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入影厅前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即将观影的消息,瞬间,很多朋友在评论区发来温馨提示:别忘了带上纸巾。无可回复,每个人的动情点不同,就像笑,有的人笑点很低,有的人可能不为所动。我想,哭,亦是如此,有的人泪点很低,有的人毫无动情之念。

在线上订票时看到这个时段的票已售出4分之3,看样子,9.2分的口碑不是虚的。不过这个高票房和好口碑一定也有疫情的底色,因为中国抗疫的成功,我们的国人对我们的国家更有信心了;因为疫情的肆虐,我们的国人已许久没有机会出入电影院了。总之,一件事情的成功,总有各种因果关系。

147分钟的剧,让真实的历史事件中524团一营八百(实际人数410人左右)壮士在四行仓库血战四昼夜的历史清晰重现。电影制作水平优质,情节巧妙合理而不失艺术性,一班实力派演员用上乘的演技诠释出每个大小人物的特色,雪耻了以往战争爱国剧的浮夸。让观影者真切地感受到侵略者的嚣张、夷人的冷漠、壮士们的伟大、人性的脆弱、信仰的力量、视死如归的精神……

整部剧,让我热泪盈眶的是敢死队的队员们清点名册,腰缠手榴弹,毅然从六楼窗口一跃而下与敌兵同归于尽的壮烈情景,在配上何香凝的那句: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顿时泪如泉涌。于我,仅此处有泪点吧,更多的是深思。

...

人性:怕死是人性的本质。

影片中有很多小人物,老算盘、老铁、老葫芦、端午……怕死,不敢开枪,不愿开枪,想方设法想要逃离仓库。

而人各有命,军人有军人的命。他们: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他们势要流尽最后一滴血,都要与敌人拼到底。

...

唤醒:使更多人觉醒。

中国人的麻木,外国人的冷漠。

河的这边,是地狱,是枪林弹雨,八百壮士与敌浴血奋战。河的那边,是天堂,歌舞升平,太太们的麻将声和嘻笑声,租界外国人的赌局和下午茶。

中国人以为躲进租界就真的安全了,其实不然,唇亡齿寒的道理谁人不晓?只是,都在装睡罢了,自欺欺人罢了。国没有了,还有哪门子的家呀?

外国人以为租界是他们的地盘,小日本是不敢侵犯的,他们似乎忘了他们只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围了一圈栅栏而已,倘若一个国家都没有了,还有哪门子的家呀?

谢团长说:这个国家病的不轻了,我们一定要叫醒更多人。

于是,在壮士们始终坚守的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惨烈下,终于唤醒了大多数装睡的人,他们捐款捐物捐躯,积极加入到这场保卫家园的大战中。

在最后的撤退战中,谢团长叮嘱壮士们:一定要活着,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可以叫醒更多人。

无独有偶,鲁迅先生也曾因看到大多国民的麻木不仁而弃医从文,期望通过文字唤醒更多国人,实现从思想上救国。

成长:经历是最好的成长。

端午在经历了逃离,向俘虏射击,不断成长,最后英勇就义。

小湖北在经历了战乱,小七月的牺牲,瞬间长大,最后果决参军。

很多人以为,孩子是慢慢长大的,其实不然,他们是瞬间长大的。就像小湖北,在听小七月说:“当我死了,你替我”。他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当他直面小七月的死亡后,瞬间就成长了,穿上军装,眼神坚毅,无所畏惧,再无初入仓库时的胆怯和恐惧。

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小胡北经历了亲人的流血离世,经历了小伙伴的流血牺牲,经历了众多壮士的壮烈牺牲,他开始成长,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是小七月的接替者,他是未来的勇士。

傻傻的老铁,从另一个战场上活下来的人,尤其害怕死去,心心念念着家里的老婆孩子,看到流血就发软,让他拿枪就发抖,在经历了几天的血战,目睹了壮士们英勇拼搏,视死如归的浩气,脆弱胆小的心开始坚强起来,最后悍然赴死了。

信念: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历史史料记载,谢团长原型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524团一营断后掩护,集中到四行仓库,表示决心以生命报效国家,誓死完成任务。他抱定了必死完成任务的信念。因为信念的支撑,才在敌强我弱的战局下,再一次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影片中,每一个腰缠手榴弹英勇跳出窗口的敢死队队员,他们内心都有一个信念,山河破碎,男儿许国。相信是这份信念的力量,让他们一跃而下,悲壮而不屈。

历史:史可明鉴,史可明智。

《八佰》壮士代表着无数为国拼搏牺牲的人,我们要牢记他们,因为我们生活的静好岁月是他们为我们创造的,我们要思考他们牺牲的意义,让这个意义传承下去。

《八佰》重现的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冰山一角,而上映的效果可见一斑。让我们铭记历史,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强才能民安。

一部《八佰》激起了无数人的爱国情怀,而在井冈山、大别山等革命圣地,每一个烈士都是一部爱国片。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无数爱国之士负重前行。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