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有“一音成佛”的典故,也是“一声一世”这四个字的由来。

最早接触尺八,是苏曼殊的一首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当时并不知道何为尺八,只觉一定是一种极其动人的乐器。

后来,是男神佐藤康夫的《夜明》,尺八的声音难以言说的苍凉萧瑟与空灵悠远,藏着的却是千回百转、极尽温柔。后来陆续爱上了《宙》、《一滴》、《每当想你的时候》等等,而今晚看到了《一声一世》——不枉此声,不负所爱。

喜欢听乐超过听歌。有词的歌多为各种挣扎的心灵为私情而吼出的心声。我以为,大部分语言是配不上音乐的。各种乐器,都是天人,它们自带灵魂,触碰之下,天籁流淌。一部《一声一世》的音乐纪录片,将尺八带到我的面前。笛子、小号等吹奏乐器,是人声的一种延续,在一段纯音乐中,它就是唱腔,不着文字,却尽显风流。

弹拨乐器如古筝或古琴,会让人对空间的感觉发生变化,而吹奏乐器如埙、箫、尺八,则会影响人对时间的感觉。尺八音色的苍凉、空灵,仿佛能上溯至时间的源头,虚无、空蒙。仿佛是生者与逝者的连结,饱含生命延续与传承的温柔与深情。是以,尺八,一声一世。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优秀的纪录片。影片以尺八这种在国内十分罕见的乐器为主角,已足够带来独树一帜的新鲜感。但并不是在表面上直白科普,而是通过尺八将几位与之相关的人物进行串联。从简单朴素的视角出发,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生活点滴、对尺八的理解和坚守,并将尺八的历史发展和传承等有侧重地融入其中。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情绪波动的很剧烈,很多触动的句子因为太过美好而不忍心暂停去记录,只想拥有这一刻便好。那些街头的雨中演奏,山间的临风妙音,墓前的酾酒对奏,古寺中的礼佛而拜,万千情感都涌上心头。就好像这许多年来,情绪在一点一点的迸发,不激烈,但足够厚重。被这美好的艺术一瞬之间激起。

我有的时候在想艺术对人类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艺术意味着可以发现人内心的所有敏感丰富复杂生动的全部感受,所有已经被深藏进去的,也许你自己已经快要遗忘了的记忆,在这一瞬间,以一支古曲,一阙旧词,一幅古画唤醒,寻找到真实的自己,从世间所有他者的目光中超脱抽离,回归本真。

很多被遗忘的品质可能需要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去被发现。这可能就是艺术的价值所在吧。

关于孤独。尺八本身的孤独,十万根竹子里只有几根能制成“尺八”,所以每个尺八都是独一无二的追求极致的乐器;第二是尺八空灵的音色,带有一种苍凉辽阔的穿透力极强的孤独感;第三是尺八传承上的孤独,像尺八这样流传千年几近失传的乐器,其传人必然也是孤独小众的。

尺八是连接此世与彼世的乐器。当小凑站在青山环绕的长城上,在夕阳下吹奏《晚霞》,完成已故队长的愿望。那时,他感觉自己不是想起了已故的队长,而是看见了队长。十年来,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他。

很难不被长城上的《晚霞》打动,小凑说“长城的温柔,大概是那种为了守护什么而战的温柔”。这里,尺八也是一种知道是为谁而奏的温柔。

一音成佛,一声一世。像三桥贵风说的,人的心灵,宇宙以及世间万物,全都能在这一根竹管中得到体现。

尺八,这种以长度命名的乐器,自盛唐至宋,由入中之日本僧人传入日本,几百年的衍化生息,形成今日众多流派的繁华景象。觉心和尚闻之,梦之,悟之,由此,这种竹管乐器便扎根于神圣的土壤之中。佐藤康夫先生说,在佛面前演奏,佛其实是一面镜子,看到的是自己。他还说演奏的时候看着的,是自己的袖口。要驾驭它,必须是充分了解了自己的人,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时刻之后,才可以吧。

以一声救赎灵魂,以一音超度众生,尺八之音,源于土,发于竹,借人之呼吸,透万物,没入虚空。生命汩汩流淌,所有的燃情和喜悦,它都替你演绎,所有的泣和诉,它都替你道尽。曾经的洇咽徘徊,尘世纷争,都被这乐声消融化散。宇宙以此竹留出空心,以器入道,引凡入圣。尺八在选人,选择演奏者,也选择倾听者。

今生此刻,得遇之,且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