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1
算不上惊艳,没有什么质的创新,但算完成度很高的上乘作品。
流水般的情节和观感,作为香港/传统喜剧还不错,但节奏略显拖沓、可以再紧凑些。戏剧模板式的剧本结构和相应的视听,到位但中规中矩,知道是高尔基戏剧为原本改编就不惊奇了。
主线两对矛盾:内部是搬和不搬的冲突、团结还是分裂;外在矛盾则是何政府的对抗。一波波柔和的爵士音乐上来,看似煽情实则是以同情的俯视拉开了距离,温情和团圆以升华的方式消融(掩盖)了一切矛盾和分歧。结尾纪录片式的影像是比较惊艳的一笔,如果换做我会直接拍成纪录片,既能省心力又能增强真实的影像价值,当然戏剧性和商业价值会减弱。(如果是剧情片最好要么拍成《顽主》这样百姓生活的鲜活喜剧,要么则像《大佛plus》那样着重反思和讽刺力道。)
核心的问题在于,虽然是写实主义但温情和喜剧元素冲淡了现实批判力度,几次在二者之间游离,尤其最终定格在结尾的重逢,还是暧昧了些。当然这也和没有脱离戏剧框架、商业模式有关。此外,是否有消费底层人群和美化现实之嫌?总之,思想深度和风格上差强人意,尤其是相比《佛罗里达乐园》的深度和客观真实性。
贫民窟的笼舍,从监狱、集中营拍成了四合院;铁丝网不是分割的囚牢而变成了保护的围栏。没想到笼屋是这样的,虽然对阴暗面揭示的程度显然不够。写实主义基调下的底层市民群像,人物鲜活典型-甚至是百相面面俱到-但不够真实深刻,只是象征性地勾勒了丰富的众生图景。
演员方面,黄家驹表演很自然,但作为主角还是容易让人略微出戏。道长有点葛优味道。
ps.作为旁边的女人一惊一乍、大呼小叫、要么就大笑…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8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8.2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4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7.9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8
25.5.25小西天
银都回顾展最后一部(也是我看的唯一一部),黄家驹出演。
瑕不掩瑜的作品-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的纪实美学和现实互文 公众号图文版: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众平台1️⃣简评与观感《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90年代的两部现实主义杰作,二者不仅在情节、风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后荣获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
简评-第五代发轫作
C 5-简评:观影体验实在很一般,影像贫瘠不堪、情节一样僵死无力,镜头毫无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镜头间也不具张力。播音腔的配音,样板戏的表演,摄影的确有新意,但总体上十分鸡肋-节奏不稳、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段才会产生出 ...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简评
B7.5-虽然绝对不算多么精致的杰作-略显单调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欢,很纯粹的片子,三星半。一个月以来每周找资源都以译制片失败告终。等待了三周以为找到了资源,结果依旧是俄语译制片加英俄字幕,无可忍受。终于看上了繁体中文字幕版-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