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小说家》,小说中的皇都是异世界,“现实中”世界也是异世界。所以小说影响现实,现实中人又破壁进入二次元影响小说,这些奇幻设定我都能接受。但异世界不代表逻辑失效,电影的问题,个人觉得是反派的塑造,无论是神灯老总李沐,还是赤发鬼,他们代表了什么、他们想要什么?李沐的一番发言仿佛代表资本与失控的科技,但是这资本想干啥?为何李沐的能力忽大忽小不成比例?(但联想到那些财富新贵,有时候似乎一手遮天,但一个警察也能让他打回原形,这种忽大忽小虽别扭似乎也能理解。)
最重要的是反派诉求不明。赤发鬼想要啥?成神?他为啥操控这么多民众让他们自相残杀?李沐想要啥?控制民众,成为信息时代的神?他们的动机晦暗不明。反派不立体,更像是一个符号,“他坏,打他就对了”。这削弱了故事的戏剧张力。当然,出于某些禁忌,创作者的吞吞吐吐可以理解。
恶是一团迷雾,混沌不清但又无处不在,无法被明确言说;人物来历也笼罩迷雾,屠灵从小被父母抛弃是不是一个为了控制她编造的谎言?空文的父亲代表着什么?为什么李沐一定要借关宁的手去杀空文,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是什么?
在一切都不确定、连对抗什么、为了什么而对抗都模糊不清之中,能够确定的、能够把情感百分百落到实处的就只剩骨肉血缘,纵然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找到女儿,这是一团迷雾中唯一坚定的信念。确切的还有少年的杀父之仇,如果展开,“父亲”也许代表世界本应该的样子,一个在我之前已存在、“好的世界”,而杀父,是恶掠夺了光明,死亡收割了生命——所以赤发鬼的宫殿中,一切都是灰蒙蒙无生命的,只有久天埋骨的那棵树是彩色的,是活着的生命。
因为恶的不能言说、逻辑的忽隐忽现,最后电影用情绪完成了飞跃。“冒蓝光的加特林你见过吗”,关宁怒吼着喷火出现时,是异世界中赤发鬼对凡人空文武力值的碾压,怎么才能赢?按逻辑,凡夫注定打不过魔,打不过也要打,加特林的出现,是导演用自己的一腔蛮力给电影续一把力,很中二,也很悲怆。也许真相是敢于挑战的凡夫最终还是团灭——但是小说/电影是你创造的,你可以决定——所以出现了加特林,关宁呼喊着陪女儿看过的动画片里的角色,就像希腊众神在濒死战斗时呼唤自己的母亲与爱人而获得小宇宙的爆发。
最终是爱、创作、艺术战胜了权力与资本的操控,哪怕它只发生在小说/电影里。
路阳的绣春刀里,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设定,生在一个令人窒息的时代,一个不愿意装睡的个体,无力改变环境的你还能怎么做。在《刺杀小说家》里,关宁和空文,以爱、以创作,做了自己的回答。
最后想起李沐说的因果关系,为什么一定要关宁杀空文?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关宁是清白的,是有情感的,他要用杀人的罪恶让关宁也走入恶,变成那些听命于他、不再有人的情感与思想的机器,就像赤发鬼那些红甲亲兵。每一个向黑暗法则投诚的人,都意味着黑暗的版图的扩大,魔头吸收了信众的生命,又变得更加强大。这也是一种设定。如果关宁为了女儿杀人,爱的力量就变成了罪恶,他就接受了李沐的设定,成为恶之轮回的一部分。黑铁时代的天罗地网,唯有凭着爱与创造的信念才能有一丝穿透的可能性,就像双雪涛所说:
“希望大概率是一种幻觉,可这也是我们几乎唯一可以依仗的东西,为了这个幻觉我们可以把自己燃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