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绪复杂,完了这一定会是长评…那随便写那么一些。

01 电影/我果然爱死了Wim Wenders!

几乎是我看过的呈现色彩最美最恣意的电影,把颜色的象征性呈现得相当细腻又极致。沉郁压抑的蓝色,炙烈痛苦的红色,在悲伤中走向治愈的绿色,一家人的衣服总是同样的颜色。和Tarvis在一起的时候,Hunter也是红色的,家庭的爱恨纠葛如何可能不波及于孩子的小世界。

最后一幕母子相拥旋转,飘起墨绿色的光影,爱的连接,希望新生。一身黑色的Tarvis走入更深邃的黑色,走向孤独的宿命。

玻璃镜面的场景颇具争议,我也深恨Tarvis他妈的不负责任,遗憾影片展现的Jane视角太有限,但我钟爱它的绝美画面,戏剧张力和复杂的喋喋不休的情绪。

影片前四分之三很浪漫,但撕破虚假的唯美感难道不浪漫,死生不复相见难道不浪漫。背离人间流浪的四年,回归人类社会蹒跚学步的3/4,都几乎必然地成为沉淀最后情绪高潮的前奏。荒漠里四年沉寂也无法平息炙热的爱恨,再不碰撞就只能自杀了。

这个世界的爱,本来就美而苍凉。

...

02 爱情/ 爱从不徒劳

去他妈的爱情!怎么会是一件这么难的事情啊。

一旦真正坠入深爱,除非两个人近乎完美地适配彼此的身和心,认同彼此的光与暗,足以诠释彼此生命的意义,否则离别总是必然。因为真爱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特权,而深刻的理想几乎不容瑕疵。

人类因此汲汲以求又深深恐惧浪漫爱。多少所谓的爱情都属于权衡利弊后度过漫长岁月的需要,属于对永生相随的孤独感在恐惧中逃离,更属于对浪漫爱隔靴搔痒的渴求和试探。

——我说「所谓的爱情」本意不在讽刺,没有什么不好的,这是人间。人间诸事,大都好物不坚牢。但于我,至少得活得安心吧!于我,或许看清自己的平凡,不自以为懂得「真爱」才能真正心安。

我也依然相信爱情。每个人都伤痕累累,谁生而完满。但我们不断趋于圆满的人格,值得不断迎接不断接近理想世界。但爱情本身,哪怕源自需要 恐惧和占有,但凡足以生发自我完善和拓展边界的意愿,爱从不徒劳。

...

03 家庭/甘愿接受占有与绝望的鞭刑

-你为什么有两个爸爸?

-我运气好呗。

全片最喜欢的一幕:小男孩清泠泠地说我运气好呗,然后和爸爸在马路两边遥遥相望,学着爸爸踢踢踏踏,跌跌撞撞,一路笑一路走回家。爸爸走向孩子的那个瞬间,他们迎向阳光的背影,好动人。

怎么可能不爱Hunter!谁能不爱这个拿着对讲机和你说Hunter has reached position one,然后趴在阳光下的石阶上呼呼大睡的宝宝。纯净,敏锐,天真无邪,极其聪慧。

我因此深深共情Ann的占有欲,想起《真正的家人》讲的寄养家庭的两难境地,尤其是对于母亲而言,你不能太爱他,因为你一定会不舍,你不能不爱他,因为爱是家庭唯一的意义。因此你只能有一点爱他,你只能克制,压抑,内敛,你只能在他喊你妈妈的时候,和你心底涌动的幸福的暖意保持冷静的距离。这是人能做到的事吗。

爱应然的分寸如此精微,你不得不臣服母爱的伟大,也不得不接纳必然的失控。能完全脱离占有欲望的只有神明,但人无法完全消解占有欲并不意味着人性之爱不够美。在爱上每一个孩子之前,谁都知道孩子的生命终究是独立的个体,但依然甘愿接受占有与绝望的鞭刑。很美。

《德州巴黎》对家庭纠葛的展现极其细腻,且在一通被Hunter挂断的电话之后,再也没有着墨Ann的情绪。喜欢Wim Wenders诚挚的留白。

喜欢《德州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