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給我最大的精神感受是:疲憊。這種疲憊來自對其中主要角色的不認同,但是如果直接說他們“無病呻吟、吃飽了撐的”似乎有些缺乏共情、不厚道。就好像我早餐吃了三兩生煎包又喝了一大碗豆漿後直打飽嗝、心滿意足,然後看着路邊的兩條野狗在為了一根剩骨頭相互撕咬的熱火朝天,就難免發出“這又是何必呢?”的感慨。

或許你又可以用“何不食肉糜”來攻擊我的冷漠。但問題是我也并不比劇中人更富足、更吃的起肉糜啊。除了暫時還沒得絕症之外,主角們可都比我更加“成功人士”呢。簡慶芬一家三口無疑是中産精英之典範、之模闆了;而Rebecca張小姐,也是渾身冒着當今最流行得單身貴族範兒呢,看劇的我都時時的在豔羨她的工作能力和自我外貌管理能力。

然而在這些皮相以下,劇集卻讓兩位主角呈現出了驚人的精神貧窮。反正在我的角度看,簡慶芬但凡有一星半點兒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追求,或者說有什麼小癖好之類的,也不至于閑着沒事兒順着網線去偷窺自己八百年前的假想情敵,作為理想生活的對标對象吧?Rebecca也好不到哪兒去,時時在心頭平衡的糾結的,大多隻是銀行賬戶餘額和奢侈品牌銷售員的電話而已。

倒不是說人人都得文藝青年、都得過形而上得生活範式才算不枉此生,但是最起碼得活得自洽吧?如果一個人的人生終極追求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三個飽一個倒,那也無可厚非,甚至讓人生出“人生識字始憂患”的羨慕:張大民才不會偷窺着徐萬君的instagram黯然神傷對不對?

依我看,簡慶芬和Rebecca都算是東亞做題家内卷卷出來的精神匮乏。當生活提供出考卷時,不管是真正的考試也好,工作也好,或者是讨好未來的婆婆、茶裡茶氣的套路别人的男友也好,都會提供生活的目标感,讓人有的放矢。而當這個層面的目标達成後,她們\我們卻都失去了給自己出考卷的能力,隻好面對着真實或者幻境中的假想敵兀自内耗。

或許我又錯過重點了?至少簡慶芬糾結着的,明明是丈夫是否真正愛着或者愛過自己、自己是否隻是一份恰逢其時的“白月光代餐”而已。而這又是另一段典型的東亞式糾結:談戀愛沒有嘴,你不問我不說,你問了我還不說,難道我的心你猜不到嗎?這些過時幾十年的玩意,又引起我的另一番疲憊,另一番“這又是何必呢?”的哀歎。

我也不想論證劇中的男主到底更愛誰,愛沒愛過誰。女人們都大可不必在這樣一個問題上糾結數十年。簡慶芬想出軌,當然可以大大方方理所當然的出軌、離婚,犯不上順着網線陰暗爬行,去照顧一個臨終病人以尋求道德上的救贖;經曆了12任男人的Rebecca,就更可以理所當然的旁大款、當小三、睡小奶狗,及早忘記早年惡婆婆的那些狗屁倒竈,在生命的終點前盡力取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