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電影: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死亡詩社》

導演:

中島哲也(前)  彼得·威爾(後)

『這是兩部電影的影評。第一部隻講劇情,第二部不講劇情,會連帶着第一部一起影視評論。非專業影評為主 劇透慎入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篇

劇情介紹+人物分析

...

松子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因果報應嗎?

有的人,付出一生去熱愛他人熱愛世界,最後卻換來了一個一生受難、慘死街頭的結局。

看完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很多人都會在淚流滿面的同時,默默地在心裡向上帝诘問生而為人的意義。

告别生命,川端康成選擇了擁吻煤氣,太宰治找了一條美麗的河沉眠,大江健三郎獻祭了天皇最後的尊威。

有人說日本是一個不幸的幸福國度。确實,抛開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對世界人民慘無人道的摧殘來講,這個民族實在值得我們去同情。

日本作為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時時要面臨海洋帶來的侵害,再加上地理位置原因,台風、地震等各種自然災害也總是常常“光顧”日本。這是一個民族的不幸。但這種不幸卻催生了日本的物哀文化以及對生死的獨特認知,生而為人,既然連死都明悟了,那麼這就又成了日本幸運的一面。

在日本,死是很常見的。日本的孩子從小就見識過很多死亡,天災人禍之下,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開始思考起生命的意義,提前走近了人類永恒的命題。

通過這種背景,我們來分析一下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首先,作為一部出彩的音樂劇,配樂一定是滿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湯淺亜美演唱的兒歌《彎彎腰 挺挺背》,最後寓言式的結尾裡,這首歌旋律每一次恰到好處的出現都能使人毫不吝啬地流下自己的淚水。松子的一生是個悲劇,可導演卻用拍喜劇的方式把它呈現給了觀衆。『推薦大家可以聽着這首歌閱讀本文』

影片是以松子的外甥川尻笙為第一人稱,通過與松子生命中幾個重要的人接觸來把松子的一生描述出來。

松子自幼便不受父親喜歡,她認為父親喜歡的是病弱的妹妹。從小到大,松子從來沒有收到過父親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唯一一次父親在她生日那天帶她去遊樂園時,松子見扮鬼臉的人把觀衆逗得哈哈大笑,于是也有模有樣地扮鬼臉給父親看。因妹妹的事而總是愁眉不展的父親終于笑了。喜歡父親笑容的松子因此時常扮鬼臉逗父親開心,久而久之也養成了遇到極端惡劣的情況就扮鬼臉緩解局面的習慣。這一部分的電影段落裡導演采取的是童話的叙事手法,帶給人一種童年生活的溫熱感。

後來,松子順從父親的一切心思,當了一名音樂老師。一次學校組織外出時,旅館老闆發現有學校的人偷了錢,于是找學校領導人理論。偷錢的是松子班上的學生,她出于善意,不想這事成為學生心裡的陰影,便謊稱是自己偷了錢。不出意外,松子被辭退了。松子感覺自己這一生完了。加上父親對她惡劣的态度,她更是心灰意冷。還有集父親寵愛于一身的妹妹對她溫柔的關心,這讓松子想起了自己從小到大受到的冷落,于是一氣之下,她騎車離開了家。一路上,特效做出來的花朵絢麗多彩,為松子的離去添了幾抹童話的美好。

松子遇到了貧窮的作家男友,男友經常對她家暴。但她很喜歡男友的才華,仍舊留在他身邊。她為了維持二人的生計向弟弟要錢,卻意外得知父親早已離世的消息,弟弟因此和松子斷絕了家庭關系。作家男友不滿松子的可憐姿态,再次家暴了她。松子一個人無助地哭泣,男友看在眼裡一言不發。當晚,他留下了一句太宰治引用過的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便卧軌自殺了。松子認為自己這一生徹底完了。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寺内壽太郎

松子和男友的對手走到了一起,做了他的情婦。後來,現在的男友卻抛棄了松子,并坦言自己隻是想通過占有對手的女友來找回自己失去的自尊。他給了松子一些錢便離開了。松子想,完了。

松子成為了一名浴室女郎。因為向弟弟借錢時被鄙夷過一個女人怎麼會掙不到錢,自身不就是資本嗎?她淩辱自我尊嚴掙來了不少錢,期間,她想家了,便一個人偷偷回去,見到了父親生前的筆記本。自她離開到父親去世的三個月間,父親的筆記裡全是對她的思念。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小時候你以為父母偏愛弟弟或妹妹,于是在父母面前耍脾氣。可過了片刻你意識到在父母眼裡自己和弟弟妹妹一樣重要,隻不過他們年紀小,需要更多的照料。但你卻更加難受,即使意識到自己錯了,心裡也不明白為什麼,就是有一股不知何處來的悶氣憋在肚子裡,隻能在父母的責備和自己的委屈中慢慢消磨那無處發洩的無名火。松子就這樣在見到父親和妹妹毫無改變的關愛後,一個人逃離了家。

她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但她還是相信隻要心存向往,自己一定可以開始一段新的生活。

時代風雲變化,浴室女郎行業倒閉。

松子再次流落街頭。她遇到了一個前來搭讪的小混混,她同意了兩人同居,在歌舞廳撈大錢。

半年後,小混混獨吞了兩人掙的錢,不忍再見希望破滅,松子和他糾纏,惱怒中精神失控地殺了他。松子心想,自己這次是徹徹底底地完了。

她跑到了當年太宰治跳河自殺的地方,她想,如果經常自比是當代太宰治的作家男友真是太宰治轉世的話,自己在這裡死去也未嘗不可。她困惑地站在河水裡,路人告訴她時代變遷,這裡的河水已經剩了不到膝蓋深的深度。她沒有自殺成功。

她和路人回了家,路人是一名理發師。經過了幾天的了解,理發師收留了她,松子覺得自己又可以開始一段新的生活了。過了一段時間,警察卻在午睡時找到了松子,松子不願讓理發師了解自己的不堪過往,在他熟睡時不告而别。

希望再次破滅。她在監獄裡待了八年。

松子依舊懷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始終相信,隻要心存善意,好生活就一定會來,理發師一定也在等着他。因為他們是說過要一輩子在一起的人,再者,理發師心地善良,一定不會失約的。她帶着這樣的信念在裡面努力學習美發技術,并因此認識了一個新朋友。

八年後,松子出獄。

在理發店前,她通過落地窗看到了理發師的妻子,以及他懷裡的孩子。她笑了,眼裡泛着淚光,輕聲說了一句“我回來了”便轉身離去。她知道自己不能怪罪理發師,因為當初是她不告而别音訊全無生死不知,她又有什麼權利阻止那麼一個善良的人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呢?

松子遇到了一個混混,是她曾經的學生,那個在旅館偷錢的學生。學生開車帶她轉了幾圈,車上松子把自己這些年的經曆全部告訴了學生,并質問那個學生當初為什麼不替自己作證反誣陷自己,難道他真的就那麼恨自己嗎?

學生搖了搖頭,說自己隻是太喜歡老師了,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老師認識自己。她沒有責怪學生,隻是自嘲地笑了笑,似乎沒想到一個青春期男孩很常見的叛逆心思,竟使自己失去了工作,流落至此。

她和學生在一起了。

她喝退了來找自己的監獄裡認識的朋友,說自己隻要和他在一起,隻要有人陪着自己,就什麼也不在乎。但後來,學生因為私自挪用幫裡的錢全賭輸了,被幫裡的人找到并威脅。他和松子躲在房裡,打算吞藥自殺。松子願意陪他一起去死。

學生看着松子吞下藥片,過了一會兒後突然把自己嘴裡的藥吐了出來,眼神躲避地說自己打算自首。松子什麼也沒說,隻是默默地吐出口中的藥片。

學生在監獄裡待了八年。松子一直在等他出來,兩個人再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她相信隻要心有向往,美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降臨。

...

在于付出了什麼——吧?

學生在獄中認識到自己對不起松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遠離松子,不去傷害她。

于是,出獄時,他看到了在雪中手捧鮮花一身白衣等待自己的松子,他沖上去一拳把松子打倒在地,一個人嚎啕大哭着跑開。

松子完了。

為什麼?上帝……

我把我所有的愛和寬恕都給了你,你卻一次次地給我迎頭一擊。這就是生而為人嗎?

松子終于再也不相信愛。看到她一人流浪他鄉時,我心裡的壓抑得到了釋放,我甚至萌生了希望她去報複所有傷害過她的人的想法。但一口氣還沒呼出,電影裡松子就慢慢變成了一個又胖又臭惹人讨厭的老太婆。未呼出的那口氣又給吞了下去。

她的父親死了,妹妹也在幾年前死去,她的家庭已經破滅。她自己也在破滅,漸漸堕落。但她畢竟是松子,那個心存善意的人,她隻是一個人堕落,從未去傷害過别人。她定居在了一個和過去的家環境很像的地方,每晚一個人坐在河邊的長椅上流淚。

...

這期間,學生又一次因和看不順眼的路人打架而入獄。松子卻不知。不過,我倒希望她能知道,因為學生進去後看到了《新約》上的一句話,“上帝就是愛”。他向監獄裡的牧師請教,牧師回答“寬恕不可寬恕的人,并且愛他。”學生終于覺悟,原來松子老師就是自己的神。

...

他一直在找松子。

松子一個人頹靡地居住,成了一個又胖又臭惹人厭腿還有點瘸的五十多歲的老太婆。她在一次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遇到了在監獄裡認識的朋友,昔日最好的朋友已成了一家成人電影公司的經理,她把自己的名片塞給松子,并說自己可以幫助她。松子一個人跑開了。她又回到了河邊,把名片扔到了草地上。她感到不公,為什麼自己一直努力地去愛别人、去愛世界、滿懷希望地寬恕一次次他人的傷害,卻等不到一絲善報?

夜裡,妹妹來了。

她眼含熱淚對着空氣剪着頭發。她知道家人一直都愛着自己,她想起了小時候帶自己去遊樂場的父親。幻想過去,她突然又有了希望。妹妹的幻影出現,莫不是在告訴自己隻要心存善意,好日子就要來臨?

她在河邊找到了那張名片,突然對生活重拾了信心。這時,她看到幾個中學生很晚了還在打橄榄球,便督促他們回去睡覺,好好生活。

她轉身離去。

這些喝酒打球的學生是混混。他們用球棒打倒了松子。

剛剛重拾善念和信心,決定重新追求美好生活的松子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她走的時候,是一個又老又臭還瘸腿的老太婆。

這就是松子的一生,死了之後弟弟也很少問津。除了監獄裡認識的朋友幫她查找兇手,出獄的學生來找他報恩,外甥尋求她一生的經曆外,便再無人知曉她的存在。

這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死亡詩社》篇

影視評論+哲學思考

...

《死亡詩社》劇照

做一個世界的水手,遊遍所有的港口。

——《死亡詩社》

你說,松子悲劇的一生是因為什麼?

是因為她是個惡人嗎?不,松子是善良的,老師說過,好人會有好報的。老師還說過,隻要心存善意,這個世界就會對我們溫柔以待。老師也說過,隻要堅持,就會有收獲。老師說過……

老師說過的話很多。這我們都知道。但老師絕對沒有告訴過我們,世界上有很多像松子這樣的人,一生都在付出愛和希望,換來的卻是一個悲劇收場。

直接說吧,《死亡詩社》是批判教育的一部影片,但在這裡我不想談教育,因為教育不可能毫無弊端,我們也不應該抓住這一點不放。再者,你能看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和教育有半點關系嗎?如果沒有的話我把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評論,不是放着兩份流量不要要一份嗎?雖然寫作不談利益,但不做有損自己的事我覺得沒什麼不妥。通過《死亡詩社》,我想分析的是這個時代。教育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順應時代,生存下去,為這個時代貢獻自己的價值啊。松子的悲劇毋甯說是因為自己,倒不如說是時代跟她開的玩笑。在這裡我也不想批判時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隻是想把我這樣一個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旁觀者看到的表達出來。有人能認同再好不過,有人反對也可以讓我更好地看清時代這個東西。算是兩全其美吧!

好了,話不多說,接下來正文開始。

《死亡詩社》電影裡的中學好比我們現在的衡水中學,每年都有很多學生考上常青藤聯盟的大學即我們的雙一流院校。出來後自然是高薪職業,用幾十年的時間實現财富自由且出人頭地,然後身體不行時,再和大家一起退出社會的主力運作部隊,安享晚年。這樣的生活一帆風順,隻是我總感覺怪怪的,用某位著名作家的話來說就是“總感覺這樣的生活缺點什麼”。

樸樹在 No Fear In My Heart 裡唱道:“從不曾犯錯的,無聊的人生。”

這裡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從出生到現在,總會有人告訴我們要學習。為此,小時候為了提高分數,我們學習;成人後為了保住工作,我們學習;年邁了為了跟上時代,我們學習。這樣,當我們的一生走到結尾時,我們才會發現,從小到大的學習隻不過是為了應對所謂的生存壓力。但明白了這些也隻是在欺騙自己。因為途中我們有很多次都解決了生存問題,但看到大家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們想都沒想就跟着做了。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這裡的“學”常常被人誤解。曆史在演替的進程中,不隻很多曾經的輝煌都作了土,就連很多的遺世明言也被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加以利用,通過歪解原意來麻痹百姓,好鞏固自己的統治。封建幾千年,我們對這些變得心甘情願,即使聽到了真相,也不願相信,甚至會攻擊那些道破真相的人,因為他們否定了自己過去生活的所有信仰。可以這樣說,我們之所以心甘情願地沉溺,是因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已經無法挽救了。我們稍加思索就會認為歪曲原意地理解也沒什麼不好。确實,它真的沒什麼不好。

如果這個世界上追尋真相的人都死光,那麼什麼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真相。這就好比一個女人在夜晚的荒郊野外被人強暴,見沒人看到後,為了自己卑微的尊嚴,便把這些當作什麼也沒發生,當作一場夢。這就是魯迅先生提到的阿Q精神。如果所有人都是阿Q,這個世界真的會和平。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就想到了這一點。但是——

這個世界上還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有為了追尋世界真相無懼撲火的渺小飛蛾,還有為了自己真正的尊嚴選擇把暴行訴之于衆的自強女性。

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當阿Q。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這裡的“學”不是我們現在對生存技能的學習。

子曰:“志于道。”這裡的“道”就是聖人口中的“學”。它不是對現實的卑微妥協,而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是我們用來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

現在像諸子百家這樣的作品很少有人去讀,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受教育的過程裡,潛意識地把它們當作了人對生活的理解,認為它們傳遞的是諸如努力、奮鬥之類的空話。

我以前也這樣理解。恐怕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在接觸前會這樣認為。但其實它們講的是哲學。是形上學(哲學史中指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哲學),是人和生命的價值,是聖人與道的同一,是“内聖外王”的生命終極。它們是在教導我們如何有思想地去生活,它們在教導我們怎樣成為自己。

...

《死亡詩社》基廷老師

還是用孔子的話舉例。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課本上告訴我們,這是說的君臣父子之間的尊卑關系。但事實并非如此。它是孔子的“正名”學說。例如“君”這麼一個名,要想成為真正的“君”,人一定要有君之“實”。即隻有“實”和“名”達到了對應的地步,你才算真正地做成了一件事。這就是真相和教育告訴我們的區别。

教育讓你順應社會,哲學讓你成為自己。但這并不表示後者是自私的。因為隻有成為自己以後付出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前者隻不過是出于倫理道德的約束才做出的非真我舉動罷了。與其說是前者付出的愛,倒不如說是社會經人隻手對社會自己付出的愛。

很多人都可以理解這一點,但你放心,他們是絕不會認可的。

...

《死亡詩社》

我們順應社會,表面上看去相安無事,實則是波濤洶湧。它一直在變化,你不曉得它是否會讓你成為下一個松子。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從它的手裡掙脫出來。畢竟它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東西,我們怎能容忍它來反噬我們呢?不然我們順從着成為它想要我們成為的樣子,到我們老了,生命到達終點時,你覺得你曾經活過嗎?

...

就像電影《死亡詩社》裡那個擅長并喜愛演戲的學生,他的父親最終剝奪了他一切的愛好。父親說:“我把你送進來是讓你學習的(到底什麼是學習),不是來讓你給我做這些沒用的事。你知道我把你送進來花了多少力氣嗎?你就不能成為讓你父親驕傲的樣子嗎!”他想要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後,男孩開槍自殺了。

父親和學校把這一切怪罪到了基廷老師身上,他們認為是基廷老師的“邪惡”思想害了孩子,殊不知正是他們導緻了孩子理想的破滅以至于選擇自殺,還自以為做的全是為孩子的大好事呢!

最後學校讓班裡剩下的學生簽了協議,同意辭退基廷。基廷回教室取東西的時候,一個學生終于忍不住說了出來是學校逼他們簽的。在場的老師卻呵斥了他,并讓基廷趕快離開。那名學生不忍,站到了桌子上說出了全片最令我淚目的一句話:“船長!我的船長!”

...

這句話基廷剛和孩子們見面的時候就說他們可以這樣叫自己,在自己的課上他們可以随意。但卻沒有人真的發自内心地這樣稱呼過基廷。終于,到了最後,參加死亡詩社的學生們都站起來了,踩着社會分配給他們學習的桌子,冒着被學校勸退、被社會剔除的風險站了起來。這就是學校,這就是社會啊。它教育學生撒謊、欺騙、忍氣吞聲,可基廷老師卻默默地把生命的曙光點亮,指引迷途的人們方向。

當然,如果你在看了這些之後就全然批判老師,批判那些發自内心為你好的人,那你還是别往下看了,趕緊把看過的東西忘了吧。

我有一次逃學離家出走回來時,老師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能怎麼樣呢?告訴你們這個社會很黑暗嗎?”

我之前問母親為什麼晚上不允許我一個人騎車去一個比較遙遠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再回來上學。她說的是,她不擔心我第二天的學習質量,她擔心我在路上會出事,一去不回。畢竟,這個社會的夜晚和白天可完全是兩副不同模樣。

她們都認識到了時代對人的摧殘。可她們能怎麼做?為了你最寶貴的生命,她們隻能聽從時代的,把你引上時代為我們安排好的道路。

我之前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句話:“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天才,沒有表現天才的人隻不過是被父母和老師磨滅了自己的天賦而已。”

這裡也不是在批判父母和老師,他們畢竟不得不如此,你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去追求理想,但他們在意。所以,他們一直在引着我們屈服時代。

我想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他們這樣做沒有孰是孰非。但是客觀來講,如果我們一直這樣下去,那真的是全體人類的悲哀。

...

很多朋友讀到這裡可能會思考如果真相是這樣的話,那我們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想想松子,那麼善良的一個人卻一次次地被時代抛棄,逼上死路。

是啊,松子付出了那麼多,卻一點善報都沒有得到。如果這就是生命,那我們還要它幹什麼?

但是,松子真的沒有得到善報嗎?

不要忘了,電影是以松子的外甥為第一人稱講述的,我在前面也說過,電影是一個寓言式的結尾。

松子死後,她屍體的草坪下飛出了一隻白蝴蝶,它飛過松子的外甥身邊,外甥在它的身上看到了松子。

然後是松子踏上了一道通往天堂的階梯,高聲唱着自己最喜歡的兒歌。這時,讓人淚目的一段畫面出現了。松子生命裡每個重要的人都一一出現,并在她唱歌的時候和她一起高歌。不管是愛她的家人還是傷害過她的人,都沐浴在天堂的陽光下陪她唱歌。階梯兩邊的花開得很嬌豔。

松子的學生說:“松子老師是自己的神。”

沒錯,松子就是上帝。那些在最後和她一起唱歌的人都是松子。

《新約》中說:“寬恕不可寬恕的人,并且愛他。上帝就是愛。”

這個世界上是有因果報應的,無所謂科學不科學,如果科學連宗教的人性柔軟也反對的話,那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松子的外甥是她生命的見證者,她的善報也落到了外甥的身上。實例就是松子在獄裡認識的朋友認識了松子的外甥,并把他當作活着的松子一樣幫助。

善惡有輪回,如果報應不在你身上,那也一定會在你愛的人身上。

這就是松子生命的意義。她救贖了整個傷害她的世界。

...

基廷老師也對學生說過,他不反對金融、醫生、管理這些科學職業,但是詩、美、浪漫、愛才是我們生存的意義。這些是人類情感的表現。要知道,沒有情感,人就不會有探知的欲求,科學也就不會産生。可是現代世界對此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這是需要我們警醒的一點。

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作為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旁觀者的我眼裡的世界。

我不想批判什麼。我的眼裡沒有是非,隻有我感知到的東西。我也不想給它們下是非定義。因為我始終相信——

所有的是非對錯都不過是成見下的定義。而時代、社會、世界,往往就是引領人們成見走向的東西。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牛叔 對《死亡詩社》的影評,裡面一個 牛叔 獨創的叫“意識壁”的名詞很是出彩。你可以把意識壁理解為《肖申克的救贖》裡的體制化。即我們大部分人做的事并不是我們的想法,而是在時代影響下無意識地做出來的。這也是我認為兩部電影有聯系的一點。

松子是作為順應時代卻被深深傷害的人的代表,死亡詩社的故事則告訴我們人要學會掙脫時代的掌控,活成自己後再去熱愛這個世界。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這篇影評到這裡就結束吧,我也不願寫下去了。如果你想問我了解了這些之後該怎樣面對這個現實,我隻能贈你下面這句話。

...

《死亡詩社》劇照
永不屈服。

生而為人,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吧。

或許悲哀,但别無他法。畢竟想要全人類都覺醒是不可能的,你隻有一個人孤軍奮戰。

願情感的魅力可以鼓舞你面對困境。


THE END

Time:

2019.11.25


『PS:歡迎本文連載關注專集《紙墨光影,一夢仙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