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清晨(巴黎时间21日),雅克·贝汉,这个希望在镜头里容纳每一个生命的呼吸,始终关注着地球命运的电影大师去世了,享年80岁。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斯人已逝,那些关于生命的影像,就是雅克·贝汉留给世界最珍贵的礼物。
Jacques Perrin
生命的礼赞
“你如果真正喜欢一件事,你每天、每时、每刻、每秒都期待这件美好的事情出现,当它在你的等待中终于出现的时候,你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雅克·贝汉
文/摸鱼暴龙兽
公众号:抛开书本
在很多普通观众的记忆里,雅克·贝汉就是《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的托托,或者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指挥家。
他自己也说,托托的成长经历和自己很像。
“小时候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便时常将自己带去剧院。一开始,自己并没有觉得是为此而生,但有一次看见演员们的演出,便爱上了这份事业。”
对许多影迷而言,雅克·贝汉的名字就代表了纪录片领域的巅峰水准。
他用胶片为观众记录下极致的自然奇观,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师。
鲜有人知,出生于戏剧世家的雅克·贝汉六岁就开始参演电影,十五岁登台表演,创下一出剧目连演四百场的佳绩,二十五岁凭借《半个男人》,一举拿下威尼斯影帝。
二十九岁,演员事业如日中天时却转战幕后,成为一名制片人。
第一部参与制作的电影《焦点新闻》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五年后担任制片的《高歌胜利》再度获此殊荣。
他说,希望能在电影里活够一千次。
于是从九十年代开始,他再次拥有了全新的身份——纪录片制作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就像他说的:“如果最后世界上只剩下人类,那就糟透了。”
如果世界上只有人类,就糟透了
在观众对于现代电影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并被现代电影浓郁的脂粉气和铜臭味熏昏之时,高天之上刮来了一缕清风——《迁徙的鸟》。
影片的拍摄过程像是一场修行。
雅克筹划两年,拍摄四年,横跨七大洲,动用了17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支科学考察队,30个电影摄影师,观众仿佛透过一只鸟的眼睛目睹了史诗级的迁徙。
涉足175个自然景地,拍摄了460公里长的胶片素材,平均每天有600人参与工作,飞行了15000小时,甚至历经七次事故,最终交织成这首94分钟的大自然赞美诗。
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拍摄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飞行器接近鸟类。
雅克·贝汉听说鸟类会在破壳而出的瞬间会将第一眼看到的生物当成父母,于是他在法国诺曼底建起鸟类训练基地。
从一颗蛋开始,让它们从出生开始就与摄影机和飞行器为伴,成了专业的“鸟演员”。
跟注重叙事与科普的传统电视专题纪录片不同,雅克·贝汉始终秉持从生物的视角看生物的艺术理念。
为了捕捉最鸟类生命最朴实的真面目,第一年他们不拍摄,只是跟随候鸟到出飞,直到鸟对他们熟视无睹。
于是在第二年的迁徙之路上,摄影师从滑翔机里把特制的候鸟模型伸出驾驶舱外,微型摄影机就藏在模型中。
“鸟演员”们就挨着这些熟悉的道具的“实景演出”。
在这段辛苦又感动的四年里,雅克不禁感叹:“我们把摄影师送上了天,才发现原来鸟类看到的世界那么真实自然,是我们人类没办法用肉眼看见的一个世界,它们活的是这么美好,它们在两千米的高空上活着,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非常兴奋。”
作为艺术家,他用法兰西人的浪漫与爱奏响了一曲挑动生命之弦的合奏。
作为导演,他对拍摄技术革新的贡献,为其赢得了“上帝之眼”的美誉。
作为地球的子民,对生命的礼赞便是观众“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发出的共同心声。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
为什么要拍《微观世界》?雅克·贝汉说:“我们应该更多地用其他生命的角度去尊重它们。我们需要时间去认识和理解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在BBC与Discovery频道的纪录片中,故事往往从一个悬念出发,延伸出某个动物主角的成长线。
但这部描绘关昆虫与微生物世界的纪录片没有完整的故事线或明显的主题,没有旁白,没有字幕,全靠画面本身来叙述。
,时长03:00
当蜜蜂采花、蚂蚁搬家、甲虫大战、蝴蝶出蛹、蜘蛛缠猎、蜗牛拥抱、孑孓出水等场面逐一"粉墨登场"时,所有人都在感叹大自然的奥妙。
同样值得被大家记住的是雅克·贝汉和他的制作团队。
昆虫们所发出的声音经过处理后被放大
从前期筹备到电影上映历时15载,其间花费的大量精力和经费自不必多言,光是研制专用的摄影器材,雅克与他的团队就用了两年功夫。
为了呈现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极致画面,摄制组在温暖湿润的法国南部搭设巨大的摄影棚,建造特殊的生态圈,培养微观世界中的“演员”。
二十年的心血最后被精雕细刻成73分钟的影像,微观世界经过放大的镜头重现在银幕上,竟是如此宏大,那么神奇,那么迷人。
大家都说《微观世界》就是“后花园里的侏罗纪公园”。
看过了天上飞的鸟地上爬的虫,年过花甲的雅克一头扎进了海里。
与陆地世界不同,浩瀚神秘的海洋世界绝非人类所能掌控,鱼群的聚散,潮汐的回溯,再加上极端的海上天气,一切皆是变数。
雅克·贝汉希望该片能让人们正视经济和资源的协调问题,以及让孩子看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选择拍摄对象、反复打磨剧本、精心设计分镜头、提前规划时间和路线、选择拍摄对象、与专家沟通,然后进入漫长的等待。
雅克的每一部纪录片都是为了大银幕而生的。
他追求震撼人心的艺术奇观,要在夜晚的深海打起足以照亮整个飞机场的光,一场有关迁徙与狩猎的“海洋盛宴”一拍就是三年。
12个摄制组,70艘船,全球54个拍摄点,耗资5亿打造的《海洋》成为史上最昂贵的纪录片。
为了拍摄《地球四季》,他携300多人的团队辗转8个国家中的100多个拍摄地点进行取材,就算年事已高,雅克仍心系自然。
在他看来,世界上如果有一天再没有鸟儿的叫声,该是多么可悲和遗憾。
无论是千万年如一日地固守着迁徙航程的候鸟,还是不知疲倦地囤积着食物的蚂蚁,它们既不比出海捕猎的海鸥来得更高贵,也不比行走在雪山垭口,用盐巴向远方村落交换大麦的人类商队更为低贱。
在雅克·贝汉的镜头中,我们理应怀着同样的情感、尊重与关怀,去看待每一个为生存而奔波的生命,哪怕是一只推粪球的屎壳郎。
※参考:
「1」「1」雅克•贝汉专题|只有疯子,才拍得出这样的电影!,广图纪录片中心,豆瓣,2021-03-16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