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对于一个生命的寻找,一个真相的追问,或许也是对一份希望的追寻与拷问,如何继续活下去,继续怀抱着爱与希望活下去。

作者:朱钰

2017年4月,章莹颖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交流学习。“生命短暂,不甘平凡”,这是莹颖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她渴望尽自己所能实现抱负,但却在那年6月失踪了。可也许就是在那么一瞬间选择相信别人的决定,让一切都毁灭了,以一种极为残酷的方式撕毁了一个美好的生命。

同为留学生且经历相似的施佳妍陪伴着章莹颖的家人,从最初的搜寻,到后期的庭审,历经三年的时间,用影像记录下这一残酷案件背后不为公众所知的人与事。镜头不光是对整个案件的记录,对莹颖短暂而美好生命的缅怀,也是对在这场悲剧中一个个真实生命的致敬,他们在残酷现实中挣扎,在命运洪流前展现令人动容的爱与痛。

《寻找莹颖》剧照,章莹颖

施佳妍在微信校友群得知章莹颖失踪的消息,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希望可以帮忙做些什么。在这段过程中,佳妍在莹颖身上看见了更多的自己:她们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样为了梦想来到美国,选择用日记中的文字来丈量美国的生活。她不由地密切关注着事件的发展,出于学习新闻的本能,以及想为莹颖家人做点什么,她和另一位志愿者孙仕凛用摄影机开始了长达近三年的拍摄,和被拍摄对象一起“见证故事的发展,等待会发生什么”。

“这个故事,跟我们自己的身份很接近,所以决定跟进下去”。事件的偶然和恐怖性,警醒了每个在外的留学女生——这样的事也可能发生在她们身上,相似性让她越来越深地参与到这件事中来,佳妍也在影片中讲述了自己曾经搭上陌生人的车的经历。

佳妍在拍摄过程中,一点点走进这个女孩的生命,发现了她的日记,看到了很多她生前的照片与影像,莹颖不再是新闻中的一个名字,她有着鲜活而炽热的生命,有着纯真的梦想与爱。莹颖的日记里记录着每天经历的事情和思考,也会发发牢骚述说不安,佳妍将这些手写的文字放到荧幕上,穿插影像与念白,好像一个简单而真诚的女孩在和你对话。

...
《寻找莹颖》剧照,莹颖的日记

相似的背景与经历,女性的视角与身份,佳妍把自己当做讲述莹颖故事的媒介,通过旁白的方式朗读了莹颖的日记,或许与“职业”纪录片工作者不同,她这一次选择介入摄影机,并深陷其中。导演、摄影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分界线彻底瓦解,佳妍拒绝建立隔阂,反而想要创造一种亲密感,同时她也非常清楚,这个决定可能会让她受到质疑。

尤其是在跟随莹颖父母回到他们在福建南平的老家时,她拍摄自己一个人站在莹颖房间的镜头,缅怀逝去的生命,好像也在追问和思考着自己的过去与未来,而这也触动着很多做出与他们一样选择的家庭与个体。

很明显,这区别于很多传统讲述真实罪案的纪录片范例,佳妍并非案件的相关人员,却把自己的感想与经历倾吐其中,有了些私影像的成分。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在场者的纪录影像,佳妍更加主观和深入地参与进来,与莹颖的家人建立起亲密甚至被他们依赖的关系,而这也无疑为这部影片提供了更加私密而主观的视角。佳妍希望让观众站在这个家庭的角度,真正看到莹颖的家人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痛苦。

聚焦爱与牵系

小川绅介说:“纪录片的好坏取决于和你所要拍摄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为了建立信赖关系,要花费很多时间。”在佳妍陪伴莹颖父母的头五个月里,她大部分的时间没有在拍摄,将摄影机关机放在一旁。

...
莹颖与父母合影留念

长时间相处后,对莹颖的父母而言,这个和他们女儿年龄相仿且又相貌相像的女孩,给了他们在异国温暖的安慰,甚至他们会开始在镜头前直接跟佳妍对话。

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佳妍来到了他们在福建南平的家,生活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这个家的光与希望都暗淡而破灭了。章爸爸和妈妈开始频繁争吵,他们有太多无处发泄的愤怒,太多无力的悲痛,只能向对方撞击,饭桌上被扔摔的碗筷,章爸爸在沉默中把它们一一拾捡。

面对无以弥合的伤痛,佳妍从一开始就在经受纪录片拍摄道德的困境,面对被拍摄对象的无助与绝望,她内心也在经历煎熬,她反复地询问莹颖的家人的拍摄意见,很多时候他们允许,有些则拒绝,最后所呈现真实的片段,也许远远比不上那些现实中尖锐的伤害和冰冷的绝望。

...
《寻找莹颖》剧照

除了对莹颖家人的跟拍,案件的部分也一直在跟进,佳妍搜集了案件足够全面的资料和视频,采访了检察官、联邦调查局的官员,当事实的真相揭露,不禁让大家的都感到愤怒,佳妍在那些曾拍摄下关于寻找莹颖所做的群体活动的图片和视频里,发现了凶手的身影,得意的凶手与悲痛的家属同框出现,让人毛骨悚然。

纪录片的素材通常极其繁杂,除了拍摄者的视角与被拍摄者的关系决定能拍到什么,还有就是确定主题和主线之后,如何取舍,佳妍对于凶手的素材就做了简化处理,甚至庭审的部分采用动画和口述的方式,消解事情本身的残酷性。

这一寻找之旅,记录着爱莹颖的人在寻找和失去过程中的所经历的一切,在探寻真相的故事中,导演更多试图展示的是他们之间强烈的爱和牵系,是莹颖生命的美好与抗争。

关照幕后的遗忘角落

到底应该怪谁?应该把这场悲剧归咎于谁?

悲剧的发生通常指向社会多个层面的问题,影片也试图提供多个维度和立场的探讨。影片中提供了凶手克里斯滕森曾在伊利诺伊大学进行过心理咨询的视频,一个学生眼里的好助教,为什么会如此非人性到令人发指?而美国为什么会有关于连环杀手的大型论坛,为什么学校的心理顾问没有及时关注这个问题?克里斯滕森又是有着怎样的家庭和社会经历会导致他做出这样的事,这样的漠视生命?

...
《寻找莹颖》剧照

而爱往往来自被爱,爱在生命的交互与共通中传递和创造,在被关注和理解中确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去爱自己。我们没法去拷问失爱的源头,去责备个体积压的黑暗,只是愤怒,愤怒一场悲剧的发生,难过那些承受失去和痛苦的生命。

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到女性的安全问题,女性似乎总是被迫成为受害者,无论是作为性别不平等中被压迫的那方,还是被侵犯和迫害的对象,弱者就必须自己保护自己,而让莹颖成为受害者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她相信别人,她单纯而善良而已。

在寻找的过程中,在真相一层层剥开的历程里,悲剧的力度越来越强,一个少女的梦想和爱,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光,都被硬生生剥裂、踩碎。影片通过这一强烈善恶的对比,拉出故事的张力,更加让观众感到愤怒与痛惜,去思考那些隐埋在日常生活背后的问题与伤害,提供了人们更多理解这个世界的影像与社会价值。

爱会滋生爱,同时,恨也会繁衍恨。

父母为莹颖在美国立下一座坟冢,章爸爸说:“我们希望这里将是一个庄严的地方,记住莹颖在她一生中为她的家人,和每一个与她曾经相遇过的人,带来欢乐”。

...
《寻找莹颖》剧照

生活永远在继续,破碎了的也许永远无法弥合,人或许就是带着大大小小的疼痛与伤疤活着的吧,而爱不会消失,也正因为爱,我们伤痛。《收割电影》中写道:纪录片是“在描写人心灵的同时,和活在同时代的人们共同分享勇气,分享活下去的幸福,分享光明,分享和苦难作斗争的力量”。

庆幸留有这样的影像,这样丰富的记录,让我们去认识这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女孩,记住她的美好与力量,看到更多真实个体的无助和抗争,如导演说的:“每当这种令人发指的罪行或悲剧发生时,重要的是要看到谁被遗忘在了幕后”。

影像里也许有伤痛与愤怒,却充盈着更多的爱。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没有被最后找到的莹颖活在了每个爱她关心她的人的心里,继续活着,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回归吧。

©《寻找莹颖》(Finding Yingying)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数梦DDDream

以享誉业界的精准眼光和跨界整合资源能力,专注于发现与服务全球优质艺术电影, 致力于艺术电影的大众传播、推广发行和深度服务。十余年来,数梦已将逾千部佳片引入中国市场,《中央车站》《奥兰多》《国王的演讲》《德州巴黎》《回归》《电影史话》等众多经典名片都由数梦第一次带给中国观众,并陆续发现和带给观众年度话题之作《拆弹部队》《海街日记》《索尔之子》《魔方》《龙虾》《超脱》《佛罗里达乐园》《摩托日记》《我们都是小僵尸》《影像之书》《阿涅斯论瓦尔达》《驾驶我的车》等。用对电影的服务,传达有温度的思想、有深度的趣味、有创意的力量。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