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魔幻或者奇幻電影,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哈利波特》,《指環王》這些經典,國産電影有《畫皮》等等,但是有史詩氣質的魔幻電影《封神》三部曲還是頭一号,這點十分佩服導演的魄力和勇氣。記得自己看的是IMAX大有不同轉場,看完一直興奮到半夜,導演說希望觀衆們有腦海中的神話人物出現在眼前的感覺,他做到了。

先談談影片的内容層面。為了充分了解影片的背景及制作,我準備了好久才選擇在上映後的一個月寫下這篇文章,雖然已過了最佳追熱度的時點,但是我不後悔,因為隻有認真了解才能看得透這部電影,不辜負主創的一片赤誠之心。特别喜歡開場的氣質,冰天雪地中的騎兵攻城戲看點十足,一下子就把纣王的孔武有力野心勃勃表現了出來,“殷商勇士,踏平冀州”的口号響徹寰宇,觀衆的情緒一下子被點燃。馬戲壓迫感十足,這都是基于演員半年真刀真槍的訓練,實屬不易。看了這個開場,就有一種夢回指環王的那種史詩感,我那時心裡想:“這片子穩了”。可以說是今年國産片最好開場之一了。

看了幕後特輯,導演的美學基調是要求7分殷商,3分其他朝代,帶葉錦添等大佬參觀博物館道觀作為素材,道具,服飾,建築都是精益求精,力求手工。300非遺能工巧匠雕梁畫棟,繡娘層層編織紋理,刀劍都是經過3D打印的,看上去均可以以假亂真。音樂請的也是外國著名音樂家,由導演的妻子親自把控,回歸和英雄主題都很動聽,尤其是還原宮殿古樂的配器,一下子抓住人們的耳朵。演員的選角很貼切,李雪健和費翔的演繹十分加分,娜然,夏雨,袁泉,楊玏也是可圈可點,新人演員還是比較稚嫩,可能和一些不合時宜的笑點有關,不過也算完成了任務。但是視效和音效方面總覺得還是漏了怯,還有一些小橋段小台詞感覺還是生硬了些,有些地方借鑒指環王過于明顯而且不大高明。

說完這些,其實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就是劇本,劇本看似改動很大,實則抓住了原著的神韻。導演曾說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就是殷郊與纣王的愛恨糾葛和伯邑考與姬昌的濃濃親情,這也是封神演義最讓我動容的部分,影片這部分是主要的感情高潮,并且将兩對父子再加以深化,讓纣王在前期成為姬發之父,并有命質子弑父的橋段,戲劇張力空前加強,最後由尋找父親轉到尋找自己,使姬發完成了人物成長,很好看。纣王的野心與陰險把原著的真小人改成了僞君子,複雜化了纣王,妲己和纣王也變成了從依附的從屬關系到合作關系,最後到愛情關系,動物化的狐妖有一些亮點。封神榜的定義改變可能想弱化宿命論,但是人物和設定的改變沒有改變靈魂,很多名場面如鹿台建成,殷郊報母仇逃命,伯邑考被殺,比幹剜心,欽天監占蔔死谏,黃飛虎過五關投奔西岐,姬昌曆盡艱險榮歸故裡都以整合的方式得以還原,其實影片和書裡前半部分的主線是完全一緻的,當書裡十年後姬昌回西岐時你會和人物一起感慨物是人非,影片裡你也會因為姬昌父子的還家感動得熱淚盈眶。由環及還的表意是影片君主回朝的主要事件,也是主人公姬發找還自我精神歸宿及自身定位的主題所在。

由環及還,我還想說它關于戲外的表意,是史詩題材尤其是魔幻史詩在大熒幕的回歸。在21世紀初,指環王和哈利波特風靡全球之時,我國還沒有出現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次封神三部曲的出現,可以認為是那次風潮對我國的影響,也側面反應了我國電影工業化的進步。還有一個影響封神的較大因素是21世紀,尤其是漫威的十年,超級英雄電影席卷全球票倉,并且其環環相扣的宇宙模式改變了好萊塢的創作方式,讓電影不再獨立,而是形成一個集群利于商業牟利,雖然這種形式帶來創作上的種種弊端,但是他使電影可以承載更大内容的叙事,這也是烏爾善推出封神三部曲并被大家接受的原因,可以看出他很多地方都和紮克施耐德有相似之處,從油畫出身到構建宇宙。

當然,魔幻史詩題材的回歸,最主要的還是依靠烏爾善導演對神話題材的熱愛和對封神故事的迷戀。他在對流傳數千年的神話故事進行總結和再表達,甚至是對影片能接觸到的文化與美學的整理和延伸,不管結果怎樣,這種意識和使命感都是無比寶貴的。對比同時期的大熱電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擲》這種為搏眼球緊扣社會熱點卻淺嘗辄止的話題片雖然票房更好,但是其藝術價值是無法與之相比的。我相信,《封神》續集一定會像流浪地球系列一樣,一部比一部更上一層樓,載入中國影史。

這枚玉環,可以看成是一些電影人的初心吧,探索表達,追求卓越的精神永不消失,它一定被藝術家們緊握手中,等待着那個時刻,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