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我的罪行》官方Prss Kit
翻译:Mark
01 弗朗索瓦·欧容(导演、编剧):

在我的认知里,我一直认为有声电影是一门卓越的说谎艺术。从我记事起,我就想拍摄一个假罪犯的故事。当我知道乔治·波尔和路易·韦纳伊在1934年创作的大热戏剧时,我就知道是时候实践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了。
我保留了当时的时代和政治背景,但是对剧情进行了改编以引起当代人对性别政治中的权力和控制的共鸣。同时,我强调了演艺界与司法系统之间的隐喻性关联。
在这个集体抑郁的时代,我有必要用奇思妙想和轻松的气氛来对抗残酷的现实。因此我采用了神经喜剧的创作手法,通过流珠炮似的对白和荒诞突转的戏剧情景来塑造主角。这是最理想的表现方法。也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情以及讽刺的闹剧,并在荒诞中凸显戏剧张力。
《我的罪行》可以视为由《八美图》以及《花瓶》构成的三部曲的最终章。这三部作品都以幽默与华丽的方式来探讨女性处境,与老搭档们重聚时,我们沉浸于复刻1930年代的风格,并从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我们试着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让看似过时的元素体现出它内在的快节奏的现代性。而这种现代性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其时代性、生动性和欢乐性。原版戏剧那些犀利的台词让我想起萨沙·吉特里的毒舌喜剧。在这些喜剧中,演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非常突出。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能与新生代女演员合作,而且有实力派戏骨们的精彩配戏。
02 娜迪亚·特列什科维奇(饰演玛德琳):

我非常喜欢饰演一个“永远在演戏”的女演员。如何通过表演来传递真诚呢?毕竟你是在表演,也就是欺骗观众。这是所有演员都在自问的问题。
我的答案是我永远要以玛德琳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能让我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真诚。我完全相信她的存在,她率性而为,从不提前计划。她尽可能地向前看,即使是前一秒还想要自杀,下一秒就可以欢呼雀跃着去看电影。
玛德琳年轻天真,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幻想,但是她被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所驱使。做一名演员意味着即使身处表演与谎言中,生命本身才是核心。审判时,她一开始是在背台词,但是最后却沉浸其中并吐露了真心:“在1935年,女性能否不受任何束缚的追求事业和生活呢”
欧容导演在改编中强化了与当下的共鸣。这部影片具有很强的女性主义元素。剧本中玛德琳与宝琳的姐妹情令我动容。因为它是坚不可摧的,她们要共同成功。当奥黛特可能成为威胁时,她们选择扶持而非打压,为她争取东山再起的机会。这里没有嫉妒,只有集体解放的信念。
03 丽贝卡·马德(饰演宝琳) :

我二十岁加入法兰西喜剧院,在那里度过了七年时光。剧场就是我的生命。直到我通过了《我的罪行》的试镜,我才遇到一部既保留原剧戏剧张力,又充满机锋对白与当代议题的剧本。这虽是我熟悉的世界,却以全新维度展开,也就是电影。
玛德琳与宝琳的闺蜜情堪称铁三角:我想宝琳对玛德琳怀着爱慕与崇拜交织的情感,这种暧昧让角色更具深度。表面上她们是金发蠢妞与智慧女律师的经典对立,实则缔结了超越刻板印象的革命同盟。一个敢当演员,一个敢做法官,用各自方式赌上自己的未来。这种关系本身就在解构性别偏见,与《彗星美人》里女演员互相撕逼的老套桥段形成辛辣对比。
影片结尾堪称神来之笔:当宝琳目睹玛德琳与奥黛特在舞台上大获全胜,她突然意识到这份胜利属于所有并肩作战的女性。这个向《彗星美人》等经典致敬的反杀瞬间,让宝琳喜极而泣。我们终于不用互扯头发,而是通过互助完成对性别压迫的优雅反击。
04 马努·达克斯(摄影指导):

我和导演最初反复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否使用自然光?是拍黑白的还是彩色电影?他向我展示了他深爱的30年代电影,我们试图捕捉其精神内核而非表面复刻。
挑战在于创造真实的影像美学,既要符合时代特征,又避免对老电影的拙劣模仿。如今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布光方式,除黑白闪回片段外,我始终坚持由内而外的布光理念。重现当时的装饰艺术氛围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我们免除了怀旧的诱惑,因为我们突出了电影的各种元素,比如演员的脸、布景、服装以及语言等。我们需要让观众看到这些元素,而不是让它们被遮掩,所以我用打光来强调了它们。当玛德琳穿着奢华的礼服走进简朴的场景时,我会让光线如聚光灯般聚焦华服;当奥黛特登场时,则要让通过打光让她像个大明星一样,重点强调她衣服的纹理,她的发型以及她十分夸张的面部表情。
这次拍摄中,最富挑战的是持续了三天的法庭场景拍摄。导演希望我钻研克鲁佐的《真相》的蒙太奇手法,试图在摄影棚里再造观众的在场感。这让我们好像回到了剧院里。这部电影要比我之前和导演的合作规模更大。一切都要提前想好,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05 简·拉巴斯(美术指导):

这是我与弗朗索瓦·欧容的首次合作。将影片轻松明媚的基调与冷峻惊艳的装饰艺术视觉风格相融合,令人感到十分兴奋。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一起勘景,发现了许多从未被电影记录过的绝美场景。
为摆脱为重现1930年代而进行的木质家具堆砌,我们进行了大量场景改造。法官的第二办公室,我们是在比利时沙勒罗瓦市政厅拍的,那里简直无与伦比,但是从未有人在那里进行过拍摄。这座建筑的装饰艺术风格比法国本土更凌厉繁复,带有美式风格,有着黄金时代好莱坞喜剧的精致质感,完美契合导演对经典喜剧的致敬之心。
邦纳德工厂办公室有一个全景监控窗,老板可以从那里看见底下的工人们努力工作。整体的感觉既简练又真实。它的设计结合了多位设计师的想法以及对卓别林《摩登时代》中的一个场景的致敬。虽然电影设定在30年代,但是它给人一种十分现代、多彩、如画一般的感觉。
在《我的罪行》中,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及标志性的颜色以反映人物的感受和成长。刚开场的公寓既黑暗又沉重,表示了女主角们的窘迫。而在她们获得了社会地位后,她们的房子就和原先的房子形成了鲜明对比,充满明亮的、奶油似的白色。
总体来说,我认为《我的罪行》是一部充满快乐和欢愉的电影,它的主色调是香槟色和祖母绿。
06 巴斯卡林尼·莎瓦娜(服装设计):

在我们合作的第一部喜剧《花瓶》中,导演与我曾热衷于强化幽默感。然而在这部新作中,他更希望凸显剧本的精妙与情境的微妙。每当我被那些令人捧腹的镜头吸引,比如:演员夸张的面部表情、古怪的语调或漫画式的表演,这些大众喜剧常用的套路,导演却选择克制。在《一切顺利》中,他不断收敛情感表达,只为让最终的泪水更具分量;在《我的罪行》里,他刻意弱化幽默的喧闹感,以凸显事件背后真实的沉重代价。
往往在改编戏剧时,快节奏剪辑与现代化处理似乎成为必然,但导演偏爱让镜头延长。最重要的是观众能够与角色共鸣。我们需要时间来真正的看透他们,并感同身受。在剪辑的时候,他总是在思考:这个画面在诉说什么?戏剧动机与情感动机必须并存。他对于自己电影的走向有很强的认知。在这部电影里,他希望突出戏剧感。我们不该忘记的是,我们在进行一场欺骗的游戏,其中的每一个反转和桥段都与时代共鸣。
更重要的是,观众也加入了这场游戏。而剪辑正是揭示这场游戏精妙之处的钥匙,既要展现舞台调度的精湛技艺,又要突显那些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台词与主题。玛德琳与宝琳所经受的就是一场MeToo运动,即便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说法。剪辑时我们如履薄冰,在取舍镜头时将角色真实性置于笑料之上。
08 菲利普·宏比(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