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t take anymore this

我再也受不了了

影评的主人公马库斯总是说这句话,I can't take anymore this,我再也受不了了,也许像马库斯一样,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曾在心里一遍遍大喊,我再也受不了了!

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完觉得这是一个很压抑很悲伤的故事,让人觉得心里难受。对于电影里的很多情节我感到不吐不快,需要找个地方把心里所想的写出来才行,对那些还没看过电影,不想被剧透的人提个醒,我这篇影评会有大量的剧透,不想被剧透的人就别往下看了。

这不是一部爱情电影,至少我不觉得是,这不是一段简单的校园恋,这是一个年轻人在社会大环境压迫下被毁灭的悲剧。影片中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社会(集体)与个人(个体)之间的冲突:1 种族问题(马库斯是犹太人,在二战刚刚结束几年后的美国1951年犹太人的身份还是很敏感的),2 宗教信仰问题(马库斯是无神论者,学校却要求学生必须要参加四十次礼拜才能毕业),3 战争问题(朝鲜战争)。

这是一部令人感到压抑的电影,从影片里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配乐,都在给人一种压抑、悲伤的感觉,使人在看到结局之前就已经预感到了这会是一个悲剧。

故事发生在1951年的美国,正值朝鲜战争时期,主人公马库斯的很多表兄弟就都死在了这场战争中。刚经历完二战,又开始了朝鲜战争,这对于那个时代的很多美国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神经紧张,价值观混乱的时期,而对于像马库斯这样的犹太家族来说,则要比普通的美国人更加的神经紧张,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

马库的父亲有着十分明显的神经紧张和焦虑不安,连马库斯晚回家他都会焦急的出去寻找,马库斯说晚上要去和朋友一起看电影,他却说起别人家的孩子偷了父亲的车去台球室玩(好像马库斯也会这么做似的),马库斯从大学里打电话回家,父亲也只会说不要惹麻烦,接着便又谈起了别人家的孩子惹了什么什么麻烦事,做父亲的认为自己是在时刻提醒儿子,不要做错事,不要惹麻烦,觉得自己是一片好心,殊不知自己这种过分的紧张和担忧,在无形中给了儿子很多的压力,这种压迫感大到几乎使他透不过气来。

然后马库斯在大学图书馆里遇到了有着美丽双腿的奥利维亚,一个父母离婚(在那个年代离婚是很稀有的)女孩,一个曾经喝醉酒拿刀片割腕自杀,在精神病院住了三个月的女孩。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奥利维亚无疑都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女孩(在那个年代的价值观),这样的一个女孩和马库斯相爱了,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爱上对方的呢,是外貌吗?我觉得外貌肯定是不够的,有着一种内在的共同点是马库斯和奥利维亚共有的,那就是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再就是相同的孤独。

首先我所说的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的什么呢,从社会,学校,到家庭,这都是人的生活环境,也是人必须要适应的。

先从家庭说起,马库斯受不了父亲过分的管教和担忧,离开家前说幸好自己要走了,不用留在这里,在学校里和父亲通电话时马库斯好几次都想把电话挂掉,这是马库斯和父亲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产生的隔阂;到了大学里,犹太兄弟会的会友来找他加入,他却说不感兴趣拒绝了,他嘴里说是因为太忙,但实际上他是不愿意参加任何团体,任何组织,不想成为任何团体或组织的一份子,这也说明了马库斯不喜欢和别人社交,而且电影里马库斯在大学里是一个朋友都没有的,连曾经的两个室友和兄弟会的会长也算不上是朋友,这说明了马库斯的人际关系很差,那么这就有两种可能,一个是马库斯和别人交往的能力很差,不会和别人维持朋友关系,另一个就是马库斯根本就不想交朋友和搞社交,认为那样做不仅无聊而且浪费时间,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看出马库斯和周围的其他人之间有些格格不入。

而对于奥利维亚的事情我们知道的不多,因为故事是用马库斯的视角讲述的,我们只知道奥利维亚的父母离了婚,从她说起父亲的时候那冷淡的表情和声音以及略显奇怪的态度我们可以推测出她似乎和父亲的关系极其不好,而她割腕和进精神病院的经历更是和当时大多数女孩的经历相去甚远。

这就是马库斯和奥利维亚当时的处境,脱离了家庭,身边也没有任何亲密的朋友,两个孤独又需要爱的年轻人,再没有比这更适合恋爱的时候了。

他爱她,他每天晚上跑到她的宿舍窗子下守望,他为了她和室友闹翻,换了宿舍,又因为换宿舍而被叫到校长办公室,从而引出了电影里最精彩的一出高潮戏。

马库斯在父亲那一栏里只写了屠夫,校长却坚持要说马库斯的父亲是一个洁食屠夫,并认为这样说是更准确的,从这里就开始让人觉得不舒服了,毕竟马库斯只是一个学生,马库斯的父亲是不是一个洁食屠夫和学校有什么关系,从这里起校长多管闲事的作风就开始令马库斯感到不舒服了,然后提到宗教问题,马库斯在宗教信仰那一栏什么都没写,校长问是为什么,马库斯回答因为自己是无神论者,然后校长又开始问到那些更加私人的问题,他和父母的关系如何,他约会过吗,这些越来越私人的问题终于使马库斯受不了了,他站起来反驳校长,他为什么要受到这种审问,他指责学校有什么权利强迫他必须做礼拜,他冲动地和校长争论,直到最后在校长办公室里呕吐昏倒。

他做了阑尾炎手术,他妈妈来医院看他,并且告诉他自己准备和丈夫离婚,这是马库斯所不愿看见的,他无法想象父亲没了母亲会变成什么样子。两人一起散步后回到病房里遇到了奥利维亚,与马库斯不同,母亲一眼就看见奥利维亚手腕上的疤痕。

第二天,母亲告诉他自己决定不离婚了,但是有个条件,她要求马库斯和奥利维亚分手。

母亲说:世界上有很多没有割腕的女孩,什么都没割的女孩有很多,去找一个这样的。

马库斯说:你不明白,我们之间没有你想的那么认真。

母亲说:认真,她对待你很认真,因为她很痛苦,因为她很弱小,弱小的人并不是无害的,他们之所以强大,正因为他们的弱小,这样一个不稳定的人对你来说是一个威胁,她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像女神一样,她的成长环境显然很优越,她成长中所经历的比你能看到的要多,你永远无法知道这些事情,无法知道这些人的家里是怎样的,要是孩子有问题,都是家庭的原因,不管怎么,我很同情她,我为她祈祷,我对她并无恶意,但你,你是我的儿子,我唯一的孩子……

最后,马库斯答应了母亲的要求,马库斯和奥利维亚分手了,之后马库斯就再没有看见奥利维亚,担心奥利维亚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的马库斯再一次来到校长办公室,希望校长可以告诉他,奥利维亚去了哪里,校长告诉了他,奥利维亚精神崩溃了,被救护车拉走了,而且还怀孕了,校长坚持认为是马库斯的孩子,马库斯说自己没有和奥利维亚发生性关系,也没有和任何人发生过性关系,所以世界上不可能有人会怀上他的孩子,但是校长坚持说,这是可能的,马库斯终于忍不住了,脱口而出就是一句fck u。

奥利维亚怀孕了,当然不是马库斯的孩子,而只能是别人的,这样的解释虽然令人感到惊讶,但除了奥利维亚怀了别人的孩子之外再没有别的合理的解释。

马库斯花钱找了别人来代替自己参加礼拜,被发现了,然后被学校开除,服兵役,上战场,死在了战争中,死前脑海里尽是对往事的回忆。

电影最后的结局是年老的奥利维亚住在精神病院里,从护士叫她“安德森太太”这一点可以推断出,她后来结婚了。

故事就这么结束了,这不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是两个性格悲剧,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性格呢?出身吗?马库斯的母亲说过:孩子有问题都是家庭的原因。而人要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是一出生就决定了的,那么是不是说,人的命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