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1957) WildStrawberries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毕比·安德松/英格丽·图林/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尤兰·辛达尔/福尔谢·松德奎斯特/比约恩·比耶尔文斯塔姆/纳伊玛·维夫斯特兰德/古内尔·布罗斯特勒姆/耶特鲁德·弗里德/西夫·鲁德/古纳尔·舍贝格/马克斯·冯·叙多夫/奥克·弗里德尔/云韦·诺德瓦尔/佩尔·舍斯特兰德/尤·佩特雷/古内尔·林德布洛姆/毛德·汉松/安-玛丽·维曼/埃娃·努雷/莱娜·贝格曼/莫妮卡·埃林/耶兰·隆德奎斯特/约瑟夫·诺尔曼/古纳尔·奥尔松/文德拉·鲁德贝克/佩尔·斯科格斯贝格/乌尔夫·约翰松/赫尔耶·武尔夫
语言:瑞典语/拉丁语
类型:剧情/爱情/家庭
上映日期:1957-12-26(瑞典)
瑞典 91分钟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1957)的剧情介绍
伊萨克曾经和堂妹萨拉(毕比·安德森BibiAndersson饰)有过美好的初恋,却因性格冷酷孤僻,以致他的兄弟乘虚而入。如今伊萨克坐在草坪上,忆起往昔,眼前浮现萨拉白衣飘飘的美丽模样。
他与生俱来的冷漠理智的性格,注定了婚姻的失败。伊萨克的妻子无法忍受冰冷的婚姻,寻求外遇。这样的家庭气氛,加上遗传下来的冷漠秉性,使得伊萨克的儿子不愿生小孩,和儿媳关系决裂。
伊萨克获得了光荣的学位荣誉,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对过往沉重的自省中,对于生命将尽的老人,这仿佛是一次心灵救赎之旅。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1957)的影评
伊萨克在晚年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在这一天,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由那对中年夫妇想到自己,通过梦境面对中年时自己的婚姻的不幸,判处自己有罪,梦见了莎拉,看着镜中的自己艰难地微笑,承认自己的老去。他终于直面过往的不堪,在隆重的仪式中,被授 ...
在伯格曼的梦境里 :没有时针的钟 ,棺材里的自己象征着伯格曼对于年老和死亡的恐惧 在影片中,孤独感一直伴随着伊萨克 ,通过伊萨克的梦境 ,幻想和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伊萨克的内心世界 。佛洛依德曾经说过人的梦境最能反映人的潜意识 ,影片中 ...
算是一种对现代的反思吧。只不过呢,并不是达达主义式的,解构性质的、戏谑和反逻辑性的反思,反而比较古典主义。婚姻和家庭作为共同体,本是一个互相成就,有所依托的避风港。经过工具理性鲁莽的强煎之后,其意义荡然无存:钱可以自己挣,孩子可以通 ...
8.5-9分。其实最近很反感过度吹捧大师和所谓神作,但这部确实值得9分左右。完全没有预想中的晦涩深奥,也没有故弄玄虚的长镜头注水,91min的正片条理清晰,剪辑丝毫不拖泥带水。甚至是部很标准的公路片结构,通过78岁的老教授开车回学院 ...
1960年上映的《野草莓》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经典之作之一。这部电影拍摄于伯格曼最为才华横溢的年代,他通过镜头及剪辑之间的控制来展现出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抒发出一种对于生命意义的寻找。影片描述了医生伊萨克•布隆德前往位于瑞典北部的 ...
“都会好的 记忆的美丽生活的遗憾 都会好的”伯格曼在电影结局像是这样对我说将至生命尽头的老人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里 记忆幻觉与现实重合 老人得到了奖章 与友善的孩子们相遇 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与自己的过去和解镜头流畅 ...
《野草莓》真的是一部很浪漫的电影,梦中所见即心中所想。影片中,教授前面展现出的一面是漠然的无情的,甚至是冷酷的,但外人眼中,他却是个受人敬仰的医生教授,半路遇到了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也让他们上了车,他看起来是很热心肠,乐于助人的和蔼老 ...
诗歌带给人心的抚慰最初来源于女性对婴儿的呓语爱抚,而后是情话和承诺的甜蜜、神祇的启示。诗一般的电影语言书写对母爱、爱情和信仰的渴望,以及失落的苦楚。“回首往事,惊梦一场”,无论处在生命的哪个阶层,痛苦、伤害的回忆终会成为萦绕在往后岁 ...
梦境带着教授回到了自己的潜意识里,那儿埋藏着他的恐惧和欲望。伯格曼影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影片中的文学性,里面充斥着不多刷,或者截屏,才能记下来的金句。以及用黑用白滤镜诉说出来的梦。先说梦,梦中有:怪人的背影;无指针的表(甚至和现实 ...
不能完全说这是关于爱情的,我觉得电影是各有各的理解,而且他的影片意象多且深刻,每一种方式去理解主题都是可以的。开头的部分真的是让我毛骨悚然了,是超现实和冷漠的,梦境里没有一点人的味道,钟表那里的类似心跳的打击声真的诡异到极点。后来遇 ...
这片子太自我了,完全无法关联。我为什么要对伯格曼的个人历史和个人关系感兴趣?
希望我走到人生尽头时,不必有这么多的忏悔和固执。在我短暂的二十多年生命中还从未感受过这种孤独,其实我比他还要冷酷甚至残忍百倍,我以为这样我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也许我错了。
此片虽然是伯格曼夫子自道,但将理性视为最高准则,把表达情绪视为耻辱,甚至因为自己的冷漠和麻木生出优越感,自以为是能自控有教养的表现,这种思潮在中国也泛滥成灾。耶稣说,你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何益处呢?爱无能的人生,再光鲜优雅,也不过是一触即散的空壳罢了。
看了等于没看
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是车上分三层坐了三波人讲话的桥段,它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一生,青年时期在爱的漩涡中浮沉与抉择,中年时不得不面对自己愚蠢的具现—自己选择的伴侣,以及晚年,爱的失去与不可追寻。
死亡像一束光逼着他回溯自己的人生,回溯所有真实的牢笼和自我编织的恐惧,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川端的睡美人,同样的孤独,苍老,回忆,死亡,只是伯格曼放了个光明的尾巴哪怕在梦里,川端却是冷冷地以年轻的死亡结束自己无法问出问题的景况。野草莓最棒的就是摄影吧,无与伦比的室内镜头和人物镜头。
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倒不是老教授对青春时期的回忆,而是途中一对夫妇的争吵,导演将这对夫妻之间忍无可忍和恨之入骨状况的状况刻划入木三分,令人不寒而栗。
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说:“死亡就是时间,是一步步变得具体的时间,是慢慢分成片段的时间,或者说是渐渐走向终结的时间。”死之将至,对过往的自省,仿佛是面对有限的岁月的一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