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写影评,触动于李红与孙大勇的一次吵架,随便写写。

生活和感情不会像片子描写得那么简单,反差大、对立明显。要不外人打眼就知道过不下去的生活他们也过不了半辈子。孙大勇会有很多优点,而李红也不会像影片中塑造得那么美好。人都有优点、缺点,若是看到缺点就往一辈子想,就想到各种大问题,人们也没必要交往了。而且人是会变的,很大概率是往不好的方向变。

总之呢,希望所有人都不要束缚、消耗在某段关系中。消耗到最后人可能就失去爱和感受爱的能力了。不开心就离开,就去做开心的事,但离开痛苦源不意味着人们就解脱了。这世界上有无数的苦难陷阱等着人们,比如无聊、寂寞,还比如另一段情感灾难。

人要学的是独立、承担,而不是一味逃离。关于结局或者说出路,我并不相信任何简单的理念。它不是动物牢笼被打开那样的过程。片子表达得也很清楚,出走、旅行都是过程,是建立社群联结的过程,人并非一直孤独地穿梭在世间。人们自拍也是为了联结和遇见,找到能相处得来的人和人们。

我文字中很少写家母,其实她有十几年就像李红那样过的,与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生活在国内各地。她几乎没有任何爱好,对旅行、吃喝都没有兴趣,唯独对传道授业、解救苍生感兴趣。只不过他们的道不被大部分人认可,我也不想多提。她不在的那些年,我很开心她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但人们终归会散掉,没有什么长久的关系,她最终还是回归了家庭,只不过她很难在一处停留过久,总是东窜窜西转转。

近些年我们见得不多,每次见她都感觉她更显憔悴了,毫无生命力。她不再频繁电话连线,教育这指导那,也不再与他人一同外出。她将她的无法融入社群归咎为我的个人问题上,她不好意思参与同学聚会,人家也不好意思叫她。

有一次电话中她刻意提高嗓音说,她不是好妻子,不是好母亲,但绝对是好老师。我知道没人喜欢听她满嘴大道理,但只要她还在说我就开心,因为我感觉到了她的生命力。从小到大我听了太多让我痛苦的话,好像除了那些话她不会说别的。我会说不想听,而她以为那是我不想再见她。她完全意识不到我在逃避什么,我正是在逃避她逃避过的家庭生活,逃避我经历的亲情关系。我不相信自己能和任何人相处好,连孙李那样的生活对我来说都是奢侈。她自己过不好的生活,却相信我能过好。很奇怪,她明明一点都不了解我。

片中孙晓雪说她不结婚,为什么又变了。孙大勇是不是也有十几年可以让人接受。是不是早晚有一天,孙晓雪也会受够了要离开。人们要忍耐到什么程度才会离开。为什么人们都要进入这个循环。

在那段吵架中,李红反复说我图什么。这一段让我感受到真实吵架的情感,但也只是一点点。电影中只有那一段触动我。经历过吵架的人们会知道,若吵架不够真实是不会触动自己的,不会让自己陷入类似ptsd的痛苦中。吵架中的人们会一遍遍重复伤害他人的话,一遍遍说直到一方完全失控,想要伤害对方或完全逃离。而这种吵架出现一次,就会随时出现,随时被触发,周期性出现。

分开啊,逃离啊,就像李红那样啊。没那么简单。伤害多深,牵绊就有多深,恨只会比爱更深。谁不想拍拍屁股走人,总比伤害、痛苦至死好吧,但没人能随随便便抽身。幸福的或是不投入感情的人们大概不会理解这些事,希望人们永远不会理解它。