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诺普Parthenope(2024)的剧情介绍
Partenope(意语拼法),她和她的城市同名,但她不属于海妖或神话人物。从1950年出生到现在,她漫长的一生体现了人类存在的全部色彩:青春的快乐和消逝,古典美的时过境迁,无意义和不可及的爱恋,平淡的调情和疯狂的激情,卡普里岛上的月夜之吻,幸福的瞬间和痛苦的延续,真实和虚构的父亲,结束和新的开始。还有许多其他人物:被注视和被爱着的男人和女人,他们的忧郁和沮丧,他们的焦躁和失望,他们对再也无法因一个优雅男士在街头跌倒而发笑的痛苦。所有这一切都伴随着时间而流逝,时间是她最忠实的伴侣。还有那不勒斯,她诱惑而迷人,她喧闹又大笑,她也知道如何伤害你。
帕特诺普Parthenope(2024)的影评
下定决心看这部电影或许很难,戛纳电影节颗粒无收的战绩,开分6.0被称作那不勒斯的旅游宣传片的满屏攻击。于是,“美作为一种罪过”不仅是渗透在电影表达中,更是在这部电影的观者心态里了。但除了帕特诺普的美貌,除了那不勒斯的盛景,我以为还有 ...
每个人都想知道她“在想什么”
生活在极端之城那不勒斯的人间尤物帕特诺普,如同一朵绝望之谷的玫瑰,鲜活地孤独着,美得不可方物。她“ 忧郁又轻浮,坚定又倦怠 ”,爱情成了她唯一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方式——以爱求生。但她从未认真过。她人尽可夫,对一个从直升机上发来邀约的富 ...
在神话废墟上起舞——论《帕特诺普》的哲学狂欢与视觉暴政
保罗·索伦蒂诺的《帕特诺普》是一曲献给存在主义的安魂曲,用那不勒斯的咸涩海风与希腊神话的腐朽尸骸,熬煮出一锅辛辣的现代寓言。影片不提供答案,只抛出锋利的诘问——正如女主角帕特诺普在论文答辩时被教授反问:“你们年轻人只想要答案,却不会 ...
真的如坐针毡!索伦蒂诺去给Saint Laurent拍南艺风情广告大片吧,能不能不要执念于拍一个完美天才人见人爱男女通吃没有受过任何实质性挫折的富家美女的故事?这和给我看一个人类高质量男性跳舞两小时没有任何区别。我也想Make Napoli great again,但拜托不是这样…
索伦蒂诺每部电影都仿佛在拍广告片,那是因为意大利整个国家被困在文化景观里,遗址是无法拆除的,并因此缺少发展现代文明需要的空间。生活在意大利的人,生活在人类学研究中的人,其身体和举止天然带有一定的景观意味,一举一动甚至做爱都是文化。这一部是老生常谈,但依然具备可看性。
索伦蒂诺拍虚无与惆怅还是有一手,但可惜越来越不知节制
那些读博期间困扰很久的负面情绪都随着这部蕴含哲理的诗意影片而一一化解,感谢索伦蒂诺
那不勒斯风光大片,还是这种令人昏睡的绝美画风,这次的焦点是一个“绝美之人”,索伦蒂诺用尽一切方法把她拍得宛如古典美神…她有一副纯真的面孔,举着烟慢悠悠走过每个人眼前,细高跟发出轻微的声响,对每个爱慕她的人若即若离,小号配乐也好温柔
[Cannes 2024]场刊竟然这么低……?就我觉得它是一个寓言故事的拍法:大半篇幅在描写易逝之物(年轻、美貌、爱,和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而片子的最后半小时,伴随着女主终于得到“人类学是什么”的答案,时间飞逝,仿佛以往被视作永恒的化作废墟只要一毫秒,她也不再回到那不勒斯。我承认它不是一部很“进步”的电影,但不至于跟Marcello Mio相提并论吧?
1.索伦蒂诺总是用罗马风情画的方式拍着阿玛柯德。继承了费里尼充斥着色情凝视的粗俗,也浸润着他看透辉煌下空虚的诗意。女主人类学论文的题目:“奇迹现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影响”,也是他们电影共同的主题。2.帕特诺普的确是被物化的,索伦蒂诺在结尾藉由这个当代塞壬之口清楚地承认她是个比喻:“我曾悲伤又轻浮,坚定又懒散,就像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才是真正的片名。于是她和电影都在2023年告一段落,因为23年夏天,这座城市在马拉多纳离开后,终于再次夺得意甲冠军。3.女主穿过旧城街巷的夜晚,镜头曾捕捉到一个绷带蒙住了右眼,很像莉拉的黑衣女孩。后来看圣詹纳罗教堂血祭的人群中,也有位身披黑纱,眇一右目的老妇人。圣血不融,经血直流。4.比利·怀尔德,一个人类学家。5.自由无门但门板放下竟是床榻。6.Era già tutto previsto太好听了
2.0 / 索伦蒂诺无中心只传道的拍法实在是没必要肉身化为一个如此具体的人物,也没有必要搭建完整的人生轨迹,更是没有必要假模假式地添加什么观看与视觉的概念。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十年他的作品在广告业依然会有非常宝贵的参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