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蓝爵

编:千桃

1942年6月初发生的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重要的战略转折点,也是日本自万历朝鲜战争后350年来第一次大败仗,它充满偶然性和戏剧性,并发生了以少胜多的大逆转,一直是专家关注和军迷乐道的热点,却没怎么在大银幕重现。仅有一部1976年好莱坞拍摄的《中途岛之战》(以下称“旧版”)。旧版是美国那个年代出品的大型战争片之一,巨星云集,但中规中矩,特效寒酸,借用大量纪录片资料画面,颇有缺憾。

...

中途岛战役,美日双方开火

军迷的期盼总算在近期获得落实,等来了《决战中途岛》(以下简称《中途岛》),且是名导罗兰·艾默里奇作品。我观影之后料想不到:《中途岛》在一些方面并不如43年前的旧版。

罗兰•艾默里奇的执着

罗兰是从德国移居美国的导演兼制片人,拿过大项目,代表作有《独立日》《哥斯拉》《后天》《2012》《白宫陷落》等。他喜欢讲述普通人面临全人类危机,在大事件里对命运的抗争,《中途岛》也不例外。他采访时说,希望人们记住当年反法西斯事业,记住年轻战士为争取人类的自由献出牺牲。以罗兰的身份,他看到近年欧美右翼政党和民族狂热兴起,有人淡忘“二战”历史经验教训,内心或许更为急迫。

...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也说来心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15年之前就和罗兰达成意向,答应投1.5亿美元拍《中途岛》,但公司被索尼收购了,日本老板当然不愿拍本国被痛扁。美国大公司都不支持,罗兰不得不自筹资金。罗兰在2016年《独立日:卷土重来》砸锅后,重新启动了独立影片《中途岛》项目。他找了中国投资方联合注资,找了他家乡德国的特效工作室,找了友情价帮忙的伍迪·哈里森……制作成本1亿美元(也有海外数据称7500万美元),号称是最贵的独立制作电影之一。罗兰的执着值得钦佩。

看到《中途岛》片头,4个制作公司有2个中国的,我不禁想起这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

...

“让美国再次伟大”系列帽子上却标着“中国制造”

但此片拍摄初衷恐怕恰恰相反。

总之,一位欧洲人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国人参与帮忙下,成就了一部中等投资成本的大战日本法西斯的美国主旋律影片。

套路满满,特效救场

新版《中途岛》将战事时间点推到珍珠港事件以前,跨度久、野心大,但叙事模式却十分拘谨。整部电影呈现的都是典型的好莱坞模式化:个人英雄主义+“回家”主题+历史流水账。又是放荡不羁仍建功立业的《壮志凌云》阿汤哥cosplay,又是战无不胜、安渡大劫的超级英雄,又是男人思妻念家,女人中产阶级泼辣美人,波折后团圆的套路。十几年策划期,编剧也没能想出更新鲜的思路。

...

《壮志凌云》中汤姆·克鲁斯剧照

为了讲清楚历史,剧情多线并进,露脸人物众多,却也引发了脸盲症的灾难。若不是军迷,实在搞不清人物和舰船归属,能不能给人物姓名和军舰名字、国别加个字幕啊?

在人物塑造方面,我情不自禁怀念起旧版。当华盛顿方面不相信情报、希望退守珍珠港,司令尼米兹坚持己见:华盛顿是要我抵御敌人的进攻,舰队准备出发!当日本航母击沉3艘逃跑1艘,有人建议见好就收,尼米兹面不改色:我想要第4艘日本航母——真·男人。而新版《中途岛》里,击沉3艘后,有士兵怂了不想重回战场,要活着回家,男主一番空洞无力地劝说,最后大概是,你不要错过重要场面,要见证难忘时刻。哈?柯达和佳能怎么不找你代言?竟然还说服了,我黑人问号脸。难怪日本军官们与舰共沉片段,让一些观众印象更深。

...

埃德温·莱顿中校 海军情报官和飞行员

《中途岛》当然不是一无是处。俯冲轰炸的画面十分刺激,难得一见。尽管空中主观跟随镜头和特技呈现上都不新,但高潮部分轰炸场面仍是扣人心弦。演出阵容不乏明星面孔,虽然演技发挥空间不多。演日本军官有浅野忠信、国村隼等熟脸,维持水准,日军不再像旧版全说英文,但其他日本人延续了旧版的问题——骨骼清奇,相貌负面。

...

导演和演员“全家福”合照


历史事实的真与假

新版《中途岛》的主创表示,各个部分都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细节,但我还是看到一些偏颇之处。它渲染和放大了个人英雄主义和情报部门的作用,彷佛这两点是决胜关键,多少丧失了“全面真实”。胜负天平复杂微妙,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反观旧版更佳,有双方舰船部署和作战计划,战斗经过交待更周全。

...

情报官烧掉情报

实际上,美军情报优势非常有限,预知日本偷袭中途岛而不清楚更多细节,因此大量出动飞机侦察。日本海军不仅分散兵力,部署失误,战役伊始运气也不佳,出航遇到暴风雨,坑爹的是还取消或延迟了必要的飞行侦察,导致全面被动。美军有“卡塔琳娜”远程侦察机,而日军多型侦察机由改装而来,关键性能不牢靠,使用不放心,这背后是综合国力和工业基础全方位差距。英国著名军史家富勒指出,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结局。

《中途岛》这么拍,也有他的道理,此片对胜利的解释没有超出一本有点“毒”的书《杀戮与文化:强权兴起的决定性战役》之范围。那本书字里行间充斥了西方优越论,盛赞西方

...

《杀戮与文化》封面

打仗自古天下无敌,作者美国学者汉森总结了其胜利的秘方,文化方面是继承古希腊传统,靠个人主义(激发个体、独立思考)和公民军队、自由、多元等,热衷公开决战、远程投送、直接进攻。说“毒”是有的主观偏见混在结论里,论证、分析存在显著问题。

《中途岛》迎合所谓年轻人时髦,用美式俗套和西方文化观点来简化和表现战役要素,未免格局太小。可惜军迷你莫得选择!对普通观众来说,爽快最重要。对资深观众来说,知道这不是史诗,不是一流大制作,也没有精雕细琢——有了正确的定位,观影体验或许能顺畅不少。

END

更多精彩,尽在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