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不敢下筆,84集看罷,半載已過,起初觀看時便是集集驚歎不已,時常感慨萬分,盡可能地擠時間刷下去,當最後一遍片頭曲奏響的的時候,隻覺得自己剩下了軀殼,魂魄已随風去了。每當停下手頭的事,腦海裡總會閃回着三國中的一個個場景,最終下定決心把感想寫出來,不求此文多高的浏覽量,但求拙作表達自己對全體創作人員的敬畏之心。

作為一個零零後,其實是對新三國也就是高希希版的更加熟悉,新三國和這幾年的國内電視劇相比還算是中上層的,畢竟是當時的衆多老戲骨還有趙季平等很多精英參與的,依稀記得聶遠飾演的帥氣的子龍,多了幾分雄霸之氣的于和偉版劉備,尤其是互動很多的瘋瘋癫癫的陳建斌版曹操和倪大紅所飾的司馬懿,人物更加現代化讓人們感覺更親切,但是看完了也僅僅是看完了,沒有什麼特别的感受。以前我一直是不看94版老三國的,一方面覺得這作品太‘正經’了,看電視劇像讀書似的,另一方面是片頭曲一響,我就本能地被滾滾長江的氣勢震住了,吓得我趕緊換台。不知不覺間我已上了大四,沒時間看電影的我打開這部老三國,才正式與它見面,真是相見恨晚。現在回想兩版最大的區别,94版比新版多了一股“英雄氣”。
英雄氣這一詞,乍一聽也太籠統了,一點也不夠專業。别急,聽我細細道來。
英雄氣三個字,是我在三國片尾曲中的歌詞節選的。在那首哀而不傷,大氣仍不乏婉轉的《曆史的天空》中唱到‘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老三國單從音樂創作來講,就充滿了英雄氣。誰能想到如此磅礴的曆史大劇片頭片尾的詞曲家竟是二位巾帼?在觀看花絮的時候,我了解到當時上面的領導執意要男性作曲家來創作,王建和谷建芬二位大師用才華征服了總導演,征服了衆人,讓兩首流傳甚廣的歌曲得以展示給衆人。《曆史的天空》更多是對逝去英雄的緬懷,對曆史人物的感傷,可以說,觀衆的所有感慨都在這首歌裡了。片頭曲則是借用楊慎的《臨江仙》,引用才子的興衰之歎作歌詞,低沉渾厚的音色讓人為之一振,一部史詩即将開始。本是囿于當時的技術限制沒有剪輯一個華麗的片頭,隻有奔騰的江水和主演的特寫鏡頭,可是恰恰意蘊非常,營造古樸感,曆史本來就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滾滾長江,各路英雄你方唱罷我登場嘛。這首歌為接下來的劇情的展開做足了鋪墊,真是讓人百聽不厭。角色主題歌也特别經典,卧龍吟道盡了孔明的鞠躬盡瘁,子龍的角色歌唱響了當陽,還有王憲和李一丁在劇中的配樂,突出中國特點又借用西洋樂,戰争時的配樂氣勢恢弘,抒情時的音樂又迂回凄婉。
一提到英雄,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而我則想說一下幕後英雄,該劇的編導們。由王扶林為首的導演組,經過層層選拔的六人編劇組真可謂是精益求精。像三國演義這種家喻戶曉的名著拍出來最難的就是尺度的把握。怎樣在曆史和演義中做取舍?怎樣在通俗白話和逼仄古文間編寫台詞?怎樣在洋洋灑灑的情節裡思考詳略?怎樣才能盡可能發揮有限的技術和資金?怎樣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發揮?最讓我驚訝的是,在觀看馬賽克畫質的花絮時,幾位導演正在讨論每一集的片名,不超過五個字的短短名字,竟增删數次,還不是我們最終看到的結果,現在的電視劇動辄幾十集,可哪有一集是有名字的呢?小小細節,真心可鑒。王導在籌備之前給了自己一年的時間讀書查資料,分集導演均是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博物館,隻有那個時代才能做到。隻有第三階段三足鼎立因為原著本身和資金等原因,略有疲軟,其他四部分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人也難忘其項背。正是幕後英雄對節奏的把控,才讓這劇如此好看。
第一部分群雄逐鹿,牢牢把我拽進了故事中。殘陽下的張角歃血為誓,一片火紅,開啟了亂世的序幕。開頭的幾集以極高的效率揭示漢氏傾頹,權臣更叠,皇帝蒙難,把廟堂中的明争暗鬥展現的淋漓盡緻,難怪網友開玩笑說‘這幾集就把甄嬛傳演完了。董卓王允的互動可謂傳神,裡坡老師把董卓的荒淫殘暴演出來了。呂布和貂蟬的互動也讓人動心,尤其是陳紅的貂蟬,真可謂是傾國傾城。呂布後期的走頭無路讓人忘其三姓家奴的無恥,竟不禁憐其白門樓之殇。貂蟬的結局藝術化處理真是寬慰了觀衆的心。主角劉關張的出場更是經典,桃園結義,虎牢關戰呂布,這些場面仿佛近在咫尺。宛城之戰借女子命運歎息典韋犧牲的處理很棒,一箭雙雕。最愛的就是第一部分的官渡之戰,曹操的奸雄氣質以少勝多了剛愎自用的袁紹,為再現場景,竟調來3000士兵,衆多士兵還被馬踩到受傷,熒幕上如此宏大的戰争場面實屬來之不易。塵埃落定,曹操吊唁袁紹那一場戲藝術感極強。狂風呼嘯在墓前,陳琳念着檄文,曹操那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講道盡了一将功成萬骨枯,道盡了群雄逐鹿的殘酷無情,道盡了一統天下的責任擔當和人格魅力。我們看慣了廟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習慣了為勝利者歡呼喝彩,殊不知所有的這些建立在屍橫遍野,斷壁殘垣之上的,三國演義這部着重描摹政治軍事鬥争的電視劇能如此關注這些勝利背後的一片狼藉真是讓人驚歎。這場戲是我全劇最喜歡的幾場戲之一。郭嘉在這裡的塑造也和其經典,帥氣的外表下有狡黠,有忠心,最後主仆二人的分别也讓人落淚,那個策馬揚鞭屢建奇功的一代奇才,随着曹操北定中原的目标完成,如流星般劃過,靜靜沉睡在浸滿月色的藍色帷幔中。

第二部分赤壁鏖戰直接讓劇情走向了新高度。孔明與周瑜的關系處理比原著多了些相惜之情,周瑜也不再是個小肚雞腸之人,更是個壯志難酬的悲劇英雄,魯肅的處理弱化了些,但也十分可愛。季漢這邊劉關張三人就像是從書中走來的模樣,劉備的賢德,隐忍,大智若愚,關羽的忠義,傲上不辱下的性格,張飛的率真,魯莽,正義,各具特色,演員的精彩演繹讓所有國人心裡有了個統一的形象。特别喜歡趙雲的打戲,馬戲可謂是很難被超越了,隻可惜趙雲換了好幾個演員。名場面有曹操橫槊賦詩,周瑜小喬的卿卿我我,周瑜點将,卧龍的隆中對,舌戰群儒,還有吊孝,配合着直升機航拍的涿州三國城的漫天大火,文戲武戲交相輝映,妙哉妙哉!要是細細分析可是幾天幾夜都說不完,還請大家回顧原劇,如品一壇老酒,回味無窮。
第三部分三足鼎立看到了季漢由盛轉衰,鼎足之勢成矣。龐統之死對白馬的處理,張飛的人物成長,寒風飛雪下關羽的慷慨赴義,夷陵之戰時的黃忠之死,劉備之死讓人嗟歎,其中白帝托孤時諸葛亮衣衫被冷汗浸濕的細節讓人感慨劇組的鑽研之深。

第四部分南征北戰尤其突出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鬥智鬥勇,二人角色的一體兩面性為最大看點。司馬懿其穩重老成,深谙老子的示弱之道,諸葛亮肩負重任,抱有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執念,二人交鋒,讓人不忍看任何一方失敗。這裡的二位演員的诠釋可謂精湛,當時演員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果然在背水一戰時可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悠悠蒼天何薄于我的慨歎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這裡的配角同樣精彩,青年姜維的意氣風發,老年趙雲的老當益壯,馬谡的輕浮與忠誠的結合,魏延胸懷大志卻不得重用的心态變化過程我是尤其喜愛的,非常自然。
第五部分三分歸一并沒有因為主要人物的離去而變得乏味,反而愈加有趣。阿鬥的昏庸,司馬昭的城府和野心,最出色的就是姜維和鄧艾的塑造了。老年姜維那種獨木難支的苦苦掙紮,揪住了觀衆的心。鄧艾的白衣出身,足智多謀,身先士卒,這兩人的魅力絲毫不弱于前期主角。以至于現在閉上眼睛就是姜維最後詐降失敗的場景,‘我計不成,乃天命也’自絕于殿外的場景,電閃雷鳴,那雙赤誠的雙眼最後一刻也是冒着火的。
美術音樂舞蹈,服化道,編導演的各行藝術家們,把他們的激情投入到這部劇中,讓這部《三國演義》戲内戲外都有了英雄氣,那是一種為理想不斷奮鬥的浪漫主義精神。
我還在想,平時不大關心政治的我怎麼喜歡看這一部劇,他給我除了審美的體驗,冗餘時的陪伴之外給了我什麼。
以前的我總是單純的以是非對錯論人,但是事實是,面對選擇,可以是性格使然,可以是外物裹挾,沒有選擇的對錯,隻有适合和不适合。
曆史的車轍印早已從漢朝壓到了現今。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夕陽是永恒的。我們雖是滄海一粟,但是對于個體而言,在濤濤江水中如何沉浮,我們還需以史為鏡,以經典作品為鏡,重溫他們鮮活的面容,有人擔當身前事,有人講求身後評,無論選擇如何,有一股英雄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