士尼果然永遠是好萊塢政正确的标杆。
再看看住在這個地中海内小島上的西班牙式王國裡,女主的朋友們,有東方人,有金發碧眼,有梅斯蒂索混血,有斯拉夫人。
擱這兒搞五族共榮呢……
自《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開始,公主與動物,已經成了公主系列的标配,一個可愛的小動物會給影片增色不少,而且逐漸這個小動物在動畫片裡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既承載了萌的作用,也成為了影片笑料的發動機。
本片裡作為公主愛寵的是一隻高山山羊,我認為乏善可陳,雖然造型可愛,但在劇情中開始說人話後,可愛的萌物就變成了一個碎嘴子,反而不去之前隻會咩咩叫的時候靈動。
而吉祥物這個設定本片裡還多了一個幸運星,這是一個成功之處,它的成功就在于小而萌,有一種嬰兒的可愛和憨直。很可惜,主創們本想給予這個小星星更重要的位置,希望它和公主能夠産生更多化學反應,但是很可惜失敗了。
《星願》在音樂上是合格的,一共9首原創歌曲,雖然不是let go這種脍炙人口的,但都很好聽,也能夠做到符合故事情節,雖然在最後高潮決戰時的縱情高歌似乎有些假,但我說對于一個舞台劇成分更大的電影來說,這種形式其實蠻帶感的,這一點上很好繼承了公主動畫的特點。
另外本片裡還有吐槽自己家作品的彩蛋——
反派國王有幾句台詞:想能夠飛,有一個自己的夢幻島?想有一個能夠照顧小孩的魔法保姆?你們都多大了,還有這麼幼稚的願望。
明顯是在惡搞彼得潘和歡樂滿人間。
最後,我提到的,公主裙下隐藏着什麼樣的秘密?
也許是我想多了,也許是我太左了。
但是我的确在觀影的時候非常強烈地意識到了下面這些内容——
《星願》我認為是迪士尼公主動畫史上第一部反烏托邦題材,動畫版《帶字母的豆瓣已經不體現的電影》。在公主系列裡,這是第一個靠着民衆造反推翻現任統治者的故事。
這部電影帶有某種隐喻。
以下省略500字。
點到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