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之马ATorinóiló(2011)的剧情介绍
都灵之马ATorinóiló(2011)的影评
一.独特的长镜头美学匈牙利这个国家的导演似乎都很喜欢使用长镜头,无论是米克洛什·杨索在《红军与白军》中运用长镜头调度不断变化战场上的主角,还是贝拉·塔尔在本片使用的长镜头营造出的一种永恒的绝望,其对于长镜头都有着很深刻的看法。本片第 ...
敏感的神经将一切变成幻触,正是因那一瞬间还来不及于是再也无法完成的(涣散的)象征,“尼采”才会真真正正地把自己当作那匹马——唯一的界线,也即希望,是仅存的理性。当那理性化为喃喃低叹:“妈妈,我真傻。”却又好似彻底否认了“疯癫即生活, ...
那匹被鞭打的不肯行进的马,让尼采醒悟了生命的无意义,不停被人类鞭打,鞭打他的,正是他想唤醒的人类。所有的思考不过泥牛入海,毫无意义。他选择了结束。镜头展开荒岛上父女俩日复一日,艰难生存,就是活着,活着,不问东西。如同所有人类。那匹不 ...
弯弓2025-01-12 13:51北京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希.尼采走出卡洛尔贝托街6号的大门许。也许是去散步,也许是去邮局拿信。离他不远处,或实际上离他很远的地方,一个马车夫在和他倔强的马叫较,不管他怎样驱 ...
横跨了我24年底和25年初的一部电影。乌托邦需要幻想的秩序维持,例如尼采脱光衣服,说,我不想活了。一个女人就会随便找一块国旗裹上他的裸体,啜泣地回道,我想看着你和你的祖国沾满你发疯的泪滴。你快点走上黄泉的路吧,那样我可以看到你体内的 ...
看这种电影让人想自慰,不明白是月经结束的后遗症还是影片引发了本人的动物本能。片中的人物重复一日日的枯燥生活:穿衣,砍柴,烧水,煮土豆,坐在床边望窗外,听风声,打水,洗碗,洗衣服,睡觉。还原人的微小本质。想起上野千鹤子说的有关墨西哥移 ...
当我们的生活被鲸鱼和马匹所笼罩创造一种场域,便有着一种权力蕴含在其中,而这种创造性的权力的运行势必就会带来一种理解世界的态度,(即叙述与电影的呈现方式)。也就是说,创造一个场域,便是创造一种理解的可能性。再过去的历史当中,交给我们人 ...
都灵之马 A torinoi lo 2011导演:贝拉·塔尔背景故事:“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克·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波特酒店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 ...
一匹野马苍鬓,似漫无目的地奔腾。 铁铐鞍锁碰撞的声音,是银幕世界唯一的所有。长达数分钟的镜头运动,随马匹一同奔腾在未知名的苍茫大地上,黑白掠影的画面,肃穆纯乐的声音,无需任何情节动作,无需任何背景交代,本体意义上的电影已经跃然呈现。 ...
身处於现在这个水深火热的时候看到的一部电影。有人说:「能忍受这部电影,你就能忍受生活。」我在想这部电影比《大象席地而坐》短吧,比《狗镇》预算高和乐观些吧。没想到啊没想到,看似荒谬无趣的电影竟然在说神。不得不说討论了「,虚无」。看似是 ...
能忍受这部电影,你就能忍受生活!
源于尼采,终于尼采: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风在吼, 马在叫, 尼采在咆哮, 尼采在咆哮!
很长的大闷片,特别适合在很忙很忙明天有一门考试一个论文死限半夜还要采访这样的日子去看,看完两个半小时抑郁的马和人,你就会意识到:一切都是百忙啊,不如躺下来吃土豆吧。
张爱玲:中国人认为人一年年活下去并不走到哪里去,人类一代一代下去也并不走到哪里去。那么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不管有意义没有,反正是活着的,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
徐童《算命》:内俩乞丐,没好吃没好喝也没好住的,没任何乐趣的生活还有必要活着吗?老厉回答我:欸,活着难道一定要有乐趣才活着吗
看你套马车,看你赶马车,看你卸马车;看你穿衣服,看你脱衣服,看你洗衣服;看你煮土豆,看你吃土豆,看你吃完了;看你去打水,看你在烧水,看你水没了;看你大风吹,看你大风吹,看你大风吹……
那第一日,皮毛斑驳污脏的老马,在烈风与凄寒浓雾中举蹄维艰,挣扎迈步。那第六日,井已枯、水已尽,炭已熄,油灯无法再点燃,上帝已死,尼采说:没有光,世界便没有光,遁入黯黑死寂混沌。天地不仁,万物为“都灵之马”。塔尔贝拉以此作收官,留下一个绝望灭殁的黑洞。
神七日创造世界,塔尔七日毁灭一切!贝拉·塔尔的封山作, 这是一个关于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故事,当年尼采在都灵的卡罗阿尔伯托广场看到一个马车夫用鞭子抽打一匹老马。贝拉·塔尔追寻了那匹马的故事,或许也是尼采的故事。塔尔一贯的前卫风格和长镜头,场面调度和摄影的景别变化绝对大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