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诗(2023)的剧情介绍
拍尽故事无数,许鞍华终究心之所系,还有什么?念文学时主修诗歌,感其解忧纾困,那就一偿多年心愿,好好拍下我城的诗文风景吧。亲自拜访多位香港诗人好友,黄灿然自由率性,移居深圳扬言“努力不赚钱”,誓守诗作完整不作瓦全;廖伟棠积极入世,在台湾忙于讲学兼顾家庭,犹如策兰笔下“我是一个我自己方式的现实主义者”。听其言观其文,一镜而见性情之分,一诗而知信念之异。饮江、淮远、马若等会友论诗;已故的西西亲诵《旧启德机场》,尤令人怀念。
诗诗(2023)的影评
和你说说《诗》
和你说说《诗》廖伟棠诗是平凡身躯里面奇蹟一般的灵魂。相信看了许鞍华纪录片《诗》的观眾,都会同意我这一感想。试想从纪录片开头笑谈拔鼻毛与打蟑螂之两难的淮远、到感念老友一张明信片的阿蓝和马若、到穿梭在深圳城中村和香港公共屋村的黄灿然、到 ...
诗的电影,香港的诗
今天在M+看完电影之后有幸参加了映后会谈,见到了导演和片中的两位诗人。不巧的是,翻译器里本该响起的普通话翻译陷入沉默,只有英文女声流利的转述。于是我只能在耳机里英语和现场粤语的夹杂中勉勉强强的听。许鞍华导演说的什么已经不太记得了,可 ...
许鞍华这部新片,才是她最想拍的作品
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许鞍华导演的纪录片新作《诗》赢得一致好评,以首映开分9.0为本届电影节拉开序幕。影片《诗》在Ann的影像序列中占有比较特殊的位置,尤其是考虑到其近作《第一炉香》口碑票房双双折戟沉沙的前情,再拍摄这样看起来平 ...
许鞍华、黄灿然:关于《诗》
关于英文片名Elegies许鞍华:“片尾出现鸣谢的时候,有个画外音,是我在读诗。由于这个时候不适合注明诗的来源,所以很多观众不知道这是谁的诗。这是黄灿然的《哀歌》之七的片段,在影片里黄灿然的部分已经读过一次了。为什么电影英文名叫做E ...
“诗”:一万种纪实的方式
本文2023.3.31首发于「凹凸镜」在《诗》片末,许鞍华被一群诗人问起,为什么要拍关于香港诗的纪录片?她答,在许多压抑难熬的时候,是小时候读的那些诗成为了自己的护身符,给自己抚慰,支撑自己走下去。她坦言对比剧情片,这种题材、包括纪 ...
许鞍华的纯真与爱
许鞍华最好的作品,从来都没有用力的痕迹。当她将镜头对准喜爱的人与喜爱的城市时,便瞬间拥有了一股自然的力量,一种最纯真的目光。《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这样,《桃姐》是这样,《诗》更是这样。晚上九点半,香港文化中心每一层都站满了人,进场后往 ...
散场后的梳士巴利道飘起小雨,我又要想起「共你淒风苦雨,共你披星戴月」 阿Ann说她dedicate to this city 她真的做到了 // 展开说觉得喜欢的地方: 诗被读出来才是完整的;黄廖二人各自的时代性和共同的地域性是有精读意义的;阿Ann用自己的形式写了「给城市的诗」把《黄金时代》当成一种形式的试验其实也非常合理 熟悉的鰂鱼涌街景 达明和邓小突如起来的一起出现算是彩蛋吧 江逸天大概是等到出头天了 不喜欢的地方大概还是主要在於太「男」了:) X生成功地没有让我对他改观⋯ 但是阿Ann想做什么做什么!! (场外:永远羡慕阿Ann和Margaret的友情TAT
确实比贾樟柯高出不少。在讨论香港现代诗的流变中体现出导演极强的文学功底。全片饱含着对作为诗歌土壤的广东话和香港文化的深深眷恋。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的拍摄更延伸出了和不同的地域背景所产生的有机互动,其中不少段落更是点出了当下香港创作者们的隐忧,穿帮镜头也仿佛是在回应“尊重生活”和“沉默”的议题,更不要说弥漫全片的疫情封控背景。非常棒的文学纪录片,同时也是很有意味的时代影像。
「打倒象徵主义,活生生的玫瑰万岁」活生生的香港万岁(哭哭哭哭哭哭
【HKIFF47】好看是好看,但和我还是有一点距离,想二刷细细品味
好温柔的纪录。「站在黎明的码头,我是黑夜的孤独者。/站在白天的故乡,我把出发的影子拉得比归来还长。/站在晨光中我理解到傍晚之所以被黑夜吞没的缘由。」想起皇后码头歌谣的开头,周耀辉的皇后大盗:共你淒风苦雨 共你披星戴月。哀歌其七依然那么好:在曙光的航空站,我是夜以继日的抒情诗人。
“现在都是政治流亡 到国外 我是经济流亡 从香港到大陆” 真挚 真实!看许鞍华最想拍的题材看到泪目
这个片子是Ann看完海水变蓝以后突然说起想要拍的(比海水变蓝好看多啦),行动力之快执行力之强真是让人佩服。最后呈现的效果比预期好很多,Ann的出镜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hkiff,记得之前许鞍华说她不会离开香港,她愿意做这个时代的记录者,很敬佩她真的在坚持 (整个电影真的有点像在上Hong Kong studies 的专业课lecture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