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周星馳,跟着母親一起看過李小龍的《唐山大兄》之後,他哭了,為了成為功夫英雄,練習武功占據了他所有時間...不難想象,當時的周星馳眼中放出的光,一定與《功夫》中的少年阿星看到那本如來神掌一樣的熱烈,這麼來看,《功夫》倒更像是一個大孩子為自己兒時夢“買的單”,比起獻給觀衆,這個禮物含在星爺的嘴裡才會是甜的吧。
周星馳的《功夫》,入口依舊開的很小——“小人物”“小時候”“小環境”,但卻用不斷突破視覺邊際的鏡頭效果,把“江/湖”的範圍拓寬,最終以一地之貌還給觀衆一個内心平靜的世俗世界,同時那一根變大了的棒棒糖,成了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小人物】 與阿星的“小”,相呼應的是他心中的“義”,像阿星這樣的小人物,尚無氣力自保,去心存善良,要知道在那樣的環境下,心存善良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阿星口中喊着打打殺殺,卻被一個眼鏡/男揍到不敢還手;明明可以用一棍子敲出一個美好未來,卻選擇從心而動,他的“小”來源于地位的弱,卻更加襯托出他的“俠”與“義”,這不就是那個武俠世界的魂魄所在麼?周星馳抓住了,而且抓得牢牢的,再談到俠義,就要從小時候說起了。
【小時候】 阿星小時候的際遇,怎麼看都有着周星馳的影子,在《長江七号》中亦有涉獵,讓他懷揣起俠義的不單單是那一本如來神掌,而是他認為江/湖的存在,認為功夫的真實,他捧起如來神掌,然後開始了自己的功夫夢,如果不是那個小女孩讓他實踐了“英雄救美”的江/湖橋段,他的夢也許會在某一個清晨醒來,隻因為在人群中伸出了援手,阿星把心底的善良當做瑰寶,存了起來,那根棒棒糖成了英雄的獎賞,功夫的見證。
【小環境】 回顧《功夫》的場景,不大也不多,即便是空曠的土地上,也因為林立的樓房而顯得局促,這種有意為之的“小環境”,是為了視覺上更好的突破,當阿星飛入高空,足踏飛鷹的時候,視覺的無邊際感與功夫的高深融為一體,他向下的一掌打開了江/湖之門,打向樓房的一掌又将這扇門靜靜的關上,仿佛江/湖從未來過、亦如從未消失過,守護着這扇門的就是俠義,也就是功夫,這是一個兒時我們都曾做過的夢,隻是長大了,我們把它封存了起來...
關于這部“大孩子”周星馳送給自己的禮物,我真的挑不出任何問題,反而時常淚流滿面,滿分,滿分,滿分。
大孩子給自己的禮物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命運凝視,過往不再
“生猛瘋格”是《大風殺》類型元素中的一個,甚至可以說是不重要的一個,然而,要在檔期生存,勢必需要一個“賣點”吸引觀衆眼球,“生猛”被從衆多元素中拎了出來,也就合理許多。但,我認為《大風殺》的主基調還是“文藝”(犯罪文藝片),那些殺戮 ...
“拆”字為頭 “暖”作尾
搶了手機店的“眼鏡”和“大頭”一路狂奔,逃至一處老舊小區内,小區的牆面上遍布“拆”字,“拆”有兩個意像——摧毀與新生,這就是影片《無名之輩》要描述的小人物的無奈掙紮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無奈掙紮,遍布命運的捉弄。“眼鏡”(胡廣生),不 ...
《綠魚》:當老港片邂逅詩人李滄東
北京國際電影節挑選李滄東的《綠魚 》(4K)進入緻敬片單,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驚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愛的導演李滄東的作品,另一方面,這部充滿老港片調性的《綠魚》,與李滄東詩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溫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滄東 ...
《遺傳厄運》: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節為恐怖同好選了一部很好的片兒——《遺傳厄運》,這是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整個觀影過程,前半段像是毫無目的的漫遊,追随鏡頭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遊蕩,一半無趣,一半寡淡;到了後半段,那些寡淡與無趣成了拼湊完整“恐 ...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