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殺隊》

一、熱血和熱淚

它就像是一個寓言,或者更是一個預言。

影片描述了一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引起的恐慌導緻極端保守的政黨上台,在英國實行了法西斯統治。他們的種種手段我們都應該都很熟悉:

元首成為全國最高統帥、精神領袖、全民效忠的對象;

宵禁;

大規模的全民監聽;

電視和報紙被官方控制;

秘密警察掌握生殺大權、為所欲為;

誇大國家所面臨的困境,激發國民内心的恐懼,從而甘心為獲得庇蔭将自由拱手讓人;

統一思想——同性戀、婚外情、非基督教等等非主流觀念全部被否定、禁止、懲罰;

異端無需通過公開審判就随意被拘禁、折磨、殺害……

颠倒、黑暗、瘋狂、畸形、殘酷、陰冷……

影片裡的英國簡直是一個1984的現實版。

卻真實地讓人毛骨悚然。

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找到現實版,如何不心驚。

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現在依然觸手可及。

談論已經成了禁忌,市民們隻能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

恐怖籠罩城市,黑夜下的倫敦死氣沉沉。

當然,我們都知道解決這種反常的狀況,僅僅是個時間問題,不過,在電影裡我們可以更快一點。

二、華麗麗的複仇者

當年輕的姑娘在街頭遇險時,這個舊世界的終結者如同救世主般現身——他的名字隻有一個字:V

當我向朋友描述這部片的時候,談及傳奇人物V,我說,雖然此君從頭到腳都戴着面具,但你一樣會喜歡他。首先,他說的英文非常铿锵好聽;其次,他舉止優雅,熱愛音樂,莎翁對白脫口而出。他複仇時冷靜從容,對女士又極具紳士風度。他是個使用恐怖手段的革命家,但他從不濫用暴力。他畢生精力隻緻力于摧毀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與根基,他單刀直入、直搗黃龍、不屑于濫殺無辜。

朋友說,怎麼我覺得這是你喜歡的類型?

我笑。

有誰不喜歡呢?

在電影裡,神通廣大的V沒有一個幫手,單槍匹馬就颠覆了一個國家。我隻能把這當成一個寓言。


時機差不多已經成熟了。

經過二十年的統治,國人已經看清楚了自己的生存狀況,并完全喪失了對國家控制下的媒體的信任。

他們已經覺得什麼是不對了,他們知道自己被欺騙。

他們憤怒而壓抑,但是麻木的馴服和對暴力的恐懼,讓他們日複一日地忍受。

其實,這個國家已經象堆滿的幹柴的房子,一點火星就會讓它熊熊燃燒。

V,點亮手中的火柴。


炸掉最高法院,宣布自己的存在,隻是一個前奏;闖入電視台,向全國人民宣傳自己的戰鬥宣言,是一個序曲。

他的聲音從電視台傳遞到每一位公民的電視上,讓每一個有權利知情的公民看見真相。

雖然看不到臉,莎士比亞讓他措辭優雅、言語生動、抑揚頓挫,極具感染力。

從來沒有過的聲音響徹了這個國家,真實的聲音如此讓人恐懼又無法如此被渴望傾聽:

“這個國家大大的不對頭了,難道不是嗎?

殘酷與不公,歧視與壓迫……

從前能夠自由地反對、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說出真實想法的國家,現在卻成了審查和監視的國,要求你的絕對一緻和服從。”


熒屏外千百萬震驚的人民正在聽着這個冷靜而帶點嘲諷的聲音:

“昨夜,我結束了這種沉默,我炸毀了最高法院,來提醒這個國家它忘記了什麼!”


他和全英國人民約定,在第二年的11月5日在議會大樓門口見面,他們将會改變這個國家的現狀。

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并沒有幾個人相信這将會變成現實。但在影片的結尾,他的預言實現了。

他點亮了手中的火柴。這枚火種,點燃的是全部國民心中對美好、安全、免于奴役和恐懼的願望。

所有人的願望,凝聚成力量,将看似牢不可摧的枷鎖完全粉碎。

三、沒有舞蹈的革命是不值得的革命

他讀莎士比亞、閱讀大量書籍、欣賞古典名畫,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談吐優雅、風度翩翩,讓他在黑暗中心生美好,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奮鬥,但這不能改變已經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他摘下手套的時候,露出的是鮮紅的、扭曲的皮肉。

是二十年前那場可怕的大火給他留下的印記。他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雖然他說,在面具下的那個皮膚和骨肉,與面具外的沒有不同,但是,他卻始終無法摘下面具,向她袒露自己真實的面龐。

當她喊叫着說他是個“怪物”時,他不能否認。

當她轉身離去後,他靜靜摘下面具,第一次在受傷後失聲痛哭。

他愛她,毫無疑問。因為歉疚,她讓他牽挂、擔心,逐漸變成思念。

每當這個時候,他會陷入傷感而頹廢的情緒。

他回想起那首歌,他會想起她忍痛的表情,然後她逐漸把痛苦變成了堅持,又從堅持變成了信仰。

她小小的肉體原來蘊含着如此強大的精神,他始料未及。

相遇如此短暫,卻帶來巨大的沖擊。

因為她,他強大的毫無破綻堅忍生涯中出現了小小的缺口。

感情的洪流一遍遍沖刷堤壩,帶來軟弱的傷感。


在關鍵日子的前一天,他在自己的房間陷入難以名狀的憂郁,客廳裡卻傳來熟悉的音樂。

那是她第一次來到這裡時,她聽到的歌曲。

這個地方隻有一個人才知道,世界上唯一的一個。

他走出房間,輕輕推開門,她就在這裡。

她答應會回來,她回來了。


終于,他能夠與她跳舞了。保持着禮貌和克制的距離。

也許,這樣就已經夠美好的了……

在一切都結束之前,見到她,知道她将來會幸福,已經足夠了。

但是她不僅僅要這些,在得知他決定孤身了結一切恩怨時,她試圖用一個吻阻止他。


他愛她,現在他知道她也愛他,這讓他快樂又哀傷。

在她吻他的那一瞬間,他停止了思想。

一直讓他焦灼與痛苦的思想,漸漸停頓了下來。

他熾烈如火焰般的仇恨,也漸漸平息下來。


如果……就這樣一直下去,有什麼不好?

她是他的同志、追随者、朋友。

她能理解他的思想,他的行動,他的理想。

她能聽懂他的話,他引述的戲劇段落她随口能指出出處。

她能夠接受一個帶着面具的愛人。

她能懂得他面具下的靈魂。

她甚至願意親吻他面具上的唇。

她現在提出兩個人遠走高飛……這是多麼有吸引力的建議!

二十年的孤單……在遇到她之前,他一直認為沒有缺憾。

是她讓他懂得了自己的殘缺。


應該和她一起離開嗎?

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使命、留下來?

遲疑的時間非常短暫,但對他來說,簡直是一生一世。

“我不能”他終于回答。

三個字吐出來的時候,字字都帶着血。雖然他依然用優雅的舞台動作告别,但轉身而去的時候,面具下隐藏的是怎樣傷痛?以及義無反顧的訣别?

他有一萬個理由留下,卻不敵關鍵的一個——他殘缺的靈魂和身體,不會再有完整的人生。

他的敵人沒有殺死他,卻已經毀滅了他。

他活着,隻是想把自己承受過的痛苦,都回報給施加者。

因為對自己不再有希望,也不再憐惜,他才能這樣冷酷而平靜的活下去。

如果不能帶着愛活下去,就帶着仇恨活下去。

他,沒有别的選擇。

他,已經沒有辦法跟着她走另外的道路。

他有他自己的使命。


地鐵的盡頭是地獄,同時也是新生命的開始。

與他同毀的不僅僅是一個議會大樓,而且是一個肮髒卑鄙的舊世界。

他的使命就是用盡生命去摧毀它,留給她和年輕人的,是一個嶄新的幹淨的土地。

隻有這樣,他的毀滅,以及無數前人的毀滅,才有價值。


四、序曲以及終結

地鐵帶着隆隆的聲響,輕快而義無反顧地在地底下駛向目标——議會大樓。

所有真正的威脅都是來自于地下,因為在地面上的力量,都已經被罪惡消滅了。

但心中的火種是不會熄滅的,除非最後一人也死光。


所有被号召而來的人群,披着同樣的鬥篷、帶着同樣的面具,他們從四面八方洶湧而來,沖破關卡和封鎖,無視槍口和士兵,他們義無反顧地沖破所有阻礙,顯示自己的力量和願望,他們最後停留在議會大樓的廣場前,如同巨大海浪般的人潮平息下來,他們屏息在等。

他們在等着一座建築物的倒塌。

他們在看着一種集權力量的消亡。

他們在看着自己力量的凝聚,以及一個舊時代的終結。

他們在等一個承諾的實現。

最後,他們如願以償。

配合着宏偉的1812最高潮的樂章,炮聲隆隆,議會大廈在一節節崩塌。在大廈爆炸的同時,無數焰火在倒塌的樓頂上盛放,如同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盛典,無比的歡樂、無比地熱烈。無數人歡呼着摘下面具和帽子,将它們抛向天空。煙花照亮了在場的所有人紅色的面頰,以及閃爍的淚光。

隻需要摧毀一座大樓就可以摧毀一個政權,這個設想多麼美妙!當然,在生活中的操作遠非如此簡單。

但是,集權,以及集權的方式,以及覆滅的方式,都是那麼相似,簡直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你站在這裡、隔着尚未發生的數十年歲月,都可以看到這個怪物如何以難以想象的巨大體積用難以置信的方式、快速地分崩離析。

一切将會曆曆在目,就像我們在影片結尾看着這場盛大的焰火晚會般,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