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這是我從衆多動畫電影中撈出來的一部好電影。它并沒有啥名氣,但是看了之後,覺得估計就是營銷費用不夠,宣傳不到位,但确實很好看。

一。聖誕節的由來

影片以一個郵遞員的視角,講述了聖誕節的起源的故事。主人公賈斯帕是一個人見人厭的二代,幹啥啥不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穿着真絲的睡衣,躺在舒适的床上,過着廢物的人生。對于父親給他安排的各種工作機會,他都積極幹砸。

...

他的胡作非為終于惹惱了父親,父親将他趕到一個偏僻的小島——斯密倫斯堡,一個北極圈内的冰島島嶼,并下了最後通牒,一年之内不送6000封信,他就會永遠失去繼承人的資格,永遠呆在這個小島上。于是賈斯帕被迫來到了這個小島。

來到這個小島,賈斯帕絕望地發現,6000封信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這個島上住着世代對立的兩個大家族,他們之間流行武鬥,從來沒有任何溝通的需求。而且他們連教育都不願接受,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更沒有傳遞信件的需求。

賈斯帕絕望之際,隻能四處拜訪潛在客戶,卻在無意之中闖進了獨自居住的老樵夫克勞斯家中,發現了一個玩具倉庫。

...

陰差陽錯之間,他将一個孩子的圖畫當成信件送給了克勞斯。兩個人就這樣成了一對拍檔,克勞斯負責提供玩具,賈斯帕則負責運輸。

禮物帶給了孩子無與倫比的歡樂,而這份快樂也在漸漸改變着當地的氣氛。孩子們謹記好孩子才能得到禮物的守則,不再戲弄鄰居,而是開始幫助鄰居。而這份善意最終也改變這個小島,兩大家族最終也終于冰釋前嫌,放下了宿仇。

二。關乎我們這一生的大問題

而這個故事看上去是一個關乎曆史傳統的故事,但實際上,它探讨的,卻是我們如何活過我們這一生的大問題。

主人公賈斯帕原先是個一無是處的二世祖,沉迷于沒有止境的物質生活中,成天将氣父親作為本職工作。

但是他來到這個小島之後,他的人生卻在不知不覺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雖然他開始送玩具這件事情的動機,是想要離開這個小島,但是他在不知不覺中卻愛上了自己這份工作。

...

他從孩子們的笑臉中得到了自己最大的回報,所以當他的父親終于認可他,想要帶賈斯帕回家時,賈斯帕滿臉愁容。他最終下了船,因為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因為通過自己努力找到的人生道路,比任何已經劃定好的舒适的人生,都來得更加誘人。

賈斯帕的答案給了我們如何選擇人生道路一個參考答案。而這個參考答案絕對不是一個标準答案。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沒有錯誤,也沒有正确。

但是真正美好的人生都必定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我們需要自己做出選擇。隻有我們真正為自己做出決定,這樣的人生便是幸福的人生。

三。有錢,就能過上最幸福的生活呢?

...

賈斯帕最終并沒有回到自己的家族成為繼承人,他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小家庭,和小島上的人們生活了下去。如果賈斯帕那天沒有下船,他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呢?

現實中的我也經常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生活在一個巨富之家,我會不會過得更加幸福?那些特别有錢的人,生活的世界,會和我們有什麼樣的區别呢?真的有錢,世界就會完全不一樣嗎?或者直白一點,是不是有錢,就能過上最幸福的生活呢?

之前看過一個研究,人們的幸福感确實和錢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人的幸福感并不會随着錢越多而大幅提升。在一定範圍内,人們從赤貧到能吃飽飯,人們的幸福感确實會大幅提升。但是随着來到臨界點,錢對人們的幸福感的邊際效用就會降低。

就像吃包子一樣,在你饑腸辘辘時,你看到一個包子鋪,興高采烈地買了一籠包子,當你吃第一個包子時,那種被滿足的感覺,一定直沖天靈感,但是當你慢慢吃飽時,後面的包子隻會成為你的負擔,不再給你提供幸福感,隻會讓你覺得太撐。

所以按照這個理論來說,一定的錢是可以提供幸福感的,但是錢也不是越多越好。按照這個理論,普通人甚至貧窮的人也能過得非常的幸福。

在我的認知中,認識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我們從小接受的是選拔式的教育,我們在競争中長大,時刻接受着外界的檢驗。有車有房有地位,它仿佛變成了每個人生活的模闆。

于是我們忙忙碌碌,想要完成這種既定程序。而那些出生在羅馬的孩子并不需要費力,便可以輕松擁有這些别人追逐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實現的物質生活。于是我們開始生活在這種不忿之中,痛恨這個世界的不公。

...

但是實際上我們的幸福感并不一定隻能通過這種模闆去實現,這個世界有很多條道路,有各種各樣的标準,如果我們隻死磕這條路,我們注定無法得到我們内心的幸福。

就像片子中說的,即便是賈斯帕這樣的公子哥,也并不是全然沒有煩惱。人們生活的本質并沒有什麼區别,錢并代表一切,它更像一個工具。

如果把它當成了人生目标,我們人生的維度将會變得十分單一,人生短短幾十年,如果光追求錢的數目,這會變成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

我們的生活應該有更多的體驗,親情、愛情、友情等等,這是微妙的體驗是用金錢也買不來的寶貴經驗。而體驗到這些寶貴的經驗的前提,就是學會認識自我,了解自我,不單單從外部去認識自我,用外在的标準去衡量自我。

我們更要學會從内部關照自我,了解自我。然後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然後堅定地走下去。

我們的人生沒必要複制别人的模闆,活成他人無異于自殺,人生應該有各種各樣的維度,隻要我們從内心認可自我,我們都可以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