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是2020年2月末,那個發生疫情的寒假,和爸爸在家一起看的導剪版的《天堂電影院》,自己後半段完全就是淚水浸濕眼眶,畫面幾乎是模糊的了,電影結束後的2個小時内還在抽泣。從那時起這部電影成了我的最愛,内心最柔軟的地方。當得知要重映的消息,我在教室也忍不住地歡呼,今天終于等到了上映的日子,和志同道合的好友相約影院,戲劇性的是,紙巾掉到縫隙,找不到了。雖然我們看的是123分鐘公映版,時長不同,但都是同樣的任憑淚水流過臉頰。在見證多多的成長經曆的同時,仿佛窺見了我們的人生。
如潺潺流水的鋼琴聲流動,腦海中仿佛出現了一雙纖細的手在黑白鍵上跳躍,是音符,更是時光輕輕流瀉,影片的開篇就暗示了對時間的探讨。鏡頭拉向屋内,母親在給漂泊在外有所成就,但30年未歸的兒子,從西西裡島的鄉村切到繁華的羅馬,當得知亦父亦友的Alfredo去世,伴着随風舞動的風鈴聲,和雨點拍打窗棂的沉悶聲響,腦子裡回蕩起兒時當助祭的搖鈴聲,過去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童年部分的基調是輕松愉悅,又彌散着淡淡的悲傷。不論是借與放映員Alfredo搭讪來偷膠片,還是祭祀時打瞌睡:是假摔蹭車,還是讨價還價的傳紙條;有5乘5等于聖誕節的獨屬童年的快樂,也有闖禍挨揍的小煩惱。因時代背景是二戰,戰争的陰影,即父親的杳無音訊和最終發現犧牲,這讓小多多一直渴望父愛,這也是為什麼他看見亂世佳人的海報微微一笑,為什麼牆上挂滿克拉克蓋博的照片(Alfredo告訴他父親像這個演員),為什麼與Alfredo情誼深厚。總之我很喜歡這個部分,真的是展現出了孩童的天真和無憂無慮,雖然童年經曆與多多不同,但這種真實的情感一下子讓我帶入了故事中,看得津津有味,哈哈大笑,小多多真是太可愛了!
随着Alfredo撫摸多多的蒙太奇剪接,多多進入了兼具激情而苦澀的青年。這裡更着重展示了電影院的人們,這在後面再談。有對窈窕淑女的一見鐘情,有求之不得的輾轉反側,有冒雨等待的執着追求,有初戀接吻的甜蜜歡喜。隻可惜,彼此無緣,遺憾分離。青春更是少不了迷茫,無論自己是否察覺,Alfredo始終懷着自己年輕時的遺憾,更不希望它在多多身上重演,讓他遠離家鄉,從此在親友的道别中,踏上了奮鬥之路。
遠去的火車切換為停在家鄉的飛機,中年的多多返鄉參加Alfredo的葬禮,此時他已是功成名就的大導演,承接了電影開頭,兩條時間線此時歸為統一。伴随着多多視線,牆面斑駁,獅子雕像掉落的天堂電影院,老去的老闆,母親,各個鄰居,放映機,自行車,一切都變了,時光在小鎮上留下隻有遊子才能發現的痕迹,不,一切都沒變,不論你地位如何,不論你身處何方,你的故鄉的景色,人物,發生的事,所有的回憶都是曆久彌新,因為你知道,它永遠都珍藏于内心最柔軟的地方,随着一個個吻戲蒙太奇在熒幕的展現,伴随着悠揚溫馨的音樂,複雜交織的情感從火山口噴薄而出,影片結束,但下一代的“多多”的人生剛剛開始,我們的人生的河流還在向前流淌。
電影的配樂依舊處于大師恩尼奧莫裡康内之手,迎合主題且動聽迷人,實在是令人欽佩。電影情緒的調動是一絕,不矯揉造作,水到渠成,鏡頭順滑自然,尤其是幾個俯瞰的長鏡頭,簡直神了,(123分鐘版稍有些僵硬,)演員的表演可以說也是入木三分,服化道還原不同時代的西西裡風情,總之完成度極高,是個珍品。
還是想着重說一下自己的感受。最直觀的是導演對電影的熱愛,對電影本身的探讨很有趣。先是借放映過程揭開了電影神秘的面紗,雖是一種解構,但是放映師的娴熟動作,尤其是畫面轉移到廣場的牆上,卻是增添了電影的神聖感。電影,撫慰人們的心靈,在精神和物質匮乏的時代更甚,它門檻不高,多少人為它癡迷,它見證了情侶們相識相知,組建家庭;影院中大叔的呼噜聲,孩子的哭鬧聲,大笑聲,啜泣聲,甚至有人背下了台詞,共用着擦鼻涕的手絹,還有嗯,“各種生理反應及生理行為”,隻可惜好多名場面被删掉了,熒幕外的荒謬真是與電影初段的諷刺驚人一緻,有點,魔,幻。觀衆置身于熒幕内,共同進行一段奇妙的旅程。觀衆坐在熒幕前,被電影審視,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貧富貴賤,隻有一個身份——觀衆,就如“天堂電影院”之天堂二字,電影院内的聖母像,竟讓電影有了點宗教意味,這個觀點有趣可愛,足以見得導演對電影的一片赤誠乃至敬畏之心,讓人動容。
删減版第二主題是成長,生活之路上我們不斷取舍,很多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愛情與事業,愛好與工作,思念與激情,真是殘酷。可是展現選擇不是目的,從影片的溫暖基調可看出,正是這些遺憾才使人生更加獨特而美好,回憶才像一壇陳釀,愈加香醇。我個人還是持積極觀點,可以盡力去選擇恰當合适的,但其實很多時候沒有對錯之分,盡力而為就好了。
未删減版的第二主題是時光。童年無憂無慮,懵懂靈動;青年執着熱血,青澀可愛;中年睿智有成,感慨萬千,每一段人生各有其苦與樂,各具特色,從葬禮上的小孩也是身着同樣的白衣,倒塌的影院廢墟前孩童玩耍可看出,導演想闡釋的是這種時光的輪回與不可逆的辯證統一,深達關于永恒的探讨。
最後,想起Alfredo的話,那個沒有引用電影台詞卻發人深省的句子:“人生不是電影,比電影複雜得多”我的理解是好的電影是對人生的闡釋和縮影,但最真實的還是現實的人生,不要沉迷于幻想,但可以借鑒看電影的一點,可以跳出原有的角度,畢竟當局者迷,嘗試着看電影的旁觀視角,站在類上帝的視角來審視人生,或許能更清醒吧。
生命的河流,不斷地流淌着,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